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故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这是因为孔子著《春秋》( ) A.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 C.带有强烈个人政治观点
B.偏离了儒家的礼乐传统 D.违背了统治阶级的意愿
25、刘邦曾以“贪污”的罪名处置萧何,汉武帝设置大司马、大将军并重用中朝尚书,东汉时期丞相改为司徒。这说明两汉时期( ) A.丞相的职权范围逐渐缩小 C.形成外朝牵制内朝的局面
B.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加强 D.丞相制度不断走向完善
26、《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广告灯箱,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广告灯箱的出现反映了( ) A.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先进 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
D.北宋时广告已得到广泛应用
27、乾嘉学派是康熙中期之后兴起,在乾隆、嘉庆时期达到鼎盛的学派,其通过训诂、校勘、辑佚、注释和辨伪等方法对中国流传下来的传统古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总结,实质是一场经学复兴运动。乾嘉学派的兴起( ) A.是经世致用之学的发展与深化 学的方法
C.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摆脱传统束缚的强烈愿望 D.有利于统治者在知识界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28、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在给上级的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行从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 ) A.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 C.未能深入反思洋务运动
B.表露出崇洋媚外的思想 D.批评了李鸿章指挥失当
B.为近代学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和科
- 1 -
29、下表反映了近代上海交通业的发展和变迁,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机器脚时间(年) 1889 1926 人力车(辆) 6984 14600 马车(辆) 544 0 轿子马脚踏车踏车(乘) (匹) 9 0 11 0 (辆) (辆) 0 3459 0 194 0 3764 0 172 0 922 (辆) 车(辆) 车(辆) 汽车公共汽有轨电注:1889年数据系三天平均,1926年数据为两天平均,所通行的车辆中货车未被计入。 A.人们在上海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是汽车 C.人力车是上海唯一沿用下来的交通工具
B.上海的畜力交通已为电气化交通所取代 D.人力车的大量存在阻碍公共交通的发展
30、下面是某一时期经济发展情况: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英国为4.1%,美国为2.8%,中国为18%;钢的年平均增长率,英国为5.7%,美国为3.9%,中国为31%;中国农业也有相当的增长,年平均增长4.5%,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 C.“三五”计划时期(1966~1970)
B.“二五”计划时期(1958~1962)
D.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2)
31、有人评价周恩来的某项外交成就时说:“周恩来的努力明显地展现出新中国从朝鲜战争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当他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既反对和防止敌对的大国在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部署军事力量,也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材料中的“外交成就”是指( ) A.朝鲜战争结束,通过谈判签订停战协定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
B.日内瓦会议的成功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 D.1955年万隆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2、有学者指出,罗马时代的法律并不直接反映人们的行为,而只是行为的可能性。我们不能设想所有的罗马人都理性地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从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是帝国所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以及帝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意向。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 A.罗马法的精华在于其思想和原则
B.罗马的法律制度稳固了帝国统治 D.理性是罗马制定法律的指导思想
C.罗马的法律制度无力解决社会纠纷
33、在威廉三世统治英国时期,“他不允许议会在他去国外时开会,并很少带英国大臣到欧洲大陆去,他自己是自己的第一大臣(首相),指定他所信任的人担任要职”。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
- 2 -
A.议会仍旧受制于国王 C.《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B.责任内阁已经形成 D.国王拥有行政实权
34、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使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区域分工,经济模式单一 D.片面强调国家利益
C.高度集权,侵犯人权
35、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到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C.第三世界提高石油价格和关税
B.欧洲经济的复兴和日本的崛起 D.美国经济地位下降和美元贬值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宋代)郓州须城县杨村,民张诚者,其家自绾至诚,六代同居,凡一百一十七口,内外无闲言,衣裳无常主。旦日,家长坐堂上,率子弟而分职事,无不勤。张氏世为农者,不读书,耕田捕鱼为业,无蓄积,而能人人孝悌,友顺六世,几二百年,百口无一口小异,亦可尚也。
——摘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材料二 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1919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 8.7%。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20年代社会上开始反对多生子女,《妇女声》等杂志很早就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观点。之后妇女运动领导人纷纷主张“救治中国……必须改良人种”,“与其多生而不能养不能教,不如生的少,养的好”。
——摘编自陈蕴茜《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
- 3 -
(1)概括材料一中宋代家庭的特点。(10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民国时期的家庭呈现出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15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在中国近代,有人将孟子的“民贵君轻”与西方的“民主君仆”联系起来,“吾
观泰西民主之国,选举议院之权操于国民,弹劾总统之权操于上议院,孟子之立法殆即此意也”;墨子的“兼爱”与西方的“博爱”划了等号,“墨子之政术,民约论派之政术也”;黄宗羲强调“为天下,非为一姓也;为万民,非为一人也;”“其学说思想与卢氏(指卢梭)同”;早期维新思想家认为,《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具有现代“民约”思想的精髓,即人民主权说,君主立宪制中国“古已有之”,议会制度“颇与三代法度相符”。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更是将之发展到极致,“春秋大同之学,无不言民权者”,其“托古改制”思想成为维新志士推行民主实践的理论依托。
——摘编自张逸云《论传统民本思想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2分)
45、 【历史——选修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
- 4 -
材料二: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说明募兵制可能导致的的问题。(5分)
4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日本一直叫嚣北进,迷惑美国,美国政府认为曲“也许一年之内,国民党就会被一个日本傀儡政权所取代,那时全国就会变成一个大满州国了”美国人民认为中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个基本乱槽糟的,并不重要的外国1937年在日本全部进口的军事原料和物资中,美国的钢铁占到92%,汽车及零件占到91%,石油及石油产品占到60%,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在1937年坦率指出:“日本的侵略得到了我国的大力支持。”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1944牟,在美国政府支持下,美国志愿人员组成了志愿航空队,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同年,罗斯福签署一系列论告,宣布对日本实行部分禁运。在日本进兵印度支那南部后,美国断绝了对日石油的供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对日实施经济制裁达到高峰1941年11月,为了拖延于日本开战时间,罗斯福政府考虑对日妥协的“临时协定草案”,美国民众和一些美国官员不赞成对日妥协,呼吁不要牺牲中国。在各方反对和中国所持坚决态度的影响下,美国政府打消了与日本达成临时妥协的念头。
——摘编由韩水利《中国抗日战争与美国远东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抗战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形成的原因。(9分)
- 5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6分)
4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二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察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讲富强、救危亡,惟用西洋之术。……今日之要政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实施的事项莫亟于废八股,即汉学、宋学、词章亦皆宜束之高阁。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归纳严复的救国主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9分)
阿左旗高级中学第三次模考历史答案
24.C 25.B 26.B 27.D 28.A 29.C 30.A 31.B 32.A 33.D 34.D 35.D 41.(25分)(第一问10分、第二问15分)
答案: 1.特点:大家庭人口多聚族而居;以农耕为主自给自足;实行家长制重视宗族关系;分工合理互助合作;家庭和睦。(10分)
2.变化:①家庭规模小型化;②家庭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成员关系趋向平等;③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被打破(家庭经济来源多样化,家庭成员外出谋生增多);④家庭观念的变化(多子多福到节制生育注重教养、男尊女卑向男女平等转变)。(9分)
- 6 -
原因:自然经济的解体、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6分) 42. (12分)
答案:示例:论题:传统民本思想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先秦儒家学说提出了“仁”、“仁政”“民贵君轻”等早期民本思想,对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明清之际,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和理学的僵化,一批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但本质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披着儒家思想的外衣宣传西方民主政治,客观上减少了维新变法的阻力,便利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综上所述,传统民本思想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
45.(15分,第一问10分、第二问5分)
答案:1.原因: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它的实施是因为有均田制的保障。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难以为继,被募兵制取代成为必然。(4分)
意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兵役和徭役负担;士兵成为职业军人而没有后顾之忧;军事力量得到了增强。(6分)
2.募兵制实现了职业军人和专门将领的结合,容易形成军阀势力;事实上,当时唐朝的藩镇割据已经比较严重,募兵制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藩镇割据,严重威胁了唐朝中央的统治(5分) 46. (共15分。第一问9分、第二问6分)
答案:1.原因:希望把日本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美日经济关系在美国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继续维持美日贸易以便获取经济利益摆脱国内危机;对作为弱国的中国能否成功地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持怀疑态度。(9分)
2.变化:由姑息纵容日本侵华转向制裁日本,支援中国抗日战争(2分)
影响:增强了中国进一步抗日的能力;美日矛盾激化,太平洋战争爆发;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加速二战胜利的进程。(4分) 47.(共15分。第一问6分、第二问9分)
答案:1.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提倡“新民德”。(6分)
- 7 -
2.借用进化论呼唤国人的民族意识,成为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增强了救亡图存的勇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求改革封建制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思想启蒙作用。(9分)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