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了解了陶先生的教育理论,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远见与卓识。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是祖国的危难之际,多事之秋。自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到被帝国主义列强们用枪炮打开国门,被迫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陶行知在书中阐述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直到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他说“是生活就是教育; 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 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 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 他还说“ 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 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 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 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是不艺术的生活,就是不艺术的教育; 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是不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不改造
1
社会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
2、社会即学校,也是生活教育的领域。“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场所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将来是要服务于社会的。只有在社会这个开放的学校多多实践锻炼,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
2
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和观点还有很多如:“创造的教育”“民主教育”“学校不是教校”“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等,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