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这样。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又可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式有效性研究》将通过实践反思总结等方法研究如何在课堂起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在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校语文教师多关注学习目标及内容所运用的方法策略,对于语文课堂的开讲导入思考较少。针对语文教师开讲随意或单刀直入不讲究科学性、艺术性等问题(如呆板生硬,缺乏知识的有效衔接;晦涩难懂,消解了课堂的有效生成;简单随意,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起点等),我们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带动本校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语文课堂导入的成功经验,结合教学实践,加强对课堂导入原则、功能、方法、类型、技巧性等的研究,积极探索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不断丰富自身经验,灵活运用技能技巧更好的驾驭课堂,从容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打造高效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现实意义
我市启动共同体教研机制,校本研修的内涵还不够丰富,我们开展这一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我校语文教研层次,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带动并促进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引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新课程基本理念下,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充分将此理念融汇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当然也包括导入环节。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等刊物从教学艺术的视角,去审视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内容全面活泼,教例丰富多彩,具有系统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它涵盖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备课与教案编写,教
学的导入、过渡、收束与结构设计,教学的提问与板书设计,教学语言、应变机智与听课评课的能力训练,作业练习与检测考核,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师观与学法指导等教学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国内的学者和教育家们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以及导入的有效性的话题很感兴趣,也从多个方面撰文研究。
有专家指出“导入”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曲阜师范大学李如密教授在《教学艺术论》一书中称“导课环节”为“导课艺术”,认为“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住。并认为不同特点的导课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傅建明教授在《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一书中指出巧妙设计导课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以至于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在书中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导课方法和导课设计的原则。国外一些专家和学者也在此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由此可见,“课堂导入”及“有效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而且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一线教师们的研究目光。
五、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导入方式的研究旨在提升教师解读教材,并进行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课堂导入技能,认识到如何导入才是最有效、最具有艺术性。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能摸索出符合学段特点的有效导
入新方法和新模式,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其他研究奠定基础;其次,通过此次研究使广大教师熟悉课题研究的流程、方法,明白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六、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基本内容。 1、研究内容:
(1)根据单元体系主题的特点,制定不同开讲方法。 (2)依据不同文体制定相应导入教案。 (3)阅读课和作文课导入方法的摸索与制定。
(4)将语文开讲的多种方法,操作可效性进行整理,建立课堂导入模式库。
(5)根据小学高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而采用的导入方法进行有效性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工作步骤和研究方法。 2、主要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2-3):成立课题小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性学习
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4-10):实施课题研究,开展实践活动,举行四次阶段成果汇报会,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11):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准备结题申请和撰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 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 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个案研究。并采用案例分析、学生访谈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八、本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导入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文集》
2、发表论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导入方式有效性》 3、获奖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看到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倍感欣慰,我们将会把研究成果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中,推进学校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如何处理好教学设计预设和生成上的矛盾、如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适合的导入方式还是一个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意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课外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也是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信息能力的研究 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点的分析及对策思考 探索小语综合性作业的设计方法
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
真实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的研究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顽童在语文学习中的优势及发展的研究 作文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化生活 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及对策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 个性化“习作——写作”实践与研究 小学诗化语文教学的探究 实施大语文教育 培养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动态生成性”的研究 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建构 在情境中作业,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
语文课堂学习中培育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研究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生“两真”作文实践
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观察作文”教学探究
开发学校语文资源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中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体验教育的探索 小学生想象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生划范围自主拟题作文实验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非语言应用的研究 低年级儿童口语能力初探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 小语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的研究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方式的探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
“主动探究,个性发展”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 小学语文课程审美教育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语文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研究(如何发挥实验教材的优势,搞好幼儿园和小学 的衔接,使初入学儿童喜欢学语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引导低年级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如,在学拼音、在识字写字中有所发现); 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研究;
识字教学中认写分开、采取多种方法巩固认字的研究; 在低年级加强写字指导的研究;
在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思想指导下,改进阅读教学的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独立思考,组织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发现,鼓励发表创见 的研究;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研究;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 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识字兴趣、习惯和能力的研究 培养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研究 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研究; 在低年级加强写字指导的研究;
识字教学中认写分开、采取多种方法巩固认字的研究;
在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思想指导下,改进阅读教学的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独立思考,组织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发现,鼓励发表创见 的研究;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研究;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 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操作策略研究;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掌握与搜集信息能力的培养研究; 指导小学生学会略读与游览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研究; 小学生自主写作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探究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操作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写作档案的建立研究; 小学生起始阶段的写作教学研究;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与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市级课题开题报告专家评议要点
开题报告会上,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
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 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在推行新课改的前提下开展“小学群文阅读背景下的情景写作教学研究”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课题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总要求,对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推广意义。
2. 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旨在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来探究“小学群文阅读背景下的情景写作教学研究”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来打造“高效课堂”。课题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有较强的可行性。课题定位了理论目标和实践目标,既兼顾了学术价值又突出了实践意义。
3. 课题研究内容具体。课题明确了以“小学群文阅读背景下的情景写作教学研究”为依托、改变学生写作方式及教师教学方式为核心的研究内容,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建议对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关联度,并适当细化和具体化。
4. 课题研究方法得当。如课题中的行动研究法,能保证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建议由于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其他的研究方法,请酌情补充并注意研究方法实施时的科学性、规范性。
5. 课题研究计划全面。首先,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研究任务的分工较明确。其次,在研究计划中,按时间序列、班级序列进行了详细的过程设计,并对实施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划分。建议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组应加强“课题研究、反馈总结”的保障条件,可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教研工作结合起来,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
6.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多样化。根据研究目标,建议教师多渠道收集新课程改革小学群文阅读的教学信息资源,对实施计划不断完善与总结,形成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不局限在教研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上,可酌情增加值得推广的模式、评价标准等,并注意成果的学术性、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专家组最后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并完善开题报告,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合理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并定期交流研究心得与成果,还要根据时间顺序分阶段对研究过程性材料及佐证材料进行归档与整理。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