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橘子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尝试自己剥橘子,感知吃橘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橘子每人一个。 2、带盖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出示盒子) 1、分别请几个幼儿到盒子里摸一摸。
这个盒子里面老师装着东西,我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一猜告诉大家。 2、幼儿说说摸到的物体的特征(圆圆的,软软的)并猜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拿出盒子里面的物体来共同验证幼儿的猜测是否正确。 二、幼儿每人拿一个橘子观察,教师提问。
1、看一看教师:看一看,这个橘子宝宝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啊?(黄色,绿色) 那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些橘子是不是一样大呢?(区别大小)
教师小结:有的橘子是黄色的,有的橘子是绿色的;有的橘子大,有的橘子小。橘子是什么样子的?(橘子是圆圆的,扁扁的,捏在手上是软软的)
2、闻一闻:我们一起来闻一闻橘子是什么味道的?(香香的)
3、想一想:桔子怎样吃?(桔子剥了皮才能吃)里面什么样子?(一瓣一瓣的)桔子瓣象什么?(月亮、小船…….)
4、让幼儿品尝橘子,启发幼儿说出又酸又甜。 我们一起来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
三、启发幼儿说一说还吃过哪些水果,橘子是什么季节的水果。
幼教随笔: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彩色的阳光》
说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的特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以下三方面来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1、通过自主观察、探索、发现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2、借助各种材料学习探索发现太阳光的方法,激发幼儿发现身边事物本质的兴趣。 3、初步尝试分格对应记录实验过程,培养协商交往能力。 说教材: 1、活动背景
幼儿的年龄特点:大班幼儿对自然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已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但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具体材料为中介和强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一些常见的材料,我根据陈鹤琴“玩中学、玩中教”的思想,让幼儿通过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认识太阳光的七种色彩。从玩一种材料→玩多种材料,从填简单的记录表→填复杂的记录表,我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点出发。
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只有在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提升幼儿的经验,所以以下两经验是幼儿必有的:
(1)已经接触过简单的记录表。 (2)认识三棱镜,知道它的玩法。 2、物质准备: (1)三棱镜人手一面。
(2)两类记录表《彩色的阳光》(含红、橙、黄、绿、青、蓝、紫)彩色笔四组加教师一张大记录表(上面没有材料的图片),及一份与大表大小匹配的材料图片
(3)实验用品;肥皂泡、多棱面小球、CD光碟、透明薄膜若干。 天气要求:晴朗的天气。
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发现七色光。 活动难点:分层次记录实验过程。 说活动过程
这次活动我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实施:初玩材料,感知多彩→再玩材料,加深认识→课后延伸,巩固经验。
一、玩三棱镜,初步感知阳光的多彩。 1、引发兴趣,发现阳光的色彩。 师幼人手一面三棱镜
师:“把三棱镜对着阳光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我采用直接导入法,通过我自身的演示引导幼儿去发现阳光的奥秘,在幼儿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入下一小环节。)
2、记录简单的记录表。
教师出示记录表:“请你再用三棱镜对着阳光看一看,看到什么颜色就在颜色下的格子里打√”。 幼儿自由运用三棱镜观察记录。
(这里我请幼儿记录简单的记录表,唤醒幼儿已有的经验,为下面记录复杂的记录表打下基础。) 3、反馈记录表。请幼儿边说边展示自己的记录表。 4、小结。
师:“这是谁的颜色?”
共同小结:“原来阳光不是无色的,它是多彩的。”
(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玩三棱镜这一种材料,发现了阳光的多彩。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法,使这一问题在脑中变得更清晰,“那阳光到底有哪些颜色呢?”通过这一提问,自然过渡到第二环节。)
二、加深认识,寻找运用多种材料探索的方法。 1、介绍材料,引发探究欲望。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师出示材料,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大记录表上贴上材料图片。 2、认识记录表。
(1)出示先前简单的记录表
师:“这张记录表和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 (2)师介绍记录法。
师:“我们先选一种材料对着阳光看一看,再在这种材料后面的格子里用‘√’表示出你所看到的颜色。 (3)游戏:“你说我指”。
(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这一下环节中,我利用前记录表和新记录表比较,让他们通过直观的对比,认识新记录表。另外这一环节我利用游戏解决了分层次记录这一难点,为下面的操作打好基础。)
3、自主探究活动。 (1)布置任务:
A、每个人选其中的两种材料玩一玩。 B、填写记录表。 (2)幼儿自由分组活动。 教师个别巡视。 (3)反馈活动结果。 师:“你用了什么材料?” “你看到了什么颜色?”
请幼儿上台边回答边展示自己的记录表。(请四位选择不同材料的幼儿) 同伴互相检查记录表。
4、验证展示记录表。
(在这一环节红,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同时我又明确提出了要求:只能玩两种材料,这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一下子要求幼儿操作四种材料,违背了幼儿的操作水平,选两种材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操作需求,而且在选材料中,当两个人发生碰撞,就需要协商解决,能力目标在这时得到了体现。同时,幼儿的操作水平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的巡视指导兼顾了这些幼儿,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实施。在反馈展示环节中,我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主回答展示记录表,通过同伴间的体验交流让他们验证自己的操作。)
总结延伸,区角玩一玩,巩固经验 1、总结
师:“太阳光到底有哪些颜色呢?”
请幼儿根据记录表总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请、蓝、紫组成的。” 2、延伸:
把材料投放到区角,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没有玩过的材料。
(衡量一次科学教育活动是否成功的核心在与它的教育价值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而我的最后一环节也体现了这一点。另外区角活动在现代科学教育中起到了主流作用,一次活动只是一个科学旅程的开始,区
角活动是它的延续与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