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进步 科学与财富 新形势下农村消防工作与灭火 救援现状分析及对策 姚文生鲍少敬 (河北省张家口市公安消防支队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面对新的历史形式,加强农村消防基础建设,做好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势在必行,近年来农村火灾事故频发,且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数量特别是 农村弱势群体逐年增加,给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建设带来了一定影响。现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农村消防工 作形势,怎样做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按照《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稳步发展,是我们应该认 真思考的问题,也是下一步消防工作重点。 关键词:农村消防工作消防基础设施制度建设灭火救援 201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 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第七条第四款“保障农村社会公共安 全”中特别提出“加强农村抗灾救灾、警务消防、疫病防控等设施建设,严格执 行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标准,增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 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中第二 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中第三节统筹地上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全面 提升交通、通信、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增 强消防等防灾能力。 一、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消防法律法规依据不足,《消防法》中第二十三条规定村民委员 会应当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进行消防安全检 查。但没有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或规定,制度依据不足; (二)是组织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农村基层消防组织和制度不健全、不完 善,农村消防工作还没有引起农村干部和村民的重视; (三)是村民消防意识淡薄,根据对农村发生的火灾调查发现,一是农民 房前屋后,堆放大量的柴草,且紧靠其住房;二是农民住房,户户相连,没有防 火分隔设施;三是小孩玩火、成年人吸烟乱丢烟头的现象很突出。这些现象 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并且极易酿成火烧连营之势;四是农村用电管理 比较混乱,近年国家电力部门虽然下大力气进行了农网改造,使农村电网得 到了改善,但乱拉、乱接、线路老化、超负荷用电现象极为普遍,尤其是室内照 明线路拉接更为随便,同时电线多数在吊顶上方,很难作必要的检修,导致电 气火灾时有发生,同时,广大村民普遍不掌握消防常识,不会自救逃生,没有 灭火技能; (四)是发生在农村的火灾形势严峻,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和消防用水。 农村出现火灾,仍旧停留在“泼水”消防的水平上,没有其它消防设施,消防用 水十分匮乏。近几年因气候原因,农村多数池塘常年干枯,即便是池塘有水, 也缺少应有的设施,没有取水口,消防车辆无法取水,消防用水还要靠人们从 压水井内一点点地取,面对大火,有限的水源也只是杯水车薪。据统计2012 年1至10月份,全国共发生农村火灾3.3万起(平均每天发生108起),直接财产 损失2.1亿元(平均每天损失68.9万元),死亡449人(平均每天死亡2人),受伤 125人。这些火灾的发生对原本不富裕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农 村消防力量薄弱,火灾漏报现象严重,实际上农村的火灾形势远比统计的严 竣。 二、农村消防工作现状问题的根源 (一)农村基层组织不力,是造成农村消防工作薄弱的主要因素。一些地 方政府领导及村干部对农村消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多,把工作 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促发展上,不能使消防工作与其它工作同步开 展,有的甚至对消防不管、不闻、不问,没有很好地建立健全消防管理组织,完 善各项消防规章制度。落实各级消防安全的管理责任,导致农村消防工作没 有正常开展。 (二)广大农村经济落后,消防基础设施缺乏,也是制约农村消防工作开 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经济欠发达,资金短缺,尤其是部分国级贫困地区,多数 家庭只能养家糊口,根本不考虑消防设施。由于农村投入不足致使消防工作 基础薄弱,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基本上是空缺。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不能及时 实施有效的扑救,致使小火变成大火。’ (三)宣传教育不落实,是农村消防工作的拦路石。消防宣传教育作为社 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社会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在广大 农村被忽视,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知识缺乏,法制观念不 强。尽管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了消防宣传工作,人民群众的消 防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但是,由于广大农村地处偏远,居住分散,群众受 教育程度不高,外加基层消防管理滞后,宣传工作无人管,无人抓等原因,致 使消防宣传活动难以落到实处,在一些地方甚至还存在宣传“死角“,很多群 众不知道“消防”为何物,更有甚者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竟认为受火灾是天 作孽,还有不少不法之徒,消防法制观念淡薄,为打击报复泄私愤,故意放火 或是趁火打劫,企图将恶行隐匿在浓烟烈火之中。实际上,有许多火灾,许多 幕惨剧由于人们的消防意识淡薄或是对消防知识的无知而导致的。 (四)日常消防监督不到位,是造成农村火灾多发的又一重要因素。目前 全国消防监督力量严重不足,且忙于应付消防重点单位的防火监督,消防监 督部门无力顾及广大农村,公安派出所现有警力较少,工作量大,并且懂消 防专业知识的少至又少,不能真正把农村纳入监督管理视线,致使广大农村 处于消防管理失控状态,消防安全形势严峻。 三、针对目前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加强农村消防组织建设。《消防法》明确规定, 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这就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 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尽组织领导的职能。要成立由政府和主管领导负责,公 安、消防、农业、民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村消防工作联席会议组织, 积极推动本地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各乡镇要成立由政府统一领导,公安派 出所牵头,村委会、乡镇企业负责人共同参加的农村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各 村委会要成立消防安全组织,明确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人,具体组织开展消防 宣传教育,消防安全检查、巡查,督促消除火灾隐患。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 议的监督作用,定期对村民委员会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 形成乡镇政府领导,村委会具体负责,村办企业、个体业主、村民代表共同参 与、齐抓共管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消防制度,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各级村委会是农村 最基层的一级行政组织,其职能在《消防法》中也有明确规定,即开展群众性 的消防工作,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防火公约、农村消防工作制度、消防例会 制度、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制度、消防检查巡查制度、消防器材管理维护制度 和警示制度等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同时,要根据纣肖防法》的规定制定切实可 行的实施细则,并加以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要充分发 挥参谋助手作用,主动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督促、 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消防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组织领 导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消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农村消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 况、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建立领导负责,分级管理,综合治理,群策群力,齐 抓共管的消防监督网络,保证农村消防安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夯实基础,大力坚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抓紧制定和完普村镇规 划,改善农村防火条件,各乡镇在进行村镇规划和新村建设时,要严格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和有 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搞好消防规划和设计,形成以乡镇政府驻地为龙头、遍 及各村的消防设施网络。各乡镇、村要依据讲 镇建筑设计防火规 酚及有关 技术规范的规定,把住宅和企业的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纳入乡 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要根据农村水资源情况,加强以消防泵、消防 水池、灭火器为重点的消防设施建设,每个行政村要至少设置一处可供消防 车取水的消防水源,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水源缺乏,道 路不畅等状况,以提高防火救灾能力各地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 科学进步 筹划本地区农村消防工作,要将农村消防规划、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消防车辆 装备、专兼职消防队员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拿出专门经费予以保障。 (四)适应要求,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现役 编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在还不可能达到在每个乡镇都设立公安专职 消防队,但年产值多、常住人口多的乡镇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易燃易爆化工 企业较多的乡镇,可组建乡镇专职消防队。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乡镇,村委会 可组织年轻力壮、有责任心的热心青年组建义务消防队,配备必要的消防装 备器材;近年来,全国在许多市县的乡镇相继成立了乡镇专职消防队和义务 消防队,实践证明该种形式的消防队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 要大力发展村级义务消防队伍,配备相应的器材和车辆装备。专职消防队伍 的人员可由政府批准后向社会招聘,享受国家规定同等用工待遇。公安、消 防部门加强对农村专职消防队的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工作 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消防工作中的作用。 (五)加强监督,充分发挥基层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管职能。公安派出所 消防监督工作是公安消防监督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消防监督工作 的基础,也是解决消防部门警力不足,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有效途 径。在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方面,要充分依靠公安派出所的力量,发挥公安 派出所的消防监管主力军作用,利用基层派出所熟悉辖区民情,深入群众的 优势,有利于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遏制火灾事故发生;利用派出所强化 科学与财富 防宣传教育工作。要积极组织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言传身教的消防宣 传活动。村可在村委会、村务公开栏、主要街道等学习宣传场所增设消防宣 传内容,普及农村防火、灭火和自救逃生知识;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群体的特 点和其他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 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增加消防公益宣传内容,扩 大公益宣传层面,加大农村消防工作宣传力度,努力使消防安全工作深入到 广大群众之中,深入到每个村民家庭和社会每一个成员。当地政府司法部门 要将消防法律法规纳入当地普法教育的内容,有计划地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提高农民消防法制观念;教育部门要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农村中小学生素 质教育之中,通过提高学生的消防素质带动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劳动部门 要将消防宣传作为劳动就业培训内容,民政部门和村民委员会要认真抓好 老年人和弱势群体消防安全保护,科技部门要加大农村科技开发力度,大力 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转化等无害化处理技术,杜绝焚烧秸杆现象,引导农民 科学利用秸秆,避免因焚烧秸秆引发火灾事故。此外还可在文化、教育、科技 “三下乡’话动中大力宣传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和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广大农 民群众消防安全素质。 总之,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消防工作参差不齐,各地应结合本 地的实际,针对本地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消防安全工作。同时,消防工作涉 及到方方面面。各职能部门应予以积极配合与支持,才能不断提高农村火灾 抗御,增强农村灭火救援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 干意见(2012年l2月3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Ol1年3 月l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3】李立志农村公共财政政策与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8-04增刊 对农村“小”、“散”等社会单位的监督管理,有利于节约公安消防警力,也是解 决和弥补公安消防部队基层防火监督岗位警力不足的有效手段;利用派出 所贴近基层、便于跟踪督促的职能优势,可以使以崔‘五小”单位消防隐患屡 查屡有、屡改屡犯的“低层次循环”现象得以消除,使农村消防工作得到前所 未有的发展。公安消防部门要及时指导派出所建立健全消防工作的组织机 构,明确管辖范围和监督管理职能,搞好消防业务培训。 (六)广泛宣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消防 安全意识。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消防}去》要求,大力加强农村消 l上捶年4B页) 人”,是机械的人,失去了人的本真状态。“现代世界文化的危机,人类的危机, 是因为一往以外追求。得到了知识,得到了自然,得到了权力,却失掉了自己, 失掉了自己的性,即所谓‘人失其性’的结果。,If旦除掉科学,消除工具理性的 口号并没能遏制科学,相反,2O世纪科学技术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 三、何种意义上科学与人文相融合 刚才已分析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契机,但我们又面临 些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科学与人文到底是在何种程度上、何种意义上融 合呢?我们一方面说科学具有内在逻辑,有一定自主性,一方面又可能对之进 行转向与规范,这两方面同时针对科学是否存在矛盾昵? 科学的核心部分一一科学理论是由一些科学概念、推论逻辑地形成的 体系,它标显外部世界的规律,因此它有客观性。一个科学理论出现后,它往 往可以从内部开启出新的可能,科学家甚至能运用逻辑推理得出一些新成 一的融合也是指价值意义上的融合。从认识上科学继续在工具理性引导下发 展,而在价值环节,科学家 技术家”的行为将受到规范。从工具理性走向 价值理性,并不是抛弃工具理性,而是要以价值理性引导它。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是让科学家抛弃科学,不是让科学失去自身的规 定性,相反,它更运用工具理性去探索未知领域,去弥补已造成的过失,解除 人类的危机,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泛的空间。如威尔逊所说:“我希 望,随着这种汇流的进行,一种真正的好奇心将重新进入宽阔的文化……科 学家与人文主义者能比过去更进一步的努力,明确各种伟大的目标,使有教 养的人们朝着这一目标展开发现的航程。”■ 参考文献 【1】丹皮尔.科学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9 【2]George Staron,AHistoryOfScience,OxfordUniversityPress,1953.3,l6 果,这些完全是从纯粹认识上讲。而我们提倡用普遍价值观去引导科学转向 是从价值这个角度讲:一方面指科学家在价值观引导下。把好奇心转向新领 域,如生态科技等有利于人和环境健康发展的科学研究;另一面指用科学理 论转化为技术的人和运用技术的人在新思潮的影响下,能够避免如原子弹 这一类危害人类的技术产品出现,所以并没有任何矛盾。而科学与人文领域 【3】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309 [4】孟建伟.论科学的人文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31. [5】丹皮尔.科学史[M1.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192--193 作者简介:岳缠,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系副主任、副教授 ‘上捶|‘29 2页) 施工直至封顶,而地下室再将核心筒以外的剩余土方挖运出去,至此整个基坑 (2)施工材料运输问题:由于采用了封闭式逆作法施工,向下施工的各 土方开挖工作全部完成。 从该工程施工的实际效果来看。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逆作法施工有 着无法替代的优势: (1)保证了上盖结构的提前施工,缩短了工程施工的总工期,节约了工程 运行成本。取得巨大的商业效益: 层楼板之间须留有施工洞口,一边材料运进及土方输出,此时,就必须认真 解决洞口问题,如:洞口个数,洞口位置及洞口周围结构的影响等。 四、结束语 (2)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主要体现在:基坑变形较小,对相邻建筑物的影 响也很小,经过实测显示,基坑顶点变形不足15mm,周边路面沉降量也极小, 对附近民居和文物均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3)在施工过程中底板支点增多,跨度较小,易满足抗浮要求,使底板的 结构设计趋向合理;同时,逆作法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因其工作过程和环境 因素往往导致以下不足: (1)挖土问题:第一步土方明开挖后,零层板施工,之后的土方开挖必须 在封闭状态下进行。在没有小型挖土设备的情况下,只能采用人工挖土,挖 土效率不高。 静 112 逆作法施工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而发明的一种先进的施工技 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逆作法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节省资金成 本、缩短工期等,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非常小。随着科学 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运用在工程项目当中,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行业起到了推动作用,缩短了施工的工期,相信在日 后对逆作法施工技术的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有利于建筑工程向更好的方向 发展。■ 参考文献 [1】将曙杰.逆作法化解高层建筑施工难题【N】.北京:中国建设报,2oo6. 【2】常士骠,张苏民.简明工程地质手册嗍.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8. 【3】孙咏华.逆作法化解高层建筑施工难题.山西建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