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美农产品贸易相对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二三娱乐
首都经湃贸易鼻学学报 2009年第1期 中美农产品贸易相对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陈继勇,隋晓锋 (武汉大学摘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要:本文通过建立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相对竞争力模型,实证分析了实际汇率变动、收入效应、人 口增长等因素对中关各类农产品贸易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汇率变动对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 相对竞争力有着不同的影响;中关两国相对收入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两 国人口的相对变化对食品类农产品的相对竞争力影响明显。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相对竞争力;实际汇率;收入效应;人口增长 中图分类号:F790.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00(2009)01—0059—07 一、引言 在国际贸易领域,农产品的贸易除了受到各种贸易因素的影响之外,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贸易参与国 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人口增长的影响。而不同国家间居民收入水平、人口数量等因素的变化如 何影响双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程度如何?人民币汇率变化是不是影响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因素?这都是需 要引起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以中美农产品双边贸易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能在一定程度 上对上述问题做出解答。 二、文献综述 针对近几年中美双边农产品贸易出现的具体特点和成因,已有较多学者针对不同的方面进行过研究, 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人世”承诺的逐步履行,WTO 规则和各国的农业政策必将对中国农产品贸易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 (Colin et al,2002);中国农产品 贸易如何适应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以促进自身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WTO关于农业贸易的基本 规则以及中国在人世谈判中对相关国家所做出的让步,使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在农业贸易方面既赢得了 巨大机遇,也面临艰巨的挑战 (徐景峰,2ooo);2002年5月美国出台新农业法案,提出了农业商品补 贴计划以保障农户的收入,其中包括不挂钩的直接补贴。美国的这一政策直接影响到世界农产品贸易格 局,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陈富桥、祁春节,2003),其巨额的农业补贴将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和世界 农产品市场造成长期的负面冲击 (张立国、徐翔,2002),并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 (陈 富桥、祁春节,2003);随着2004年8月多哈农业框架协议(DWP)的确立,WTO“蓝箱”政策改革成 了WTO新一轮农业谈判的重点。武拉平等(2007)分析了WTO“蓝箱”政策改革对中国的影响,认为 收稿日期:2008—09—18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国双赤字与世界经济失衡》(项目编号07JJD790142) 作者简介:陈继勇(1953一 ),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隋晓锋(1983一 ),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 院硕士研究生。 59 在WTO相关原则条件下,“蓝箱”改革本身并不会明显影响中国对本国农业的扶持 ;而中国对外贸易 政策的变化却对本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Chen et al,2000)。 第二、贸易方面因素的研究。开展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促进本国农业 的发展并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料,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Diaz—Bonilla et al,2003)。中美两 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互补性很高 儿 (张莉侠等,2006;杨春艳等,2006),虽然目前关税壁垒、食品 安全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对中美农产品贸易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10](Wailes et al,1998);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不大,所以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增加中国农 产品出口的方法作用有限 ¨ (邓琰,2000;陈继勇等2008);同时,人民币升值也不会缓解美国巨大 的贸易逆差,而且即使美国贸易收支出现改善也不会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 13](王胜等, 2007);引起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强劲的进口需求,而结构因素的影响是次要的,同时中国 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又进一步扩大了贸易逆差¨ (李岳云等,2005);农业大国通过食品产业的直接 对外投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Marchant et at,2002;Fu ̄an et al,2004)。 目前有关农产品的研究主要是将农产品作为一种普通商品来进行的。但是由于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 的特性,决定了其贸易竞争力必然受到贸易双方收入水平、人口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且不同种类的 农产品在国民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不同,在研究时不能一概而论,需区分对待。而目前这两方面的研究都比 较缺乏,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三、理论基础 本文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建立双边出口收益额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产品相对竞争力的概 念,并建立产业产品相对竞争力模型。 (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dex,RCA)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Balassa(1965)提出的,旨在衡量一国某类商品的出口占该国总出口额的比例 相对于该商品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比例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 x / x RCA zk (1) 公式中,RCA 表示国家i出口商品k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 表示国家i商品k的出口额;∑ 表 示国家i出1:3的所有商品总额;Wk表示世界所有国家商品k的出口总额;∑ 表示世界所有国家所有商 品的出口总额。当RCA >1时,表明i国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有比较优势;反之,则该国的此产品没有比 较优势。 (二)双边出口收益函数的建立 双边出口收益函数用以表示一国对另一国出口某种商品所能获得的收益总额。设国家i向国家j出口 商品k,则i国在此项贸易中获得的收益总额的公式为: EXIi=Ai。 , r “"P ’ (2) 其中,EX , 表示i国向 国出13商品k所获得的收益总额;rj表示 国货币的实际价值; 表示 国 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表示消费比例指数,取值范围为[0,1];n( )表示 国对从i国进口的商品k 的消费比例指数,即 “”表示 国人均收人中用于消费从i国进口的商品k的部分;P 表示 国的人口总 数;b表示人口比例指数,取值范围为[0,1];b(ik)表示 国愿意消费从i国进口的商品k的人口的 比例指数,即P ’表示 国愿意消费从i国进口的商品k的人13总数。AⅢ 表示国家 消费从i国进口的商 品i的总支出的调整系数,即表示由其他外生变量引起的总支出系数。 的取值范围为: 4 : (0<Ⅱ 且0<6≤ ) (3) “ 【0 (0=0或b=0) A 表示国家 消费从 国进口的商品k的总支出的调整系数,为常数。当n=0时,进口国居民对进 口的商品 没有任何消费预算,故此时i国对. 国出15商品k的收益为零;而b=0时,进口国没有任何人 愿意消费此项进口品,故此时i国对 国出口商品k的收益也为零;只有在a,b均不为零的情况下,i国 才可能对 国出口商品k并取得一定的收益。以下分析均假设a和b非零。 四、产业产品相对竞争力 (一)产业产品相对竞争力的概念 假设两个国家i,J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并且两国之间相互出口某种产品k。则可得两个国家在产品k 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RCA 和RCAi 本文定义两国在该产品上的相对竞争力指数为两国在该商 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的比值,公式表示为: CA虮 =RCA /RCAj. (4) 其中, 表示国家i和国家 在商品k上的相对竞争力指数,RCAm和RCAi, 分别为两国在产品后上 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当CA >1时,说明i国在产品k的出口上的相对竞争力大于 国,反之,则小于。 将由(1)式得到的RCA 和RCAi. 带人(4)式,可得相对竞争力指数公式为: CA ij,k一-一 萧L:f L:  (()5) 如果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和. ,且两国均完全专业从事于同一产业F,则i国出口的商品k的总 额,也就是其向 国出口的该商品的总额; 国的总出口额也就是其向 国出口的所有商品总额;而其相互 出口的产品总额即为F产业产品出口总额。则本文定义i国F产业的k产品相对竞争力指数为该国k产品 对 国出El额占该国F产业全部产品对 国出口总额的百分比与 国对i国的该指标的比值,公式为: LCArX ̄i,k /ZX ;) (6) , 其中,LCAF ̄,k表示i国为F产业中k产品对 国出口的相对竞争力指数;X 表示i国向 国出口的产 品k的总额; . 表示 国向i国出口的产品k的总额;∑ F,衣不-i国向 国出口的所有F产业产品总额; 表示. 国向i国出口的所有F产业产品总额。三 巧,k>1时,说明i国在产品k的出口上的双边相对竞 争力大于 国,反之,则小于。由于定义本身并不限制贸易参与国的数量和双方的产业情况,所以可知在 多国多产业贸易的情形下其仍然成立①。 (二)产业产品相对竞争力模型 在(6)的基础上,如果假设 国向 国出口的产品 的出口总额等于i国向 国出口产品k所获得的 收益总额,即(6)式中的 , 等于(2)式中的EX ,同理可得 国向i国出口产品k的情况下有 , = 。将EX虮 和 代人(6)式,可得: = ㈩ 为简化计算并便于对两国进行比较,我们不妨假设两个国家消费偏好的差异全部由调整系数A表示。 即对于两国的双边出口收益额度函数 EX =Ajlk0 ‘ “¨E =, ,,, A r ‘ P ‘ (8) 其偏好差异全部由表示 ≠A ,故此时可得a(ik)=a( ),设其为n(k),b(ik)=b(jk), 设其为b( )。同时假设两国 产业产品出口总额占其所有产业总出口额的比例相对稳定,比例系数分别 用m,n表示,即有: Zx:=m∑ ∑ =凡∑ (9) 则将(8)、(9)代入(7)可得 ①本文之所以要将产品相对竞争力限制在一个产业之内,主要是为了避免贸易双方其他产业贸易的增长对被考察的产业产品的相对 竞争力的影响。例如本文考察的中美农产品贸易,采用以上定义就可以避免我国其他产业对美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对相关农产品相对竞争力 造成的低估现象。 6l LcA , =(AjyA , )  ̄,(r/r ) ( “”/q‘ ’) (P ‘ /P ‘ ) (凡∑xi,/mZX ) (10) 由于 和 分别表示i国和 国的货币实际价值,故r/r 即为i国与 国货币的实际汇率,用r表示; 同时有a(ik)=a(jk)=。(k),b(ik)=b( )=b(k),则(1O)式为: ,J , =(Aj,ik/A ):l:r:l=(,,/ 吡” (p/P ) ”:I:(n/m):lc(∑XJZX ) (11) 对式(11)两边取自然对数,并根据lnx=一In( )进行调整,可得: lnLCAr. :一In(Ai,jk/A )一In(m/n)+lnr一0(k)In(,/‘) 一b(k)In(P,/Pf) 一In(∑ ’ (12) ∑ ) 此即为本文建立的产业产品双边相对竞争力模型。其中lnLCA 为取自然对数后的产业产品双边相对 jk/Aj表示两国整体偏好差异的比值,因为假设A 和AⅢ 均为常数,故此项为常数项;竞争力指数;Ai ,, m、几分别为两国该产业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例,也为常数项;r表示两国货币的实际汇率;,f 表示两 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反映了两国相对收入的变化,即收入效应的影响;P/P 表示两国人口的比值, 反映了两国相对人口规模的变化;Zx /∑ 表示两国分别向对方出口总额的比值,可以反映两国总体双 边贸易额的波动情况。 五、实证分析 (一)本文数据来源 本文农产品分类选用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分类方法,即HS分类方 法;农产品的范围界定为HS分类中的1至24章的所有农产品(表1);为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本文所有中美贸易相关数据均来自于美国商务部贸易统计数据库;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数据来自《中 国统计年鉴》,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中美两国历年通货膨胀指数换算为实际汇率;中美两国历 年人均GDP、历年人口数和历年通货膨胀指数均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库;本文所有数据的取 用年份均为1990年至2007年。 表1 HS分类中的农副产品分类 代码 农副产品 HSO1 代码 HS13 HS14 HS15 HS16 HSl7 农副产品 虫胶;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液、汁 编结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产品 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腊 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产品 糖及糖食 可可及可可制品 活动物 HSO2 肉及食用杂碎 HSO3 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HSOI4 乳品;蛋品;天然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 HS05 其他动物产品 HS06 活树及其他活植物;鳞茎、根及类似品;插花及装饰 用簇叶 HSl8 HS07 食用蔬菜、根及块茎 HS08 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或柑桔属水果的果皮 HSl9 HS20 HS2l HS22 谷物、粮食粉、淀粉或乳的制品;糕饼点心 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 杂项食品 饮料、酒及醋 HSo9 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 HSlO 谷物 HSll 制粉工业产品;麦芽;淀粉;菊粉;面筋 HS23 食品工业的残杂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 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 HS含油子仁及果实;杂项子fl 及果实;:L业用或药用植 l2 物H¥24 ;稻挚、秸秆及饲料 资料来源:《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WWW.wto.org)。 (二)计量模型及结果 本文根据式(12)建立不考虑预期影响的计量分析模型: lnLCA =O/0+ llnr+fllnlN+xlnPOP+81nX+s (13) 其中,LCA 表示中国向美国出口农产品k的产业相对竞争力指数,可用相应农产品年度贸易总额由 62 式(6)计算获得;r为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IN表示中美两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人均可支配收人 用人均实际GDP替代;POP表示中美两国人口数之比,使用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历年中美两国 人口估计数;X表示中美双边贸易相互出口总额之比,使用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历年中美两国相互出口总 额;O/。为常数项; 为误差项。本文采用Eviews5.0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 示。 表2 中美农产品相对竞争力影响因素经验分析结果 … }类 藤 数呗 骥j醮§ lN系数 i¨ 阻 鬟譬 tax兼 数 R2 F值 A幽一R P值 l18.494 1.8396… 一81.96478 0.778553 26.36812 HSO1 (5.43525) (1.77755) (一5.8851) 0.749027 O.O0ool2 l17.9636 一1.46442” 一4.38286 一91.4104 2.043844” 0.630739 5.55l353 HSO2 (3.0972) (一2.1385) (一3.56890) (一3.42713) (2.18502) O.6l7l20 0.007856 —4.523362 7.367553 0.591597 HSO3 (一4.762901) (5.716038) 0.566072 132.529 88.80505 0.779846 56.67624 HS04 (一7.4740) (7.52836) 0.766086 0.0000O1 12.9583l 一6.21149l 0.738039 45.07777 HSO7 (9.02799) (一6.71399) 0.721666 0.000005 17.0354 3.78021… 7.94540 0.862599 47.O846l HSIO (2.59212) (2.026764) (7.92425) O.844278 0.000oO0 3.44l185 一2.691763 0.562456 HSl1 (5.558319) (一4.487365) 0.535l09 —71.493” 52.31806 一5.429063 O.8l7291 33.54882 HS12 (一1.9794) (2.281430) (一3.748039) 0.792929 0.000003 87.68992 一4.559744 一53.41225 0.59262l 10.9l036 HS15 (3.75411) (一4.112136) (一3.579312) 0.538303 0.00l188 2.15000 0.597080 0.594763 HS16 (6.167126) (O.0066) 0.569436 6.362369 一1.5580 一1.312096 0.62l775 l2.32947 HS17 (5.53949) (一2.1637) (一2.144050) 0.571345 0.000681 —2.169985 7.684284 一3.417615 0.798471 HSl8 (一2.153311) (7.529354) (一4.015073) 0.771600 5.857116 一4.164510 0 771252 HS19 (9.829773) (一7.213447) 0.756955 5.722128 1.59977… 一3.96274 0.702l34 l7.679l3 HS20 (4.30591) (1.920254) (一5.96551) 0.6624l9 0.000l14 —1.615357 一1.330676 0.594143 HS22 (一3.975838) (一5.96490) 0.568777 104.7561 2.16202l… 一73.54100 0.737152 21.03362 HS23 (4.55580) (1.980686) (一5.006303) O.7l2106 0.000044 说明:(1)农产品分类即为HS分类表中的农产品分类;(2)根据计量分析规则对各回归式的变量进行了调整,系数空缺表示该统计量在 回归式中解释力度不够而被删除;(3)括号内的数值为相应系数的t统计量;(4)…”、……、……’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 著性水平上显著;(5)在不存在常数项时,Eviews5.0在回归结果统计中不显示回归式总体F统计量和P值,敞部分回归式的F统计量和P 值未给出;(6)HS05、HS06、HS08、HS09、HS13、HS14、HS21和HS24八类农产品与本文模型的拟合优度不高,说明影响中国对美进出 口此八类农产品的主要因素并没有被本文模型考虑在内,故本表未列出其计量结果。 63 (三)结果分析 1.汇率影响分析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中国某些种类的农产品对美出口,增强相对竞争力;HS01、 HS10、HS16、HS20、HS23在回归结果中表现为r的系数为正值。这说明以上种类的农产品在美国进口市 场上的价格需求弹性较高,尤其是HS10(谷物)的表现最为明显。对于这一类的农产品,价格优势是出 口竞争力的关键。在目前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的背景下如果想保持对美出口竞争力,就必须努力降低生 产、仓储、运输等各种成本,以求在价格优势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出口收益。 而对于r的系数为负的农产品种类,即HS02、HS03、HS15、HS17、HS18、HS22,本文认为其并非 表面上反映出来的出口竞争力随人民币贬值而降低;而是因为中国出口的此类农产品在美国市场上需求弹 性很低,而且需求增长相对较快,所以导致的情况就是,即使在价格因汇率变动而升高的情况下,出口量 仍然快速增长,最终表现为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增强;这种表现尤其以HS15(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 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腊)最为突出。对于这部分农产品的出口,增强相对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质 量的提高,在高质量的基础上相应提高价格,从而保持竞争,HS15的高质量特性很好的佐证了这一点。 2.收入效应影响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习惯必然发生巨大变化;而中国居 民平均收入水平的相对上升,也必然导致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和相对竞争力的变化。在回归结果中反映的情 况是:lnIN的系数为正时,则说明中国居民相对收入提高后消费该类产品的数量减少,本国产品更多的用 于出口,同时进口量也因本国需求不足而减少;例如在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随着中国相对收入水平的提 高,对HS10、HS16等产品的对美出口竞争力正影响相当明显,说明中国对此类产品的相对消费量随收入 的增长明显减少。而对NI系数为负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例如HS02、HS22。对于中国此类农产品生产 出口,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相对产出,以避免造成与收入水平严重背离的产 出水平,致使产量不足导致大量进口或者本国产量过剩而大量积压,只能依靠出口保持平衡;尤其是在考 虑到汇率因素影响明显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农业产出以增强整体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3.人口相对增长的影响 一国的人口数量对于农产品,尤其是食品类农产品的消费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回归结果中可以 看出,中国部分农产品的对美出口竞争力明显与相对人口数呈负相关,如HS01、HS02、HS15、HS23等。 这说明这部分农产品是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必须在保证本国供给充分的情况下才可以参与国际 贸易,并且其国际竞争力与贸易对象国的产量和人口数有关。而与相对人口变量成正相关的产品,如 HS03、HS04、HS11、HS12、HS18、HS19,本文认为主要可以归因于中国该项产品产量的增长和美国进 口需求的增长。这导致了中国该类农产品对美出口相对竞争力的提升。 4.贸易总体波动的解释 本文使用变量x来反映中美两国的相互出口总额的比值,x的变动可以反映两国的贸易总水平的波 动;而贸易总水平的波动也会对单项产品贸易的竞争力产生影响。对于回归结果中x的系数为负的情况, 即HS07、HS11、HS12、HS17、HS18、HS19、HS20等,可以解释为中国该项农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落后 于总体对外出口的增长速度,中美之间贸易总量的增长使中国该类商品的相对竞争力降低,而其系数为正 时则说明情况相反。 /、、六、总结  _、{口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汇率、相对收入、人口增长、总体贸易水平等因素对中美双边农产品 贸易相对竞争力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汇率因素的确可以对部分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产生影响,而影响幅 64 度却需要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弹性来决定;收入的变化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产品进出口量和相 对出口竞争力;人口的相对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食品类的消费量,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对出口竞争力形成 影响;贸易双方总体贸易水平的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双方农产品贸易的相对增长情况。 参考文献: [1]Colin,A Carter,LiXianghon ̄Implications ofWorldTradeOrganizationAccessionfor China’SA culturalTradePatterns[J].The Australin 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2,46(2):193—207. [2]徐景峰.人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0,(4). [3]陈富桥,祁春节.美国新农业法案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3,(6). [4]张立国,徐翔.美国农业政策调整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2,(12). [5]武拉平,程杰,杨欣.“蓝箱”政策改革对国内支持的潜在影响:中国及WTO其他主要成员国的对比[J].世界经济,2007,(8). [6]Chen Kevin,Lian Xu,Yufeng Duan.Ex—Pos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Export in A 一Food Products:1980—96[J].A business, 2000,16(3):281—294. [7]Eugenio Diaz Bonilla,Sherman Robinson,Mareelle Thomas and Yukitsugu Yanoma.The WTO,Agriculture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z] .Asia Paciifc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Government working papers,2003,(1O). [8]张莉侠,孟令杰.中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1). [9]杨春艳,綦建红.关于中美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2). [1O]Eric J Wailes,Cheng Fang,Frnacis C Tuan. U.S.一China A cultural Trade:Constraints and Potential,Joumal of Agrieuh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30,l(July 1998):113—126. [11]邓琰.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0,(4). [12]陈继勇,雷欣.中美农产品贸易收支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关系研究[J].亚太经济,2008,(3). [13]王胜,陈继勇,吴宏.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5). [14]李岳云,钟钰,黄军.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及诱发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11). [15]Marchant M,S Saghaian,W Koo.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J].Journal Of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2002(34):289—302. [16]Furtna W H,J J Holzman.The Effect of FD I on Agricuhure and Food Trade:An Empirical Analysis[z].Agriculture and Rurla Working Pa— per Series Working Paper No.68,Published by Authority of the Minister Responsible for Statistics Canada,2004.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ve Competitiveness of Sino——Americ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CHEN Ji—yong,SUI Xiao—feng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By establishing a product relative competitiveness model,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ses the effect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income effect and population growth on the relative competitiveness of different sor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and gets conclusions that:The real exchange rate affects the relative competitiveness of different products differently;The changing of the relative income makes the structure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changed;Population growth affects trade of agri—food products obviously.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relative competitiveness;real exchange rate;income effect;popula— tion growth (责任编辑:李东升) 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