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高一语文分班语文考试卷

来源:二三娱乐
新高一语文摸底卷

一、 挑选题(每题2分, 共20分)

1. 加点字的 读音全都正确的 一项是 ······( )

A. 行伍(háng) 名宿(sù) 恶贯满盈(yíng) 厉兵秣马(mù) B倾轧(zhá) 不啻(chì) 补苴罅漏(xià ) 荆钗布裙(chāi)

C. 巨擘(bò) 河蚌(bàng) 得 不偿失(cháng) 莘莘学子(shēn)

D. 解剖(pāo) 羁绊(jī) 火中取栗(lì) 感慨系之(x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 一组是 ······( ) A、 依稀 膨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 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 贻误 甬道 交谊舞 寥若晨星 D、 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3.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 词语使用不恰当的 一项是 ·······( ) 郭德纲最近可谓“背”到极点, 不仅深陷“圈地”“打人”风波, 连苦心经营的 德云社也被迫宣布停业整顿。 然而就在 人们以为 郭德纲的 事业恐就此一蹶不振之时, 郭德纲团队却展现了其不俗的 危机公关功底。 事出仅半个多月, 郭德纲就大有缓过气来之势, 曾一落千丈的 公众形象也有了卷土重来的 可能。

A.苦心经营 B.一蹶不振 C.一落千丈 D.卷土重来 4.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 一句是 ······( )

A. 大师的 这段经历非常重要, 但流传的 说法不一, 而所有的 当事人、 知情人都已去世, 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纳大师儿子所讲的 为 准。

B. 我们说话写文章, 在 把零散的 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完成交际任务的 句子的 时候, 是 需要遵循一定的 语法规律的 。

C. 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 是 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 培训机构。

D. 近期发热患儿增多, 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 为 使就诊更有序, 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 加入由此给您带来不便, 敬请谅解。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标横线处的 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 一组是 ( ) 作品的 独创性亦陈作品的 原创性, 具体表现在 两个方面: 一是 作者的 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 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是 作品表现出作者的 个性特点。 __________。 不同的 人对同一题材的 创作也是 常见的 现象。 作品的 独特性是 针对作品的 表达形式而言, 并不延及作品的 主题思想, 也不涉及未加提炼, 加工的 社会生活本身, ______________。

①只要是 独立创作的 作品, 即使使用了一样的 材料, 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同的 表达特征

②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 眼光, 技巧, 独立地挑选了自己满意的 色彩, 旋律, 动作, 语言等, 形成对自己的 思想, 观点, 感情的 表达形式。 ③作者的 作品活动表现为 对素材的 取舍, 运用, 素材是 构成作品的 原始材料, 他本身不是 作品。

④但只要是 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 必定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 个性特点

⑤任何人的 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 传承, 借鉴, 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 互相影响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④③①⑤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④②⑤①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 表述, 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被称作“前四史”的 史书是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三国志》 。

B.元曲四大家是 :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

C.被鲁迅称为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 是 : 《官场现形记》 、 《儒林外史》 、 《老残游记》 、 《孽海花》 。

D.莎士比亚的 四大悲剧是 : 《哈姆雷特》 、 《李尔王》 、 《奥赛罗》 、 《麦克白》 。

7. 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 一项是 ······( )

A. 国庆节将至, 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 广场上 。 “天安门”前花团锦簇, 增添了浓浓的 节日气氛。 行人纷纷驻足观看, 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 世界上 , 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人与自然的 关系;人与人的 关系, 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 关系。 处理得 好, 生活才能愉快。 C. 朱熹49岁那年, 上 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并亲自制订学规, 提出: “博学之, 审问之, 谨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的 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 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 文艺演出活动、 科技下乡活动、 内容独特的 文物、 风情、 美术、 摄影展览, 以及大规模的 经贸活动。 8. 选出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 一项······(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B.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刘攽《雨后池上 》 ) C.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 )

D.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 9. 按干支纪年法, 明万历历时48年(公元1573-1620年) 。 今年(2021年) 也是 农历甲午, 试问: “万历甲午”为 公元( ) 年。 A.1594 B.1428 C.1560 D.1612

10. 先秦时代, 教育内容以“六艺”为 主, 下列不属于“六艺”的 一项是 ······( )

A. 射 B. 武 C. 御 D. 礼

二、古时, 文人墨客在 传统节日常常借诗作来表达内心情感。 请将下面这些作于节日的 诗句补充完整。 (10分)

1. 月上 柳梢头,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 2. , 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 3. 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 4. 爆竹声中一岁除, 。 (王安石《元日》 )

5. , 路上 行人欲断魂。 (杜牧的 《清明》 ) 6. 国亡身殒今何有, 。 (张耒《和端午》 ) 7. 天阶夜色凉如水, 。 (杜牧《秋夕》 )

8. ,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9. ,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10. 田家占气候, 。 (孟浩然《田家元日》 )

三、 阅读下面的 三首诗词作品, 完成1——3题。 (10分)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 雪, 为 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 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 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 丛中笑。

1、 我国古代把松、 竹、 梅誉为 “ ”。 (1分) 2、 王安石, 字 。 陆游是 南宋时期的 著名诗人, 他与杨万里、 、 尤袤合称为 “南宋四大家”。 (2分) 3、 赏析三首诗词中“梅”这一意象各蕴含了怎样的 感情。 (7分)

四、 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10分)

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说: “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黛

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如此, 这来者系谁, 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 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 彩绣辉煌, 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 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 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 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 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 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 “你不认得 他。 他是 我们这里有名的 一个泼皮破落户儿, 南省俗谓作‘辣子’, 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 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 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 “这是 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 也曾听见母亲说过, 大舅贾赦之子贾琏, 娶的 就是 二舅母王氏

之内侄女, 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 , 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 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 手, 上 下细细打量了一回, 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 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 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 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 外孙女儿, 竟是 个嫡亲的 孙女, 怨不得 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 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 便用帕试泪。 贾母笑道: “我才好了, 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 身子又弱, 也才劝住了, 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 忙转悲为 喜道: “正是 呢!我一见了妹妹, 一心都在 他身上 了, 又是 喜欢, 又是 伤心, 意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 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 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 过学?现吃什么药?在 这里不要想家, 想要什么吃的 、 什么玩的 , 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 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 “林姑娘的 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 让他们去歇歇。 ”

说话时, 已摆了茶果上 来。 熙凤亲为 捧茶捧果。 又见二舅母问他: “月

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 “月钱已放完了。 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 找缎子, 找了这半日, 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 那样的 , 想是 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 “有没有, 什么要紧。 ”因又说道: “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 , 等晚上 想着叫人再去拿罢, 可别忘了。 ”熙凤道: “这倒是 我先料着了, 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 , 我已预备下了, 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王夫人一笑, 点头不语。

《红楼梦》 第3回描写了林黛玉第一次进入贾府的 情景, 借黛玉之眼来描写贾家的 一干人等与贾府的 建筑结构, 房屋摆设以及人们之间的 关系。 以上 内容是 这一回中对首次出场的 王熙凤的 描写。

请结合上 文分析, 作者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 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 体现出了人物的 哪些特点?(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5:CCDBD6, -`10:C. B. C. A. B 11. 略

三、 诗歌史上 的 南宋四大家 又称中兴四大诗人, 是 中国南宋前期尤袤、 杨万里、 范成大、 陆游四位诗人的 合称。

王安石《梅花》 , 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 高贵品格。 我国古代把松、 竹、 梅誉为 “岁寒三友”, 是 高贵圣洁的 象征, 这首《梅花》 的 意象表现的 就是 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陆游《卜算子·咏梅》 表达的 是 “寂寞开无主”的 无奈、 “黄昏独自愁”的 凄凉心境, 以及“只有香如故”的 孤傲和清高。 毛的 词与陆游的 词题、 调一样, 意境却截然不同, 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 倾诉和孤芳自赏的 表露化为 对她达观坚定的 描述和高贵纯洁的 赞颂, 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 壮美和豪放乐观, 振奋人心。

四、 语言动作神态细节. 描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