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1期 闪,f丛调 23 结出最佳工艺条件为:pH 5,温度5O℃,酶用量 充分插人,纤维得到充分梳理,这样才能使纤维更加 4 ,时间60 minL 。烧毛工艺也可减少织物表面 的毛茸 。采用活性染料对丝/麻交织物染色可获 得较好的染色效果。 3丝/毛复合织物 3.1蚕丝/羊毛复合织物 羊毛具有弹性好、吸湿性好、保暖性好、光泽柔 和、不易沾污等特性。目前常用的蚕丝和羊毛的复 合方法有三种。一是交织,以蚕丝为经、细支羊毛纱 作纬交织成薄绸;或以粗支羊毛纱作纬织成厚重绸。 二是混纺,以桑绢丝和羊毛混纺纱作经、纬,或以蚕 丝作经、绢/毛混纺纱作纬制成绢羊毛复合绸。三是 以羊毛为芯线,缫丝时制成包覆丝制成复合织物。 蚕丝/羊毛复合织物兼具羊毛和蚕丝的优良特性,可 增加丝织物的弹性、吸湿保暖性和抗皱折性能;又由 于羊毛纤维的纤度相对蚕丝纤维来说要粗得多,可 增加织物的厚度,适合制作高档女式时装、男女休闲 西服等。 由于羊毛纤维较粗,纤维刚度大,丝/毛织物表 面存在的毛羽会使织物与皮肤接触时有刺痒感,而 蚕丝中残留的丝胶额节也使织物易起毛起球。采用 蛋白酶进行整理,可以减少毛羽并改善丝胶额节,使 布面光洁,手感柔软,提高织物服用性能。由于羊毛 耐酸不耐碱,对蚕丝进行脱胶练白宜采用生物酶脱 胶,既可脱去丝胶,又可减少对羊毛纤维的损伤,并 可解决练白印染的同步性和同色性问题。 3.2蚕丝/羊绒混纺织物 羊绒纤度小,质软,光泽柔和,手感滑糯,具有良 好的服用性能和保暖性。但资源紧缺。将羊绒与蚕 丝按一定的比例纺成的混纺纱条干均匀、毛粒少、强 力高、伸长好、易织造 ]。蚕丝/羊绒混纺织物较纯 羊绒织物成本低、挺括、撕破强度和耐磨强度高;较 纯蚕丝织物绒面大、手感好,适合制作羊绒衫、围巾、 内衣等。 蚕丝和羊绒的性质不同,混纺纱中的两种纤维 在加捻和牵伸过程中会重新分布,都和各自的同类 纤维亲和、聚集,形成丝、绒纤维在混纺过程中的断 面,尤其是在纺纱的长度方向上分布不均匀 ]。因 此,在加捻和牵伸工序中要注意控制牵伸速度和牵 伸倍数,并减小各部件对纤维的摩擦。精梳工艺中, 由于蚕丝又细又软、毛粒多且不易去除,故宜采用轻 喂人以减轻其梳理负担,减小毛丛厚度,使梳针能够 平行顺直,彻底去除毛粒。细纱工艺中,由于蚕丝纤 维长且强力好,不易牵开,需要加大细纱隔距;而羊 绒纤维短,牵伸区中不易控制,则需要较小的隔距。 如果隔距选择不当就会造成“粗细纱”和“橡皮纱”。 对蚕丝/羊绒织物染色时宜采用中性染料或毛 用活性染料,以获得视觉同色效应。由于染色温度 超过9O℃时,羊绒上染百分率大大高于真丝,故蚕 丝/羊绒织物采用一浴一步法染色时温度应不超过 9O℃,染色时的pH值应控制在5~7,以使织物染 色均匀,并可减小对蚕丝和羊绒的损伤。 3.3蚕丝/兔毛混纺织物 天然纤维中,兔毛具有最轻的比重、最高的吸湿 性、最好的保暖性、最小的摩擦系数和独特的兔毛外 观效应。但由于兔毛表面的鳞片呈环状斜条菱形覆 盖,排列细密,层层紧压,鳞片张角极小,使纤维顺逆 向摩擦系数均很小;兔毛纤维卷曲少,与周围其它纤 维的抱合力和摩擦力小,纤维很容易滑出织物表面 而成为落毛,从而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 在兔毛中加人一定比例的桑绢丝,不但可较大 程度地提高兔毛的可纺性,还可以利用湿整理过程 中蚕丝丝胶对兔毛的粘附作用,进一步达到防止兔 毛掉毛的目的。为了提高兔毛纤维的可纺性,还可 采用生物酶对兔毛进行适度变性处理,使其鳞片边 缘变钝,端部变得平滑,小部分鳞片被剥蚀溶去,减 小其固有弹性,增加纤维的吸水性和柔韧性,减少定 向摩擦效应,从而达到减少掉毛的目的[7]。 蚕丝/兔毛复合织物绒面细腻、柔软、滑爽,光泽 柔和亮丽,有类似羊绒的感觉,但价格仅为羊绒的三 分之一,适宜于制作轻薄型高档粗纺大衣。 4蚕丝/氨纶复合织物 氨纶具有伸长率(450 ~700 )大、强力高、体 积质量(1.O0~1.30 g/cm。)小和回弹性好的性质。 目前常用的蚕丝/氨纶复合丝有蚕丝/氨纶包覆丝和 蚕丝/氨纶抱合丝两种。蚕丝/氨纶包覆丝是以一定 牵伸倍数的氨纶长丝为芯线,通过包缠工艺把生丝呈 螺旋状包缠于氨纶丝外面。蚕丝/氨纶包覆丝织物将 蚕丝的舒适性和华贵感与氨纶卓越的弹性回复性融 于一体,既具有极好的弹性和弹性回复性,又具有良 好的透湿性和透气性,更具有卓越的抗皱性。由于蚕 丝/氨纶包覆丝外层是桑蚕丝,含有一定量的丝胶,经 复合定形后的包覆丝在丝胶的作用下基本上呈现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4 步●丝t1日 2008年第1期 弹性状态,这对织造工艺十分有利。织物后处理时, 将外层丝胶练去,包覆丝在织物中收缩,从而使织物 获得弹性。蚕丝/氨纶包覆丝织物主要用于缎类产 品,是一种高档新颖的蚕丝复合丝新品种。 蚕丝/氨纶抱合丝是在缫丝过程中以氨纶为芯 丝,茧丝在外围平行纵向排列,一次抱合而成。由于 丝胶的粘着作用,可使蚕丝的包覆率达100 。蚕 丝/氨纶抱合丝织物具有真丝织物的特性,且具有很 好的弹性和抗皱能力,织物尺寸稳定性好。抱合丝 常用纤度规格为46.6~88.9 dtex,用于薄型真丝绸 织物品种纤度一般为46.6~66.7 dtex。织物织造 时应注意纬丝张力,防止断纡、塌纡、缩圩等病疵。 品种设计时纬密不能太大,以防撬档病疵。卷纬张 力以不塌纡为原则,以小为宜。 5蚕丝/大豆蛋白纤维复合织物 大豆蛋白纤维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再生植物 蛋白纤维。纤维单丝纤度小、体积质量小、强伸度较 高、耐酸耐碱性好。大豆蛋白纤维与蚕丝纤维外观 很接近,风格上具有很好的相容性。用价格不太高 的大豆蛋白纤维与价格昂贵的蚕丝交织或混纺,织 物具有羊绒般的手感、蚕丝般的柔和光泽,兼有羊毛 的保暖性、棉纤维的吸湿导湿性,又可以降低原料成 本。 大豆蛋白纤维问抱合力较差,在纺纱中易产生 大量的毛羽和粗细节,造成织物表面出现毛茸。细 纱工序应采用较大的捻度、小后区牵伸倍数、大后区 罗拉隔距、小钳口的工艺原则,为提高条干水平,减 少纱线毛羽,应优化钢领与钢丝圈的匹配,尽量选用 中硬度高弹性胶辊。 蚕丝/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织造时应尽量减小设 备各构件对纱线的摩擦。设计织物组织时应避免过 长的浮长。该类织物一般以蚕丝作经、大豆纤维作 纬。织物组织若采用平纹,配以合适的经纬密度,制 成的织物平挺细腻而有光泽;若采用重组织或双层 组织,使蚕丝在面料表层,大豆纤维在面料里层,面 料既可保持大豆蛋白纤维原有的柔软滑糯的手感, 又具有蚕丝织物的光泽和悬垂性。 蚕丝/大豆蛋白纤维复合织物由于蚕丝带有丝 胶、杂质,织造时也会有着色色素、蜡质等加人;此 外,大豆蛋白纤维本身呈淡黄色,纺丝和纺纱时会加 人油剂和防滑剂等,所以织物要通过精练工艺使织 物达到良好的手感和白度。大豆蛋白纤维耐热性较 差,在120℃时即开始泛黄,有纤维变性、手感变硬 等现象,故生产中应严格控制温度。蚕丝/大豆蛋白 纤维织物染色宜采用弱酸性染料,以使织物颜色均 匀,色牢度好。 6蚕丝/竹纤维复合织物 竹纤维是近年来开发的凉爽型再生纤维素纤 维。竹纤维集天然纤维与人造纤维优点于一身,具 有良好的染色性、吸湿性、透气性、生态环保性及天 然抗菌功能。用竹纤维与蚕丝纤维混纺织成的面 料,不仅可以弥补纯蚕丝织物抗皱性能较差、不挺 括、不能机洗的缺点,同时还可以提高织物的吸湿导 湿透气性。 蚕丝/竹纤维复合织物既可以是交织物,也可以 是混纺织物。因竹纤维吸湿性较强,伸长率大,纤维 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伸长和产生滑移,纤维可纺性 较差,成纱的单纱强力变异系数较高,所以竹纤维纱 线宜作纬纱使用。混纺时竹纤维的含量一般应控制 在3O 左右。在生产过程中还应控制纱线的张力 和伸长,以利于减少断头。竹纤维宜用活性染料、直 接染料染色;同时由于竹纤维对酸碱都比较敏感,在 练白及染色时应注意酸碱的用量。 7蚕丝/Modal纤维复合织物 Modal纤维是一种高湿模量的再生纤维素纤 维,既具有棉的舒适感,又具有粘胶的吸湿悬垂性和 涤纶纤维的强力,上染率较好,是改善织物性能理想 的混纺纤维。蚕丝/Modal纤维复合织物具有良好 的悬垂性,手感柔软、滑爽,尺寸稳定性和耐穿性极 好,易洗免烫,是极佳的内衣面料。 Modal纤维较柔软、滑顺,纤维比电阻大,回潮 率(11 9/6~12.5 9/6)大。在生产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纤 维易缠绕、易产生棉结以及纤维抱合力差的问题。 Modal纤维比棉纤维细,但不象棉纤维含有三维卷 曲,湿处理时会有许多纤维从纱线中游离出来产生 表面毛羽。所以在与蚕丝混纺时要尽量保持低张力 和低速度,以减少摩擦、减小毛羽的产生。因为mo— dal纤维本身具有很紧密的表层并且表层微隙的直 径小于酶的直径,因而酶不能渗透到纤维中来分裂 纤维素分子并且清洁织物表面,所以不宜用酶来减 少织物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毛羽。 (下转第38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8 阅,f丝调 2008年第1期 实乱针绣”则是“走回来”,其意思是虚实乱针绣以其 绘画上二种颜色混合只能是一种色相,而绣面上二 灵活的新技法,表现了中国画特有的虚实不定,追求 种颜色交叉重叠后可以得到第三种色感,空混的视 意境的艺术风格,使中国的传统手工艺被世人所接 觉效果使其能产生比油画更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 受。 力,形成苏绣艺术独特的色彩风格。 苏绣艺术从诞生就展现了其色彩独有的魅力, 3绣制色彩从单纯走向丰富 历经数代至今,仍散发着它独特的色彩艺术表现力, 特别是在光照下,苏绣丝光回动、丰富多彩的颜色仍 在许多民间艺术作品中,形与色的巧妙结合造 深深的吸引着我们。 就了完美的艺术效果。“以色扶形”是民间艺术作品 中一个重要的手段。苏绣艺术形式对颜色的选择有 4 结语 自己的特点。苏绣作品有实用装饰品和艺术欣赏品 两类,传统苏绣实用装饰品是建立在美化人们生活 苏绣艺术自清末民初发生深刻变革以来,无论 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将带有祝福、庆贺的形式内容 从表现题材、表现技法、还是在表现风格上都有了新 表达出来以示吉祥。一般具有颜色鲜艳、浓郁、对比 的面貌。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到市场经济阶段,如 强烈的装饰性特点。实用刺绣装饰品今天仍然有其 今苏绣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苏 艺术生命力,被人们所喜爱。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 州刺绣研究所、苏州绣品厂从集体所有制转向股份 审美特点,其绣制的色彩分为艳丽的民族风格和雅 制;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私人的刺绣研究所;镇湖刺 洁的时尚风格。传统苏绣艺术欣赏品多以绘画作品 绣研究也从民间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过渡到现代市 为摹本,渗入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内涵,具有高雅的艺 场化和产业化的生产方式。苏绣已经由传统的手工 术品位,用色比较讲究淡泊雅致。无论是传统苏绣 艺品逐渐演变成了市场条件下的文化消费品,虽然 实用装饰品还是传统苏绣艺术欣赏品,颜色表现较 保留了苏绣工艺的形式,却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为“单纯”。所谓单纯即每种颜色根据画面造型,运 苏绣艺术一直处于丰富、发展的创新之中。因此我 用规则的针法,表现点、线、面的图案造型,相互有秩 们完全有理由深信,苏绣艺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 序的搭配形成其绣制风格。 更富艺术魅力。在世界文化趋向大同的今天,苏绣 乱针绣的创制开拓了苏绣色彩表现的空间,使 艺术唯有其独特的民族性与创新性,才能永远立于 传统苏绣的色彩表现从“单纯”走向“丰富”。乱针绣 世界艺术的不败之地永放光彩。 比传统刺绣的颜色层次要丰富得多,层层堆绣的色 彩显得浑厚、丰富、而又变化,经人的空混视觉后达 参考文献: 到了意料之外的色彩效果。用此种技法绣制的作品 [1]朱凤.苏绣E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看上去像一幅油画却又不同于油画,因为有丝线的 [2] 孙佩兰著.中国刺绣缂丝文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4. 光泽,绣制线条乱而有序的肌理,在不同角度下产生 变幻多端的魅力:当绣品处于光线的强弱明暗或不 收稿日期:2007—11—19 同光照的角度时,其视觉效果也随之发生微妙变化。 (上接第24页) 18—20. 参考文献: [5] 陈秀英,韩俊.澳普蒂姆羊绒/蚕丝精纺混纺纱的开发[J].山 [1] 陈茹,董志勇.真丝棉交织物的染整加工[J].印染,2004(18): 东纺织科技,2003(6):10—11. 24—25. [6] 吴薇,王利平,高建云.羊绒/蚕丝同浴染色工艺的研究[J].毛 [2] 黄翠蓉,李正飞,曾志.丝/苎麻织物服用性能的模糊综合评定 纺科技,2007(6):9—12 [J].纺织学报,2003(4):114—116. [7]蔡泉清,张玉兰.丝兔毛混纺大衣呢的开发与生产[J].毛纺科 [3]黄翠蓉.丝/麻交织物的生物酶处理[J].印染,2002(8):30— 技,2000(4):51—55. 32. 收稿日期:2007—10—17 E4] 张沛人.亚麻/真丝纤维交织物的染整工艺[J].印染,200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