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裂缝发生的特征与原因 (一)、
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的主要特征
(1)、绝大多数裂缝为竖向裂缝,一部分缝长接近墙高,两端逐渐变
细
而
消
失
。
(2)、裂缝大多出现在3#楼、2#楼、4#楼、5#楼、6#地库地下室外墙,裂缝数量分布不规则,数量未几,宽度一般不大,超出0.3mm宽的裂缝很少见,大多数缝宽度≤0.2mm。在2#楼中部北侧6#地库负一层顶板转角的三个跨内向分歧的微裂缝,在下部能看到渗透的裂缝水印。(3)、沿地下室墙长两端附近裂缝较少,墙长中
部
附
近
较
多
。
(4)、裂缝出现时间多在拆模后不久。 、1
裂、
缝混
主凝
要土
原收
因 缩
从裂缝特征可见大多数均属收缩裂缝。地下室混凝土墙收缩较大的主要原因有水泥用量过多、混合资料(粉煤灰和高炉矿渣)细料掺量过多,养护不良等。 2、未设置施工缝《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20(露天)~30m(室内或土中),但实际工程中墙长均超出此规定。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工程设计突破了
规范规定后,地下室墙的水平钢筋仍按构造配置,这是墙较易裂缝
的
又
一
因
素
。
3、温差过大包含混凝土内外温差大、昼夜温差、日照下混凝土阴阳面的温差、拆模过早及气候突变等因素的影响。
4、地下室墙长期流露这类薄而长的结构对温度、湿度变更较敏感,常因附加的温度收缩应力导致墙体开裂。同时还应注意,设计时地下室墙均按埋入土中或室内结构考虑,即伸缩缝最大间距为30m。实际施工中很难做到墙完成后立即回填土和完成顶板,因此实际工程应取最大伸缩缝间距20m。这也是地下室墙裂缝普遍
的
一
个
因
素
。
5、混凝土施工质量差原资料质量不良、配合比不当、使用过期的UEA微膨胀剂、坍落度控制差,施工中任意加水以及混凝土养护不良等因素,均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加大而裂缝。 此外,目前地下室普遍采取泵送混凝土,由于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大,也导致收缩增加,裂缝可能性加大。
6、混凝土裂缝发生原因是多方面、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从施工角度、从施工过程和裂缝存在情况分析,认为本次裂缝是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发生的收缩裂缝(塑性裂缝)。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强度高,塌落度大,在阳光直接照射下,混凝土内水份大量蒸发,新浇筑混凝土发生收缩,极易在外墙钢筋位置,沿钢筋方向出现裂缝。
(三)裂缝宽度采取40倍带光源读数显微镜观测大部分在0.1~0.2㎜之间,局部裂缝达0.25㎜,少量裂缝贯通外墙。 二、处理方法与工程实例目前经常使用的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的处
理
方
法
有
以
下
三
种
。
1、概况涂抹法;经常使用资料有环氧树脂类、氰凝、聚氨酯类等。混凝土概况应坚实、清洁,有的概况根据资料要求还要求干燥。以涂抹环氧树脂类为例,其处理要点是先清洁需处理的概况,然后用丙酮或二甲苯或酒精擦洗,待干燥后用毛刷反复涂刷环氧浆液,每隔3~5min涂一次,至涂层厚度达到1mm左右为止。国外曾报导用这种处理方法的环氧浆液渗入深度可达16~84mm,能有效防止渗漏。 2
、
概
况
涂
刷
加
玻
璃
丝
布
法
;
目前经常使用的有聚氨酯涂膜加玻璃丝布。
例:其施工要点如下。将聚氨酯按甲乙组分和二甲苯按1:1.5:2的重量配合比搅拌均匀后,涂布在基层概况上,要求涂层厚薄均匀,涂完第一遍后一般需要固化5h以上,基本不粘手时,再涂以后几层。一般涂4~5层,总厚度不小于1.5mm。若加玻璃丝布,一般加在第2至第3层中间。地下室墙裂缝,经设计院确认不影响结构平安,采取概况粘贴玻璃丝布法处理,效果较好。处理时应注意玻璃丝布宜用非石蜡型处理。被处理概况应坚实、清洁、干燥均匀打底料,凹陷不服处用腻子料修补填平,自然固化后粘
贴玻璃丝布1~3层。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