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测定钢绞线的弹性模量时,预加负荷范围为规定非比例延伸荷载FP0.2的( )。A、5%~90% B、10%~70% C、15%~65% D、20%~60%
10 标记为“预应力钢绞线 1×7-15.20-1860-GB/T5224-2003”的钢绞线的参考截面积是( )mm。
A、98.7 B、139 C、140 D、141 11 钢材在长期保持拉应力时,出现应力逐渐缓慢下降的现象为( )。
A、松弛 B、应力松弛 C、蠕变 D、徐变
12 钢绞线性能结果数值应按规定进行修约,现行标准中规定Ae的修约间隔为( )%。
A、0.05 B、0.1 C、0.5 D、1
13 标记为“预应力钢绞线1×7-15.20-1860-GB/T5224-2003”的钢绞线的性能结果数值应进行修约,现行标准中规定Rm
的修约间隔为( )MPa。
A、1 B、5 C、10 D、50
14 GB/T5224-2003规定如整根钢绞线在夹头内和距钳口( )钢绞线公称直径内断裂,最大力未达到标准规定的性
能要求时,则该试验应作废。
A、0倍 B、1倍 C、2倍 D、3倍
15 引伸计标距应等于或近似等于试样标距。当最大力总延伸率<5%时,使用( )级引伸计。
A、不劣于1 B、不优于1 C、不劣于2 D、不优于2
2
16 预应力钢绞线试验时,弹性阶段应力速率为( ),试验时,记录力~延伸曲线或采集力~延伸数据。
A、6~60mm/s B、6~60MPa/s C、6~60kN/s D、6~60N/s 17
预应力钢绞线试验时,在进入塑性范围后直至Fp,应变速率不超过( )。试验时,记录力~延伸曲线或采集
力~延伸数据。
A、0.0025mm/s B、0.0025MPa/s C、0.0025N/s D、0.0025/s 18
对于1×7-15.24mm钢绞线,各国标准中已给出了弹性模量取值为( ),且不做为交货条件。
A、(195±10)Pa B、(195±10)kPa C、(195±10)MPa D、(195±10)GPa 19
钢绞线按结构分为 类。
A、1类 B、3类 C、5类 20
规定非比例延伸力Fp0.2值不小于整根钢绞线公称最大力Fm的 %。
A、80 B、75 C、90 D、85 21
供方每一交货批钢绞线的实际强度不能高于其抗拉强度级别 MPa。
A、200 B、100 C、150 22
钢绞线试验期间,试样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 内。
A、20℃+1℃ B、 20℃+2℃ C、 20℃+5℃ 23
钢绞线试样处理后不得进行 。
A、热处理 B、热处理和冷加工 C、冷加工 24
整根钢绞线最大力检测的取样数量为 。
A、3根/每批 B、1根/每批 C、逐盘卷 三、判断题 1
钢绞线力学性能试验取样,可以在任一盘卷中取三根。( )
2 钢绞线应力松驰性能试验,每合同批取一根。( )
3 钢绞线松驰试验的试验标距规定不小于公称直径的60倍。( ) 4 Agt是硬度指标。( )
5 GB/T 228-2002用符号δ表示伸长率性能的主符号。( ) 6 预应力钢绞线试验时,规定最小的试验标距为200mm。( ) 7 钢绞线出厂时的盘卷内径应不小于750mm。( ) 8 GB/T 228-2002用符号Z表示收缩率性能的符号。( ) 9 钢绞线拉断时的破坏状态应为剪切断裂。( )
10 现行标准GB/T5224-2003中规定的钢绞线屈强比为不小于90%。( )
11 预应力钢丝应成批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制作的钢丝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50吨。(12 GB/T5224-2003中规定的钢绞线强度级别有四档,最高为1860MPa。( )
13 我国于2001年,对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钢绞线国家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 )
14 钢绞线应成批验收,每批钢绞线由同一厂家、同一生产线、同一供货商提供的钢绞线组成。( )
)15 钢绞线拉断时的破坏状态应为剪切断裂。( )
16 现行标准GB/T5224-2003中规定的钢绞线屈强比为不小于90%。( )
17 预应力钢材表面硬度较高,这就要求试验机夹具有足够的硬度,否则试样与夹具打滑,不能正常拉伸。( ) 18 整根钢绞线的最大力试验,如试样在夹头内和距钳口2倍钢绞线公称直径内断裂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则判不合格。
( )
四、综合题 (一)问答题
1、钢绞线检测时,如何选择执行标准?(5分) 2、钢绞线出厂时产品标记应包含哪些内容?(5分) 3、钢绞线试验时,对试验夹具有哪些要求?(5分) 4、画图说明最大力总伸长率与断后伸长率有何区别?(5分)
5你做钢绞线力学性能检测时,如果无自动检测设备,采用什么方法确定钢绞线的屈服强度?(5分) 6 请问在进行整根钢绞线的最大力试验时应如何判定试验有效与无效?(5分) 7
(二)计算题
8 某钢绞线其标记为:预应力钢绞线1×7-15.20-1860-GB/T5224-2003实测弹性模量为195GPa,F-ε曲线如图所示,其中线段OAB为弹性变形阶段,BC为强化变形阶段,CD为纯塑性变形阶段(负荷保持不变),DE为颈缩阶段。 (1)由图解法求得图中A、B、C、D、E各点的坐标:
(2)请按现行标准求出该钢绞线的主要力学性能,并判定。(10分)
9
一组三根钢绞线,直径Φ15.24,强度等级1860MPa,拉伸试验时,实测屈服荷载分别为261kN、258kN、257kN。
5
请问预应力钢棒试验的规定的试验标距为多少,应执行什么标准?
破断荷载分别为270kN、260kN、261kN,实测最大力总伸长率分别为4.2%、3.7%、3.6%,实测弹性模量为2.00×10MPa,计算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分别为多少?判定该组钢绞线是否合格?并分析其原因。 (三)操作题
10 简述图解法测定抗拉强度Rm的要点。(10分) 11 简述应力松弛性能试验的要点。(10分) 12 简述指针法测定抗拉强度Rm的要点。(10分) 13 简述测定预应力钢绞线最大力Fm的要点。(10分) (四)案例题
14 某检测单位接受委托,对某批次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进行力学性能检测,钢绞线规格型号1×7-15.24-1860,强度级别为1860 MPa,实验结果见下表,请你根据现行标准计算Rp0.2和Rm,并断定。
样品编号 1 2 3 规定非比例延伸 力值 Fp0.2/kN 245 249 240 最大 力值 Fm/kN 256 260 245
最大力下总伸长率 Agt/(%) 1.7 3.4 1.0 失效 形态 在钳口处断裂 在钳口处断裂 在钳口处断裂 15 某检测单位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力学性能检测时所使用的引伸仪标距为250mm,其引伸仪的刀口是平直的
并用橡皮筋固定夹持在钢绞线上,请你根据现行标准分析此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570MPa、1860MPa、1960Mpa
2、消除应力钢丝、消除应力光圆、螺旋肋钢丝、刻痕钢丝 3、二股、三股、七股、左捻、右捻 4、φ28、φ32、JL540、JL735、JL800
5、同一牌号 、 同一规格 、 同一生产工艺 、60 6、500、610、3.5 7、0.02 mm、两 8、195±10 9、20℃±2℃ 10、90
11、左(S)捻 、 右(Z)捻 12、12~16
13、冷拉光园钢丝 、 刻痕钢丝 、 冷拔成、 左、 右 14、现场检测 和检测报告形成 15、砂轮锯 、 松散、 复原
16、结构代号 、公称直径、强度级别、标准号、1000kg、10%、300kg 17、预应力钢绞线1×7-75.20-1860-GB/T5224-2003。 18、一批 、双倍、不合格项目、交货 19、现场检测 、检测报告形成 20、6、防潮纸 、 麻布 二、选择题:
3、B 4、A 5、D 6、A 7、B 8、B 9、B 10、C
11、B 12、A 13、C 14、C 15、A 16、B 17、A 18、D 19、C 20、C 21、A 22、B 23、B 24、A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四、综合题 (一)问答题
、√ 1、检测方法采用《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2002和《金属应力松驰试验方法》GB/T 10120-1996;(2分)
检测评定标准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2分)
参考标准为《预应力混凝土用无涂层消除应力七丝钢绞线标准技术条件》ASTM A416-02A(美国);(1分) 2、钢绞线出厂时产品标记应包含:
预应力钢绞线,结构代号,公称直径,强度级别,标准号。(各1分)
3、(1)齿形应为细齿,间距1.5mm,角度60°~70°,齿高0.5~0.7mm。(2分) (2)试验机拉伸钳口最大间距应满足产品标准中原始标距L0的要求。(1分)
(3)试验机夹具应保证夹持可靠,夹头在夹持部分的全长内应均匀地夹紧试样,并应保证在加力状态下或试验过程中试样与夹头不应产生相对滑移。(2分) 4、 最大力总伸长率(Agt)是在最大力时原始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比值(1分),其中含弹性延伸部非比例延伸部分;(1分)
断后伸长率(A)是断后原始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比值(1分),其中不含弹性延伸部分(1分)。 (画图1分)
5、答:根据力-延伸曲线图测定屈服强度。(1分) OAgAgtAAt伸长率应力标距分和Rm距的在曲线图上,划一条与曲线的弹性直线段部分平行,且在延伸轴上与此直线段的距离等效于规定非比例延伸率0.2%的平行直线(2分)。根据此平行线与曲线的交点给出所求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的力(FP0.2),FP0.2与试样参考横截面积(S0)之商即为屈服强度。(2分)
6、答:以下两种情况为试验无效:
(1)试样断在标距外或机械刻划的标距标记上,而且断后伸长率低于规定最小值;(1分) (2)在试验时,试验设备发生了故障,影响了试验结果。(1分)
有上述两种情况之一,试验结果无效,重做相同试样相同数量的试验。(1分)
如果标距标记是用无损伤试样表面的方法标记的,断在标距标记上,不列入重试范围。(1分)
如果断在机械刻划的标记上或标距外,但测得的断后伸长率达到了规定最小值的要求,则试验结果有效,无需重试。(1分) 7、无
(二)计算题
1、表 :图解结果
标记 X轴(%) Y轴(kN) 注 O A B C D E 0 1.0 1.1 3.4 3.8 4.8 0 234.8 240.1 273.3 273.3 250.0 原点 规定总延伸为1%时的荷载(Ft1) 规定非比例伸长0.2%时的荷载值(Fp0.2) 最大力平台始点 最大力平台末点 断裂点,试样断与样品中部
2
(2) 解:试样为1×7-15.20钢绞线,因此试样参考横截面积S0=140mm。 规定总延伸为1%时的强度:
2
Rt1=Ft1/S0=234800N/140 mm =1680MPa(1分) 规定非比例伸长为0.2%时的强度:
2
Rp0.2=Fp0.2/S0=240100N/140 mm =1720MPa(2分) 抗拉强度:
2
Rm=Fm/S0=273300N/140 mm =1950MPa(2分) 最大力总伸长率:
Agt=(3.4+3.8)/2=3.6%(2分)
屈强比= Rp0.2/ Rm=1720/1950=88%(1分)
抗拉强度符合GB/T 5224-2003的规定,判定为合格;
最大力总伸长率大于3.5%,符合GB/T 5224-2003的规定,判定为合格; 屈强比小于90%,不符合GB/T 5224-2003的规定,判定为不合格。(2分)
9、解:屈服强度:
Rp1=Fp1/S0=261000N/140 mm =1860MPa Rp2=Fp2/S0=258000N/140 mm =1840MPa Rp3=Fp3/S0=257000N/140 mm =1840MPa(3分) 抗拉强度:
Rm1=Fm1/S0=270000N/140 mm =1930MPa Rm2=Fm2/S0=260000N/140 mm =1860MPa Rm3=Fm3/S0=261000N/140 mm =1860MPa(3分) 屈强比1= Rp1/ Rm1=1860/1930=96% 屈强比2= Rp2/ Rm2=1840/1860=99% 屈强比3= Rp3/ Rm3=1840/1860=99%(3分)
因:Rm1、Rm2、Rm3均大于等于1860MPa,屈强比均大于90%,且最大力总伸长率均大于3.5%,依据GB/T 5224-2003,判定该组钢绞线合格。(1分) (三)操作题
10、图解方法要求试验机不劣于1级准确度,引伸计为不劣于2级准确度,引伸计标距不小于试样标距的一半(3分),试验时的应变速率不超过0.008/s(2分)。试验时,记录力~延伸曲线或力~位移曲线或采
222222
集相应的数据(2分)。在记录得到的曲线图上按定义判定最大力,对于连续屈服类型,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判为最大力Fm,由最大力计算抗拉强度Rm。(3分)
11、对于预应力钢绞线,应力松弛性能试验期间试样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2℃的范围内,试样不得进行任何热处理和冷加工(2分),试样标距长度不小于公称直径的60倍,初应力为公称最大力的70%,初始负荷应在3至5分钟内施加完毕(3分),对于I级松弛保持2分钟,对于II级松弛保持1分钟后开始记录松弛值。(2分)低松弛级别要满足1000小时应力松弛率不大于2.5%的要求。(3分)
12、指针方法测定抗拉强度是相对简单的方法。它是通过人工读取试验机指示的最大力,进而计算抗拉强度(2分)。由于新标准对最大力的定义与旧标准的不同,所以不能完全借助于被动指针所指示的最大力作为最大力(3分)。试验时,应注视指针的指示,对于连续屈服类型,读取试验过程中指示最大的力,(2分)对于不连续屈服类型,读取屈服阶段之后指示的最大的力作为最大力Fm,进而计算抗拉强度Rm。(3分)
13、(1)试件的夹持装置是否合理,对试件是否造成划伤,这是完成试验的必要条件。(2分) (2)适宜的加载速度是做好试验的重要保证;(2分)
(3)试件破坏后,最大力未达到标准规定数值时,应根据破断钢丝的断口分析破断原因(2分)。如果断口呈明显颈缩,说明数据是真实的(2分),如果由于夹持装置不合理或夹持装置对试件划伤或咬伤,从而在划伤处造成应力集中,导致试件提前在划伤处破断,该试验判为无效,应重新取样测试。(2分) 14、 样品编号 1 2 3 规定非比例延伸 力值 Fp0.2/kN 245 249 240 应力 Rp0.2/MPa 1750 1780 1710 最大 力值 Fm/kN 256 260 245 抗拉 强度 Rm/MPa 1830 1860 1750 最大力下总伸长率 Agt/(%) 1.7 3.4 1.0 失效 形态 在钳口处断裂 在钳口处断裂 在钳口处断裂 备注 试验无效 试验无效 试验无效 依GB/T5224-2003第8.4.1条款 “如试样在夹头内和距钳口2倍钢绞线公称直径内断裂达不到本标准性能要求时,试验无效。” 之规定,去除试验无效试样后,判定此试验无效,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15、因钢绞线结构特殊,捻距约为170mm,引伸仪的夹持方式应该引起注意的,通常引伸仪的刀口是平直的,用橡皮筋固定只能夹持钢绞线7丝中的2丝,由于各丝变形有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因此对弹性模量的测试还是有一些影响,应当使用用螺纹固定的环形卡式大于500mm标距的引伸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