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LJRN ∞F L l哮GC塾 Ol 骂。 UT~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① 葛爱荣 田丰荣 (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情的缺失、学校心理教育的滞后以及社会关爱不够,部 分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性格层面上自卑、孤僻、焦虑,在情 绪层面上比较消极且不稳定,在人际交往层面上缺乏人际沟通技巧以至于社会交往能力差等 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维度出发,注重家庭教育、心理教育,完善社会政策,强化社会对留守儿 童的关爱。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46(2017)01—0036—03 现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 (一)性格上的缺陷 ! 快,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涌 : 入。但迫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多数农民工子女 0 6 无法跟随父母进入城市上学,从而形成了队伍庞 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 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由其他监 护人代替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由 于缺乏父母等亲情的关爱和监护.留守儿童极易 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情绪上易 焦虑且消极不稳定、人际交往能力差、个性上易孤 在性格层面上,由于过早地缺失父母亲情,留 守儿童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法倾吐,致使这些孩 子胆小、孤僻不合群,对外面的世界严重缺乏安全 感,孤独无助,焦虑不安,产生失落和自卑的一15、,理。 据杨春梅等人调查显示,和其他孩子相比较,大部 分留守儿童由于得到的关爱较少。往往容易产生 失落和自卑的心理,在多次受挫后易产生恐惧的 心理。[ (二)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僻、进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在我国现阶段义务教 育提升时期。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已成为农村基础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关注农 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并致力于解 决之道。对于努力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相对公平,从 根本上推进农村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多数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 期,对自身及其外在世界的变化,需要父母及时引 导 但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在成长过程中遇到 的困扰和疑惑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导 致他们存情感上不愿与人交流、越发沉默进而关 闭自己的心门,最后丧失基本的交流能力,缺乏安 全感。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三)情绪消极且不稳定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失家庭教育和 情感支持,容易影H向其性格、情绪、人际交往等方 面的发展.给其成长带来较多的心理问题。具体 表现如下: 良好的亲子关系会为孩子提供心理上的安全 感、抚慰感。 4]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亲情缺失极 易导致他们往往情绪化现象严重,急躁、不安、极 端、多变,容易与同学争吵。当他们遇到一点不愉 ①本文系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保障系统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 葛爱荣.编号:2014C021。 作者简介:葛爱荣(1982一),女,山东郓城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快时.冲动易怒、行为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态度消 育人员。也没有设立心理咨询室,缺少农村留守 极、抗挫折能力较差,一旦遇到困难就萎靡不振、 意志消沉、内心充满不满。 (四)认知行为上的偏差 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档案。总之,目前在农村留 对性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三)社会因素 豢 辽辽 丁 守儿童聚集的农村小学缺乏有计划、有组织、有针 丁经经 留守儿童长时间不在父母身边,缺乏监护与 济济 职管 业理 教育,导致他们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常违纪违规, 叛逆行为时有发生。[53具体表现为在家顶撞亲人、 在校逃课打架、与同学拉帮结派、对学习产生厌烦 心理.有时还正面与老师起争执,不听话。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 1.社会关爱不足,责任缺失 技干 术部 院院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农村留守 学学 儿童很难寻找到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公共娱 乐场所,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留守 儿童正处于对什么都好奇的阶段,无法辨识社会 豢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主要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 面进行分析。 (一)家庭亲情与教育缺失 1.家庭亲情缺失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亲情的 缺失,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 隔代照管监护着,而爷爷奶奶等隔代监护人往往 只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和生活需求,很少关注留 守儿童心理上的成长。[63留守儿童长期在这种环 境中成长,很难与父母有很好的沟通,遇到烦恼的 时候不能敞开心扉.长久以来难以获得自我的认 识,缺乏归属感、安全感,从而导致心理上的自卑 与孤僻。 2.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是无人可代替的,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 庭文化将对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 孩子有直接、深远久长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留 守儿童大多缺乏及时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在管 教方面隔代老人对孩子要么比较溺爱放纵。要么 放任自流,留守儿童在这种散漫的隔代监管状态 下,极易形成任性霸道、蛮横不讲理、较自我的极 端性格。 (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教育理念落后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难以提供有计划、 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 育。农村小学为了追求升学率,大力倡导应试教 育.只重学习,不重心理。众所周知,农村学校一方 面办学条件落后,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学校师资 力量薄弱,多数教师思想落后。缺乏专业的心理教 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学校也缺乏心理 教育的宣传,目前在留守儿童聚集的农村小学,较 少或根本没有开设适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 育等相关的课程,更没有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 上的不良诱惑,在网络时代很容易犯错。地方政府 也没有真正关心留守儿童,缺少责任意识,没有形 成一种关爱留守儿童的风气。“留守儿童”这个标 签一提到就会想到孤独、封闭、攻击,也让这群特 殊的孩子感受到了压力。 2.社会政策不完善,职能缺失 城镇化不断加快,大量劳动l力由农村向城市 转移。虽然国家已经对留守儿童实施了可以跟随 父母就地入学的保护措施,面对高昂的学费和生 活费多数家长还是选择把孩子留在老家上学。多 数村干部没有重视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问题, 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没有对监护人进行思想 上的提高,宣传有关留守儿童管理和教育的方 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缺 失与无效。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 因在于父母亲情的缺失、学校心理教育不够、社会 支持水平低下。因此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需要 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作。 (一)家庭因素 l功Ⅱ强孩子与父母的亲情沟通 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时间分离,从父母那里得 不到及时的管教,情感上得不到支持.父母必须加 强与孩子在心理和感情上的沟通.在情感上给予 孩子慰藉,可以打电话或以写信的方式加强与孩 子的沟通交流。写信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更容 易打开孩子的心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 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就近上学,以便管教孩子, 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2.加强父母与监护人的联系,注重家庭教育 “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优秀教师,一个父亲胜 过一百个校长。”[s]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自己 的孩子。父母应该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经常与孩 子进行心理沟通,及时对孩子的异常行为进行管 。 七 年 第 期 T T r T T T 037 : 教。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该懂得一些科学育 儿知识,不但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关心孩 子的心理健康。监护人应该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心 不再与孩子分离。 2.完善社会政策,提高社会职能 教育部门应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就 灵沟通,并随时与老师和父母之间保持紧密的联 Q 系。尽量提高自身的素质,给予留守儿童一些思想 读的问题,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 子女能在父母务工城市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 利,适度减免收费,使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 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政府要积极吸引外来投 资,在农村兴办企业,安置外出的农民工回家乡工 量 I-" 道德方面和行为品德的教育和指引。 差 (二)学校因素 雹∞ 1.加强学校心理教育,重视心灵发展 蚕8 一方面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管理,建立文明 作,不再远离家庭和孩子,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 呈呈 和谐校园。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化、有序化、人文化, 的数量。各地农村根据实际经济情况建立适合儿 , 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健康成长。另一方面 堇喜 学校不仅要关 tl,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一tb学生 I里 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 1、5'理辅导, 至 至少有一个专业的心理老师,帮助他们克服远离 。l -I1 父母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影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 -[- 康教育课、活动课、专题讲座、个别咨询与辅导。创 蚕互 立好的教育心理教育环境。 弓弓 2.改善学校条件建设.设立心理咨询室 改善农村学校建设。教育机构要增加教育投 入,建立农村寄宿学校,努力改善寄宿条件,添加 : 教育人员以及教育设施配置;加强对留守儿童的 ; 监护,学校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给予学生学习和 三 生活上的帮助。开设相关的中小学生一tl,理健康教 …育课程: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建立留守儿童心理 健康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做全面的了解, 与监护人和父母保持紧密的联系。 (三)社会因素 1.加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树立责任 意识 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号召全社会都来关注农 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 tb理问题 的发生发展与当前人们所处的社会这个大环境有 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 理问题就需要全社会各级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 关心、爱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地方政府要 高度关注这个特殊群体,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孩子 tl,理成长的亲子互动活动,农民工务工所在城市 也可以提供一些免费的亲子活动日。利用媒体的 宣传作用,吸引更多的人来农村寻找商机,带动经 济的发展,为农民工在本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童的活动场所,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一 生,对社会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对其心理健康问 题必须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家 庭亲情和教育缺失造成的。其次是农村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不足和社会关爱不够。因此,解决农村留 守儿童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协作, 多管齐下,促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晓丽.试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及心理救助[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1):120-121. [2][4]杨春梅,赵楚田,杨婷,杜德莉,邓丽 娟.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调适[J].内江师 范学院学报,2008,(3):145一l47. [3][5]张孝义,王有青.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及教师应对策略[J].合肥学院学报,2009,(3): 121—123. [6]闵永胜,姚本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社会医学,2008,(1):49— 52. [7]陈少华,马勇琼.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 题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4):178— 180. [8]邵艳,张云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 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44—47. (责任编辑煜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