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岳麓版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来源:二三娱乐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岳麓版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课题 课标要求 重点 难点 一、 蓝精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2017年__11_月 _日 编号____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重点: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宋明时期对儒学的发展 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 地位 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12世纪传入欧洲 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纸张取代了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成 时代/ 著作或 就 代表人物 成就 造 西汉 植物纤维纸 纸 术 东汉蔡伦 改进造纸术 印 刷 术 火 药 指 南 针 总之,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促唐代 雕版印刷唐咸通九年(868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进了工商术 年)雕版印刷的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业的发展,增强了资《金刚经》是世界界文化的发展 产阶级的上现存最早的有力量,有利明确时间记载的于资产阶印刷品 级新思想、北宋毕昇 泥活字印对人类文明进程新文化的刷术 产生了巨大影响。传播,也加 木活字、 13世纪传入欧速了封建金属活字 洲。 唐代 制成火药、 14世纪初传入欧1.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势力的衰用于军事 洲。在西方社会产展,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亡。对于欧贵族起到一定作用;2.促进了洲由封建宋元 军事上广生巨大震动。 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社会向资泛应用火本主义社发展 药 战国 司南 13世纪传入欧为新航路的开辟、为资产阶级会转变起在地理大发现开拓世界市场和殖民扩张提了重要作北宋 发明指南洲,用。 针并应用中起了重要作用 供了重要条件 于航海 南宋 地螺(针盘、子午盘) 二、

古代天文学成就

1 / 5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岳麓版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战国 甘德 石申 东汉 张衡 《甘石星经》 《石氏星表》 浑象仪 地动仪 地球是圆形的见解 唐朝 僧一行 黄道游仪 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元 郭守敬 简仪 测定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 《授时历》 三、数学成就:(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时间 春秋战国 东汉 发明者 成就 九九乘法口诀、筹算计算法 《九章算术》 地位/意义 1.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计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2.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成就 地位 地位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比欧洲早1000多年 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比欧洲同类发明早300多年 受到世界天文学界的推崇 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制成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南朝 元朝 时间 南北朝 元朝 明朝 祖冲之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作者 贾思勰 中央机构大司农司编写 王祯 徐光启 宋应星 珠算法 四、农学成就:(强调应用)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农桑辑要》 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农书 《农书》 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 《农政全书》 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博采古今,吸收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 《天工开物》 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成就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意义和地位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是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 五、医学成就:(以为君除疾、为民除厄为目的,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从而保证农业有充足的劳动力) 时间 发明者 编撰于战国 成书于西汉 东汉 张仲景 华佗 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 手术,发明“麻沸散”和 五禽戏 2 / 5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岳麓版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1.《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2.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重难点突破】 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一)科技内容上:实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实用性)。

(二)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缺少实验(经验性)。

(三)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使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封闭性)。

(四)在领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领域。 二、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一)经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与组织,政府的重视,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三)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中外往来,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四)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五)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各个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

三、中国古代有着如此辉煌的科技成果,而自明清以来,多出现一些总结性的著作,如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为什么明清时期在科技发展方面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是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一)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三)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政策和人才支持。

归根结底是古代中国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古代中国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未产生近代科技。

【巩固练习】

1.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2.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3.《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4.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3 / 5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岳麓版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C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D 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6.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7.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8. 《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 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

9.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10.宋人刑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1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 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 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 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6分)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4分)

4 / 5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岳麓版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参考答案

1——5:B C A C C 6——10:C C C D C

11. 【答案】(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4分) 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分)

(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2分) 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2分)

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2分) (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4分)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