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马克思在《提纲》中说:“实践是人类的自觉能动性的活动,是人类通过对现实的理解和需要对客观世界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类不仅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并且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也是通过人的感性活动进入到实践的事物。”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学会对事物的认识,要知道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而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事物的认识,只有不断的在实践中学会认识,并将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们才会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才会更好的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
实践决定认识。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在认识的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认识的对象和内容,单是客体本身不能形成的认识。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实践中,认识才会产生。因为只有通过实践,人的感官才能同客体接触,使客观事物及现象反映到人的头脑来;也只有通过实践,主体同客体反复相互作用,才能使客体的各种本质特征逐渐暴露出来,为主体所把握。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都是从实践得到的。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中,逐渐地认识了自然的现象、性质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产生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地认识了人与人的关系,认识了社会的本质和运动规律,从而形成了各门社会科学。哲学则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归根结底,也是来源于实践。 再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用实践去检验的我们的认识正确与否,西瓜是甜的这就需要我们亲自尝尝才知道是否真的是甜的,发挥了实践的检验作用,人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检验这种反映是否同客体相符合,只能是把主体和客体连续起来的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实践对认识具有决
定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还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人类认识历史表明,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科学的发展,新学科的出现,新知识的增加,都是由于实践的推动。实践所以成为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第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推动着人类的认识不断发展,人们在总结实践提供的新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理论,解决了新课题,认识也就向前发展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以前只能发射卫星、无人的,后来我们掌握的载人航天,再来呢,在不断实践中又开始了探月工程。正是因为不断实践我们的航天技术。才一步一步不断发展。 第二,实践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感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社会实践的发展对于认识深化的需要,迫使人们创造出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突破了人的生理器官的局限,扩大了人类知识的视野,深化了认识的层次,从而推动了人类知识的发展。第三,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的发展还有赖于认识能力的提高,而认识能力,不管是观察能力还是思维能力,却是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的。一个人的实践经验越丰富,实践的水平越高,认识的能力也就越高。最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析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我们学习的这些不去指导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些学习的也就失去了意义。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实践则把人引入歧途。人们的认识不只是机械地去反映客观事物,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去创造性地理解和实践一些实践问题.各种创新和发明就是人类认识能动性的高级产物和杰出代表。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反作用的关系。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反作用不可分割,但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其中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认识的反作用受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制约。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同时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只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不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颠倒二者的关系就是唯心主义先验论。
曹晓南 141239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