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智能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为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带来了
良好机遇。在政府为返乡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的同时,高校也应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在提升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提高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返乡农村大学生可以规避风险因素,顺利投身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9)30-25-2
见》,提出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基层职称评审制度、逐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实施农技特岗等基层服务项目等系列优惠政策和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问题被摆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实现人才引领,如党员干部下乡扶贫、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相关工作、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等。这都为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提供了机会。
3
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乡村振兴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那么,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乡村振兴队伍,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农村大学生作为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对农村经济、环境有一定了解的群体,无疑是回到乡村就业的最佳人选。他们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也能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既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有利于推进农村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两者相得益彰。
1
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积极意义
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虽然有许多优势,但是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机会成本较大。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返乡意愿和相关分析基础之上,一方面,许多农村学生考上大学,他们更倾向于跳出龙门留在城市,返乡就业的意愿并不强烈;另一方面,返乡大学生不仅需要对农村的地理环境、资源等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而且要考虑就业形势和岗位需要,还需要克服心理压力。其次,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面临的风险较大。虽然农村大学生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具备完善的专业技术知识,但是在社会经验等方面还不足。而且多数大学生虽然出生在农村,但是常年在外学习,对农村发展的了解不足。最后,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当前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农村市场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策扶持有限,既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又变相地给大学生扎根农村营造了社会舆论压力。
4
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的路径选择
首先,大学生返乡就业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先进的生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技术要素、信息要素和资金要素,大学生能利用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在城市生活所积累的社会经验以及对城市地区经济文化的认识,在农村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为在农村的发展提供支持。其次,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路径。农村大学生对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较为了解,且通过高等院校的系统培养,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提升,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学历优势、经历优势、互联网背景、交际圈等种种利好,在返乡就业过程中让城市与农村搭建一条信息共享、发展共享、观念共享的新渠道,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2
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的优势分析
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可以从农民的实际生活需求出发,在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一是发展电商农业项目。大学生可以利用在学校所学知识,
(下转第27页)
XIANGCUNKEJI2019年10月(下)25
国家层面在2005年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基础上,于2017年1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
作者简介:杜智能(1985—),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农村企业与财务管理。
小、层次低,环境差。产业链建设方面,果蔬冷藏包装、畜产品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尚不完善;品牌培育滞后,农产品低价卖难现象时有发生,对群众稳定增收的带动效应还未充分显现。龙头企业发展方面,县内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不强,产业带动效益尚未发挥。合作社培育方面,部分合作社组建时间不长,产业基础还不稳固,合作社普遍缺乏会经营、善管理、懂营销的能人带动,组织化程度不高,运营管理亟待进一步规范。
2.4各项扶贫产业还需进一步融合拓展尽管实施了许多产业扶贫项目,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做得还不够,还没有完全形成横向联合成网、纵向融合成链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成熟,虽然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但因“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还不够,带动贫困户脱贫能力依然较弱。
3
古浪县产业扶贫发展建议
户开展一次产业扶贫政策宣传,实现贫困户、带贫群体政策宣传全覆盖。建立以十大特色产业为主、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扶贫体系,确保未脱贫和巩固提升户自种自养产业全面清零,实现到户产业全覆盖。
3.2
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激发培育发展动力,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提振群众精气神,激励贫困户自我发展。加大培训力度,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创业就业。弘扬红色文化正能量,加强造血功能,增强贫困户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3.3
充分发挥产业规划引领作用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保障体系。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着力培育一批能带动脱贫增收的扶贫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带贫益贫能力,提升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大力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培育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3.1持续加大产业政策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调动乡(镇)村、驻村工作队力量,逐
(上接第25页)
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后销售,在其中注入文化的基因、当地的基因,在文化上进行传承和创造,让农产品独具特色。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的传播手段,让更多人了解产品,探索出一条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二是发展创意农业。创意农业是通过在农业发展中融合科技和人文等要素拓展农业功能的现代农业,返乡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电子信息网络来发展创意农业,也可以通过开发绿色、环保、休闲的多样化、种养循环农业来发展创意农业,还可以通过休闲农庄和采摘农园等载体来发展创意农业。三是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大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花卉基地、在田野种植花木,形成产业带,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5
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的保障措施
业培训、政策咨询和市场开发等就业创业服务机构,落实创业贷款免息、免抵押等各项优惠政策,建立监督机制,打通政策扶持的“最后一公里”,让大学生真正享受到政策扶持。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体系。高等院校要关注农村现实需求,适应市场需要,多开设与乡村有关联的专业,全面提高就业教育和乡村就业的质量和效益;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教育和指导工作,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引导学生认清形势,正确认识农村地区就业的基本情况,准确定位,自主创业。特别是农业类院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农业创业就业实训,让学生全面了解和熟悉农村环境,提升学生在农村创业就业的技能。社会应建立积极的支持环境。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宣传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是理想信念的体现,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等,为他们顺利融入乡村的“圈子”营造良好氛围。返乡大学生应从心态、知识、能力等方面做好充足准备。农业是投入大、周期长的行业,因此返乡大学生在心态上要专注沉稳,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农业是与国家政策紧密挂钩的行业,返乡大学生要注重信息解读、融会贯通。
大学生返乡就业所遇到的问题不是几个而是一系列的,不是单个领域而是综合性的,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大学生本人等多方通力合作、共同应对。首先,政府应为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政府应梳理各部门已经发布的有关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政策,设立创
XIANGCUNKEJI2019年10月(下)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