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凸透镜成像复习

来源:二三娱乐
第3章、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基础知识 第1节、透镜

1.凸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2.光心:用字母_____表示,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________。 3.焦距:焦点到______的距离,用字母______表示。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1.实像与虚像的区别:①实像是由________光线会聚而成。虚像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_____________会聚而成。

2.实像_____用光屏承接;虚像______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3.实像在物的_____侧,虚像在物的_____侧;实像总是_____立的,虚像总是______立的。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_______倍焦距分虚实,_______倍焦距分大小

U和V关系 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V U﹥2f _____立、______的_____像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_____立、______的_____像 投影仪 u﹤f _____立、______的_____像 × 2、实像都是_______立的,虚像都是_______立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_______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_______ 4、成虚像时:物近像_______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_______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门眼是凹透镜) 第4节、眼睛和眼镜

1.眼球好比一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_相当于胶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像。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眼睛缺陷 近视眼 原因 晶状体太____,折光能力太_____,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像成在视网 膜 。 晶状体太____,折光能力太_____,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像成在视网 膜 。 矫正透镜 矫正图示 镜 远视眼 __ __镜 1、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第一次通过物镜成 像,第二次通过目镜成 像,最终看到的是一个 像

2、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物体第一次通过物镜成 像,第二次通过目镜成 的像,最终看到的是一个 像。 二、课堂练习

1、在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2、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 A.眼睛 B.放大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 3、小龙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会看到什么现象?小龙记录了这个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其中有错误的是( )

A.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

B.会看到至某一位置时,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C.无论怎样移动铅笔,也看不到铅笔倒立缩小的实像 D.会看到铅笔倒立放大的实像

4、如图所示分别是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用凸透镜来矫正 B.乙是近视眼,用凸透镜来矫正 C.甲是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 D.乙是远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 5、关于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显微镜是把近处的微小物体放大 B.望远镜是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后放大 C.显微镜只是物镜将物体放大 D.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能将物体放大 6、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cm B.10cm C.15cm D.18cm

8、如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分别是( ) A.近视眼 凸透镜 B.近视眼 凹透镜

C.远视眼 凸透镜 D.远视眼 凹透镜

9、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①

2 20 ②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3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 正立、放大的虚像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 移动. (2)记录实验数据如表,请将表格中所缺的实验数据②和像的性质①补充完整. 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

(3)若已在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选填(“不完整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上下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

10、毕业前夕同学们用照相机拍毕业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的距离应 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 一些,(以上两空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11、如图是用来他那就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4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12、在图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在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13、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远视眼的矫正是配戴合适的凸透镜 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折射现象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

1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淸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观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 三、课外练习 1.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凸透镜,凸面镜 B.凸面镜,凹透镜 C.凸透镜,凹面镜 D.凹面镜,凹透镜 2、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

3.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平面镜

4.小明取来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仿望远镜,它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如图所示,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直到看的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近眼镜的透镜是物镜,靠近被观测物的是目镜

B.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C.两透镜互换后再观察叶子,人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 D.目镜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5、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如图所示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老花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在镜片另一侧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在镜片另一侧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6、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再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7、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了物距u跟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9.小丽用手机对着平面镜给自己照全身相,她距离平面镜1m,手机距

离平面镜0.4m.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镜,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离手机为 m. 10、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如图所示的透镜是 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11、如图所示,S′是烛焰上S点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SA是从S点上射向凸透镜的一条任意光线,请画出光线SA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5-3-10所示: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____ (填“5cm”或“10cm”)。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3)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____(填“虚像”或“实像”)

13、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4、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 ) A.0.1m B.0.2m C.0.3m D.0.5m

15、如图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 )移动. A.A′O B.A′F 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