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00037美学历年试题(精心整理版)

来源:二三娱乐
00037美学历年试题(精心整理版)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冯友兰认为最高的人生境界是 A.自然境界 B.天地境界 C.功利境界 D.道德境界

2.美学确立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年份是 A.1765年 B.1750年 C.1745年 D.1730年

3.审美情境产生于人生的 A.幸福状态 B.在场状态 C.自由状态 D.癫狂状态

4.清代画论家戴熙指出“古人书画多用熟纸。今人以生纸为能失合古意矣。”这

句话强调了艺术品结构中的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意象世界层 D.物质实在层

5.审美意象最重要的特征是 A.思想性 B.情感性

C.娱乐性 D.想象性

6.最早提出“天才论”的美学家是 A.康德 B.布洛 2 C.席勒 D.荣格

7.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新诗鼓励青年改造人生和社会这反映了艺术的

A.思想启迪功能 B.政治宣传功能 C.社会干预功能 D.道德教育功能 8.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 A.精力的宣泄 B.情感的表现 C.生命的绵延 D.性欲的升华

9.中国古典美学中经常谈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指的是审美对象的

A.主观性 B.客观性 C.开放性 D.想象性

10.在决定审美发生的诸多条件中首要的是 A.人的精神活动 B.劳动

C.人的日常生活 D.宗教

11.自然中的优美主要表现为客体对象

A.色彩的艳丽 B.形状的奇特 C.感性形式的和谐 D.感性形式的整齐

12.在现代西方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立的是 A.人本主义美学 B.经验主义美学 C.实证主义美学 D.理性主义美学

13.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审美主体的心理世界与外在对象之间具有 A.对立关系 B.一致关系 C.互补关系 D.同构关系

14.艺术接受过程的三阶段是 A.看、想、悦 B.观、品、悟 C.感、悟、思 D.望、受、想 15.音乐是一种 A.空间艺术 B.时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时空艺术

16.钟嵘《诗品序》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句话体

现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 A.反映关系 B.模仿关系 C.感动关系

D.认识关系

17.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是不断演变的这使其在历史性中又具有了 A.民族性 B.当代性 C.世界性 D.模糊性

18.审美活动发生的标志是 A.美学思想的形成 B.艺术活动的发生 C.审美意识的产生 D.美学学科的确立 19.蔡元培倡导 A.“以美育代宗教” B.“以德育代宗教” C.“以科学代宗教” D.“以艺术代宗教”

20.在西方最早明确提出以审美教育人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康德

D.席勒转自自考365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艺术创造的源动力是 A.艺术素质 B.艺术经验 C.艺术趣味 D.艺术天才 E.艺术理论

22.在审美经验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有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E.触觉

23.审美理想不是纯粹的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一定的 A.民族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主体性 E.自由性

24.对崇高理论做出直接贡献的西方美学家有 A.博克 B.康德 C.亚里士多德 D.荷加兹 E.黑格尔

25.决定美育内涵和性质的主要因素有 A.教育者的主观目的 B.所使用的媒介手段 C.受教者的特殊要求

D.作为其实践基础的审美活动的根本价值 E.国家的教育方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26.集体无意识说 27.审美教育 28.审美活动无功利 29.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如何提高审美趣味

31.简述艺术存在动态过程的三个环节。 32.简析审美关系的内涵。

33.比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34.为什么不能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5.李白《独坐敬亭山》诗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试以这首诗为例说明审美经验中的交感现象。 36.试结合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荒诞感的理解。 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学试卷课程代码 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实验美学》的作者是 D 1-4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弗洛伊德 D费希纳

2. 实践是人的最基本的 D 1-27 A行为方式 B思维方式 C审美方式 D存在方式 3审美需求是人的一种 D 1-31 A普遍需求 B自然需求 C物质需求 D精神需求

4客观事物转化为审美对象的基本条件是 B 2-84 A具有审美价值 B与审美主体相联系 C线条优美形状奇特 D色彩鲜艳功能强大

5认为审美发生于游戏的学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A 2-92 A席勒 B德谟克利特 C泰勒 D普列汉诺夫

6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是 C 2-111 A出现了系统的艺术门类 B绘画技艺的成熟 C人的自我修饰与美化 D舞蹈行为的普及

7所谓审美形态的生成性是指其 A 3-125 A历史生成与个体相对性生成 B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C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D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8下列哪首乐曲最能使人产生崇高感? D 3-145 A《蓝色的多瑙河》 B《春江花月夜》 C《摇篮曲》 D《命运交响曲》

9将喜剧的根源归结为两种社会力量冲突的学者是 C 3-169 A康德 B黑格尔 C马克思 D亚星士多德 10审美经验是 C 4-245

A完全拒斥理性因素的 B纯粹的理性思维

C包含理性因素的一种本质直观行为 D所有生物共有的心理活动 11审美欣赏中的反馈调节多数是在 A 4-259 A无意识中完成 B理性思维指导下完成 C社会交往中完成 D个人独居时完成

12表现现实世界所没有的、所应有的、不可能有的东西是艺术意象的 A 5-294 A虚拟性 B感性

C想象性 D情绪性

13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是艺术的 B 5-300 A娱乐消遣功能 B认识功能 C思想启迪功能 D社会干预功能

14所谓“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是艺术接受中的 C 6-340 A“观”的阶段 B“品”的阶段 C“悟”的阶段 D“思”的阶段 15艺术天才的形成是 D 6-316 A神灵启迪的结果 B良师教导的结果

C勤学苦练的结果 D天赋与实践合力作用的结果 16戏剧列入时间艺术的主要依据是 B 6-331

A可以摆脱空间而存在 B各种基本元素在时间进程中展开 C佳作可以流芳百世 D有音乐的协助与介入

17造成不同主体对同一作品不同解读的根本原因是 C 6-334 A艺术接受的环境不同 B艺术接受的时代不同

C艺术接受的主体不同 D艺术接受的动机不同 18最早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西方学者是 D 7-350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19美育之所以能够打动人的心灵关键在于它有 C 7-360 A深邃的哲理 B规范的流程

C感性的形式 D强制的灌输 20所谓“审美的人”是 A 7-383

A具有自由人生境界的人 B能够进行艺术创作的人 C身材美丽的人 D追逐时尚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审美需要是人的 ACE 2-49 A生命需要 B生理需要

C高级的精神追求 D日常生活的衍生 E独有的一种本质力量

22作为丑的审美形态常常表现为 ABCDE 3-180 A反常 B混乱 C扭曲 D缺陷 E不和谐 23下列现象中不是艺术品的有 ABD 5-281 A高山飞瀑 B鸟语花香 C园林建筑 D夕阳西照 E诗词歌赋

24艺术品的基本层次结构包括 ABCD 5-286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象超验层 E思想内容层

25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是 ABCDE 5-297

A广度与深度的关系 B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C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D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E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审美趣味 2-53

答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27荒诞 3-188

答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荒诞的本义是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它的形式是惺诞、变形它的内容是荒谬不真。荒诞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28.“有意味的形式” 5-279

答“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观点是由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来的,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所谓“意味”贝尔认为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29. 艺术敏感 6-316

答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艺术敏感是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与起点它是艺术家生产意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什么? 1-16

答1美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学科性质来看美学的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

2首先美学从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

3其次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精神活动。 4再次美学涉及到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无限意义等整体深层

的本源问题。

5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仅包括在理性潜在指导下现象的辨析、鉴赏的体验、本质的审察、灵感的沟通等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这也离不开哲学思考。

31.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与其人生实践的关系是怎样的? 4-217 答1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具有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2艺术家的审美经验是与其人生实践相统一的。

3此外艺术家的人生实践又丰富、发展了其审美经验使之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

32.简述审美情感在审美想象中的作用。 4-249

答1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没有强烈的情感也就没有活跃的想象。

2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3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 33.简述喜剧的特征。 3-169

答1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2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 3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 34.简述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的基本线索。 7-345

答1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蔡元培。他强调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养感情倡导“以美育代宗教”。

2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位先驱者。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有着独自存在的价值。

3王国维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2分。共24分) 35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审美的人”? 7-383

答1所谓审美的人就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

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

2“审美的人”是人的一种人生境界或生存状态。他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而是现代教育的产物。

3只有在接受智育、德育、体育的同时接受过良好美育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审美的人。

36试从艺术接受的角度对西谚“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作出理论阐释。 6-333

答1艺术接受本质上是一个意象的生成过程艺术意象的重建不只是艺术家创造的意象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能动的再造过程。

2首先接受者调动主体因素对创造者提供的文本和形式符号进行意象的创造。它的意象的重建就是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的重建而每个不同的接受者对文本的解读都是不同的。

3其次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界”。对于作品来说是一种先在的结构。任何接受者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都不可能完整地得到创造者的意象同时不同接受者对同一件艺术品的接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是由于接受者的“期待境界”的不同决定的。

4再次艺术品形式的结构接受者重建意象是主体不断对艺术品提供的总体框架进行填补空白、揭示意义、参与创作的动态过程。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反映的是主体对客体的( A )

A.体验 B.诠释 C.认识 D.反思

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个体内在性和( C ) A.外在性 B.对象性

C.生成性 D.合成性

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美”指的是( C )

A.自然美 B.社会美 C.科技美 D.生活美

4.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即( D ) A.形式 B.符号 C.模仿 D.直觉

5.在艺术作品的诸层次中直接指示、负载着意象世界的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境超验层 D.意象世界层

6.各种艺术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B ) A.教育 B.审美 C.认识 D.娱乐

7.以下不属于原始审美活动的是( D ) A.器物装饰 B.纹身 C.岩画 D.戏剧

8.审美活动应当排除( B ) A.情感因素

B.直接功利性 C.合目的性 D.现实意义

9.席勒认为人的游戏冲动产生于( A ) A.生命力的盈余 B.性欲的升华 C.心灵的净化 D.想象的自由

10.普列汉诺夫认为审美得以在劳动基础上产生的中介性因素是( C )

A.劳动的价值 B.生产的根本性 C.功利性的观念 D.生产的可塑性

11.审美经验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的主要方式是( C ) A.感知 B.推理 C.象征 D.比喻

12.提出“反思判断力”这一概念的美学家是( A ) A.康德 B.黑格尔 C.海德格尔 D.伽达默尔

13.艺术存在论研究的是( A ) A.艺术的存在方式 B.艺术的认识方式 C.艺术的形态 D.艺术的起源

14.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 B )

A.表达 B.生成 C.物化 D.外化

15.不属于天才的艺术创造力的是( D ) A.艺术敏感 B.艺术技巧 C.灵感 D.记忆力

16.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是指( D ) A.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B.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C.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D.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7.作为一种审美范畴优美表征着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 B ) A.超越状态 B.和谐状态 C.体验状态 D.享乐状态

18.提出“游于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B ) A.庄子 B.孔子 C.老子 D.墨子

19.中国书法艺术所产生的意象类型主要是( C ) A.喻象 B.仿象 C.抽象 D.兴象

20.悲剧的美育效果主要在于( C )

A.恐惧 B.震撼 C.净化 D.悲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审美经验的产生所依赖的主客体条件是( AC ) A.主体具备审美修养与审美能力 B.主体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 C.客体具备某种独特之处 D.客体具备某种合理之处 E.主体熟知和理解客体

22.审美经验的三个阶段是( CDE ) A.构思阶段 B.外化阶段 C.呈现阶段 D.构成阶段 E.评价阶段

23.影响接受者“期待视野”的因素有( ABCDE ) A.文化基础 B.审美趣味 C.艺术修养 D.想象能力 E.艺术敏感

24.审美形态的历史性主要表现在( AE ) A.它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B.它是多种审美因素的感性凝聚 C.它受到贯通古今的文化精神的制约 D.它表征着美在审美中生成的规则 E.它的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 25.关于美育功能的说法不准确的有( ABC )

A.诉诸感性 B.形象直观 C.潜移默化 D.化性起伪 E.怡情养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26.喻象5-293

答:如果说兴象是把“主体”熔铸于世界中,满足于“世界”的“自相”,喻象便是创作主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主体在客观世界摄取象征物,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以此种方式形成的

意象便是喻象,它带有极明显的人工痕迹。 27.以美育代宗教说7-369

答:美育具有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功能,所以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宗教也是诉诸人的心灵,追求完满与解脱,但主要是减少人们现实的痛苦,鼓励他们对来世充满希望。而美育则是受审美对象感发,拓展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个性,追寻真实现世的幸福,不是虚无飘渺的来生。

28.悟6-339

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29.审美需要2-49

所谓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审美需要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巾,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1-18

答:美学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类对自身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和审美现象的反思,这种反思也是源远流长的。从总体上看,这一源远流长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区分为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即最先形成审美意识,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31.简述意象的生成。5-291

答:“意”由“象”来负载,“象”由“意”来充实,二者合为一体便是“意象”。但二者并非是机械的相加或凑合,而是主体与客体、思想与形象、情与景、内与外、质与文等在特定的审美状态下的碰撞、渗透、交融、化合,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比如,读一篇小说,首先接触的是文字符号、潜藏于这些符号背后的内涵,渐渐地在读者心中逗引出一种审美情感,这种情感的发生正喻示着主客体之间、思想与形象之间、情景之间、内外之间、质文之间的融合,也便是意象的生成过程。

32.简述审美对象形式规律的多样统一性原则。2-82

答:审美条件的各种物质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组合规律,就是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原则,如整齐一律、均衡对称、节奏韵律、对比调和等等。其中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所谓多样,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物质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所谓统一,则是指审美对象各个不同的部分和不同的物质因素在整体中彼此关联、呼应、衬托、映照,从而有机融合的内在关系。“多样统一”也就是寓多于一,在丰富多彩的表现中保持着内在血脉的一致性。

33.简述亚里士多德划分艺术形态的方法。6-324

答:在西方美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方法曾经产生过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对现实的“摹仿”,因此,可以根据各门艺术摹仿的媒介、对象和方式的不同而对其加以分类。从摹仿的媒介来看,绘画、雕刻等艺术用颜色、姿态来摹仿事物;音乐、舞蹈等则用音调、节奏来摹仿事物;而诗歌等文学艺术则用语言来摹

仿事物。从摹仿的对象来看,有的艺术如悲剧摹仿比一般人好的人物;有的艺术如喜剧则摹仿比一般人坏的人物。从摹仿的方式来看,有的通过口述,如

史诗;有的通过人物的动作,如戏剧表演。这种分类方式仍只是外在的和初步的。不能涵盖所有的艺术形式也不能揭示各门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