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卸车安全操作规程
1 本岗位生产任务
将液氨卸到冷冻系统,满足制冷需要。 2 液氨卸车操作流程
2.1流程简述:液氨槽车里面的液氨,经由冷冻系统液氨调节站进氨阀门,进入液氨蒸发器气化,吸入氨冷冻机压缩后,再经冷凝器冷凝成液氨,至液氨储槽储存。 2.2 液氨卸车工艺流程方框图:
3 装卸人员要求
3.1 卸氨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业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殊工种作业证和安全作业证后,方可从事装卸作业。
3.2 应熟悉液氨卸车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正确佩戴防护用品,规范作业。 3.3 卸氨岗位(场所)人员,应具有一般消防知识,熟悉液氨的特性,掌握储存、装卸装置的事故处理程序及方法,具有应急处理能力。 3.4 严禁未取得岗位操作证和本年度安全考试(核)不合格的人员上岗操作。
3.5 瓶装容器装卸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摔拖、重压和磨擦,不得损毁包装容器,并注意标志,堆放稳妥。 4 卸车前的检查与确认
4.1 将槽车停到指定位置;卸车人员确认槽车已用手闸制动。卸氨时,
液氨调节站 液氨储槽 液氨槽车 液氨蒸发器 气相 氨冷冻机 液相 冷凝器 槽车必须规范接地。并在槽车轮胎处放上防滑块以固定槽车。 4.2 卸氨前,应对车(船)搬运工具进行确认,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运输液氨的机动车辆,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危险品”标志,罐体应印制“有毒气体”标志。
4.3 卸氨前,操作人员要认真对运输车辆所在单位的相关资质或使用单位的相关资质、驾驶员和押运员的资质、车辆状况等进行检查和确认。随车必须携带的文件和资料包括:汽车罐车使用证、机动车驾驶执照和汽车罐车准驾证、押运员证、准运证、汽车罐车定期检验报告复印件、液面计指示刻度与容积的对应关系表;在不同温度下介质密度、压力、体积对照表以及运行检查记录本等。
4.4 液氨槽车必须符合《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2005)的规定。
4.4.1 罐车的颜色必须符合国家色标要求,并且安装静电接地装置和阻火设备。
4.4.2 液氨储罐上应装设压力表、安全阀和液面计等,且灵敏好用。 4.5 充装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两人进行操作。车辆驾驶员、押运员持证坚守指定岗位。对新投用的充装设备,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到现场指导,其他人员必须远离充装点。
4.6 卸氨场所应配备专用防化服、隔离式呼吸器、滤毒罐、灭火器等,并确保完好。
4.7 对照表5-1(详见附件)中的内容逐项检查确认,并将现场检查结果逐条认真记录,必须完全符合条件方可进行装卸作业。
4.8 卸氨前,必须对相关工艺管道、阀门、安全附件等进行全面检查,相关阀门处于正确的开关状态,和生产装置运行人员联合确认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接纳液氨。
4.9 装卸现场应有防止污染环境的设施和措施。 4.10 夜间装卸时,场地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5 液氨卸车
5.1 将鹤管与槽车出液口连接、锁紧。槽车充装推广使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禁止使用软管充装。
5.2 将液氨调节站上液氨储槽至调节站的阀门关闭,打开液氨调节站上槽车到调节站的进氨阀,检查确认无泄漏以后,再缓慢开启槽车上出液阀,正常加氨;操作人员须背对槽车的出液口,以防液氨喷出伤人。 5.3 卸氨过程中,作业人员应对整个加氨系统进行巡检,保证系统处于安全、无泄漏状态,无异常现象,一旦发现泄漏,应立即停止卸氨作业,保证安全。
5.4 卸氨时,应注意储罐和槽罐的装载程度,不得超过其容积的85%。 5.5 当加氨管上压力表的压力,降到与系统的蒸发压力相等时,加氨槽车上及连接管上结霜,且开始融化,发出震动罐声时,氨已加完。关闭槽车上出液阀,然后依次关闭鹤管外伸臂上进氨阀,调节站的进氨阀,将鹤管外伸臂快装接头与槽车出液口的快装接头脱开。 5.6 开启调节站上,液氨储槽至调节站供氨阀,恢复正常运转。 5.7 卸氨完毕后,槽车应静置10分钟方可拆除静电接地线,然后驶出现场。
5.8 打开室外加氨阀门,将加氨管与大气相通排空后再关闭,鹤管外伸臂复位。
6 液氨泄漏的应急处理
6.1 装卸过程中,出现连接法兰呲开造成液氨大量泄漏时,现场作业人员应
穿戴好防护用品站在上风口,立即关闭充氨紧急切断阀,同时拨打应急救援电话并向有关部门汇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6.2 在毒区处理时应有两人以上进行,并先穿戴氨防护服,携带隔离式防毒
面具后方可进入毒区。
6.3 当大量泄漏影响周边岗位和居民人身安全时,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向上
风向转移。
7 编制依据:鲁安监发[2008]155号文;山东省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
术规范(试行);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技术指导书。 8 安全、健康和环境相关的事项: 8.1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英文名称:ammonia 危险性类别: 第2.3类有毒气体 分子式: NH3 CAS号: 7664-41-7 分子量: 17.03 国际编号: 23003 外观与性状 在大气中,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熔点 -77.7℃ 相对密度(水=1) 0.82(-79℃) 理化 沸点 -33.5℃ 相对密度(空气=1) 0.6 蒸汽压 506.62kpa(4.7℃)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性质 主要用途 用作制冷剂及制取 铵盐和氮肥 健康 侵入途径 吸入 危害 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燃烧 与空气混合,含氨量为15.7%~27.4%时,遇到电焊、气割、气焊、电气线爆炸 路短路等产生的明火、高热能,在密闭空间内有爆炸、开裂的危险。与氟、危险特性 危险 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特性 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氮、氨 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 150 米,严格限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处理 度泄漏区,喷含盐酸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注意 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事项 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标识 运输 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32061 UN№:1170 ;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钢质气瓶包装。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止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 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30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 措施 消防 措施 接触 控制 / 个 体防 护 8.2 安全系统及其功能
冷冻系统动力机房、设备间设有氨气泄漏自动检测报警仪, 24小时有效报警监
控。
表5-1 液氨装卸安全确认单
外来车辆单位: 年 月 日 序号 1 检查内容 检查车辆资质情况 车辆牌号 检查结果 充装前严格查验运输许可证、罐车使运输证号 用证、罐体检验合格证、驾驶员证、罐车使用证号 押运员证。 2 驾驶员姓名 押运证号 押运员姓名 检查液氨罐车颜色、环表色带是否符合国家3 色标要求。 4 5 6 7 8 9 10 11 12 驾驶证号 是□ 否□ 检查罐车警示灯具、标志是否符合国家要求。 是□ 否□ 检查罐体告示牌是否符合国家要求。 检查罐体外观损伤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液氨罐车静电接地装置是否完好。 检查液氨罐车阻火设备是否完好。 检查液氨罐车压力表是否完好。 检查液氨罐车安全阀是否完好。 检查液氨罐车液面计是否灵敏好用。 检查液氨罐车内压力是否符合安全指标。 检查液氨罐车人员是否具备相应安全防护知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13 识。 14 检查液氨罐车所需防护用品是否完好。 是□ 否□ 15 检查液氨罐车安全检验日期是否过期。 是□ 否□ 送货人: 取样人: 检查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