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62 ・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年8月,24(8B) [3]薄惠云.浅谈急诊科新护士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护理研究, 军护理杂志,2006,23(11):78—83. 2004,3(18):43-44. [7]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4]李辉.护理实验成绩评价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 2004,39(3):191—192. 杂志,2006,22(12):62—64. [8]张岩平,戴玲俐.岗前培训有助新护士角色转换[J].临床护理杂 [5]王巍,田梓蓉,赵美燕,等.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 志,2004,3(3):537—538. [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24—1125. (本文编辑:袁长蓉) [6]申 萍,孙琳.实行新护士技能强化培训的有效尝试[J].解放 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及预防策略 郝彦娟,王明芳,徐丽华 (黑龙江省医院道外分院妇产科,哈尔滨150056) 产科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均为孕产妇,在观察产程、接 代表分娩时的健康状态,仍存在感染的可能性。 产过程中极易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使产科 2.1.1 提高思想认识 防护知识培训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 医务人员面临职业暴露的危险,成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 施。加强全面性防护知识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 人群叭,因此产科人员了解各种血源性传播的病原体感染特 施,是当前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可以通过讲座、知识 征及传播机制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目前对产科 测验、印发资料等方式增强产科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行 人员威胁较大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旨在帮 为,使之树立牢固的标准预防的观念,自觉遵守防护规则 助产科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风险做出正确评估和有效防护。 2.1.2加强行政管理 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不仅要求医 I危险因素 护人员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还要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加 1.1艾滋病(AIDS)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 强管理。行政管理部门要明确责任并监督落实,使防护工作 的一种免疫系统遭受严重损伤的疾病,其传播与乙型肝炎病 有章可循,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毒相似,可通过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是一种严重威 2.1.3预防针刺伤有研究 表明,被污染针刺伤1次,感 染艾滋病的危险性为0.3 ;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lO ~ 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 33 (未注射疫苗者);感染丙肝的危险性为lI 2 ~1O 。 2002年全球共有HIV携带者和发病患者大约4 200万,死亡人 而妇产科是发生针刺伤较高的科室,主要在会阴缝合过程中 数320万;目前我国HIV携带者和发病患者大约100万,发 发生。笔者对112名产科人员的针刺伤职业防护调查发现, 病率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形势非常严峻。 76 的人员有不同程度的针刺伤经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 1.2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该 中心的评定结果表明,62 ~88 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 病毒通过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存在于唾液、阴道分 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深刻认识针 泌物和精液中。乙型肝炎人群感染率高达6O ,医务人员 刺伤的危害性;树立职业暴露的防护观念;改变不正确的个 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6倍。只要被带有0.004 ml HBV 人习惯,如应将使用后的针头、缝合针置于锐器盒内;建立针 血液污染的针刺伤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乙型肝炎。被HBV 刺伤报告及管理制度等_5]。 携带者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患乙型肝炎的危险一般为 2.2干预策略 lO ~3O [ 。HCV主要通过血液和唾液转播,被污染 2.2.1加强岗前职业防护培训对产科人员均进行上岗前 HCV的锐器刺伤可导致HCV的感染。 职业防护培训,了解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掌握受伤后紧急处 1.3梅毒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致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 理预案,树立血液是潜在危险物品的意识,对一切患者的血 性传播疾病,其传播方式中通过血液传播的概率最高。含病 液不能以简单的清洁与污染之分,一律视为传染源,减少直 毒浓度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 接接触,加强自身防护。 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 2.2.2做好个人防护 产科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预防策略 和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危险 2.1标准预防将每一位前来分娩的产妇都看成潜在的感 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和产妇的安全。接触患者前 染源,即实行标准预防。该策略主张在不明确产妇是否有传 后,包括脱手套后,立即用肥皂和流水清洗。接触产妇血液 染性时,以传染病患者对待,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 或体液,手上有伤口,进行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处理污 人员和患者的双向安全。一方面,在产科,梅毒、艾滋病的血 染器械、持血标本等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接触需隔离的 清学检查率未达到100 ,而即使是检查结果阴性的妇女, 传染病患者或在工作中预料会有血液或体液溅出时应戴双 也可能由于处于感染潜伏期而对医务工作者构成很大的威 胁口 ;另一方面,化验结果有时也存在着不可靠因素,如一些 收稿日期:2007一o1-12;修回日期:2007-05—13 作者简介:郝彦娟(1963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主管护师,大专,主 孕妇在怀孕后不久即进行相关检查,但这些结果并不能完全 要从事妇产科护理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解放 ̄g:it'N杂志Nurs J Chin Dr A¨仉A“g““2()(】7,24(8B) ・ 63 ・ 层口罩和防护眼罩,穿鞋套和防水隔离衣等。 2.2.3疫苗接种从职业防护角度看,应进一步在产科人 的各种因素,降低因心理性危害而造成的职业损伤。 产科人员职业暴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预防是减少 感染发生的关键。正确评估职业暴露的风险,并积极采取有 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才能确保其职业健康安全。 员中推广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保护易感人群,降低职业感 染风险 。 2.2.4意外暴露后的处理被一般孕产妇血液、体液污染 关键词: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B 的利器损伤后,应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 冲洗皮肤,再用碘酒、乙醇消毒。被传染病孕产妇的血液、体 液污染的利器损伤,按上述处理后,48 h内报告有关部门并 文章编号:1008—9993(2007)8B一0062—02 [参考文献] 填写报表,72 h内基线测定。对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 液或体液时,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可疑暴露于HCV 感染的血液或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作基线检测;可疑暴露 [1]孙岳琴,陆秀凤,沈国梅.助产士潜在职业危险与防护调查[J].护 理研究,2006,20(8):2005—2006. Eel李莉莉,卢爱工.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干预策略[J].中华医 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18-420. [3]Cunningham F G,威廉姆斯产科学[M].朗景和,译.西安:世界 图书出版公司,2001:140—145. 于HIV感染的血液或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作检测,并进行 专家评估,跟踪期间特别是最初0~l2周内,不应献血和母 乳喂养,性生活时戴避孕套。 2.2.5改善工作环境,降低产科人员的工作压力 建立一 个既有利于产妇也有利于产科人员的产房和待产室环境,保 持室内空气新鲜;设隔离产房,供特殊感染孕妇使用;产房所 有水龙头为感应龙头,避免污染的手开关水龙头;产房备有 器械浸泡桶,污染的器械先浸泡后清洗再高压蒸汽灭菌。有 研究 结果显示: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溃感之间有显著的相 关性。紧张而繁重的工作给产科人员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也极易造成生理、心理性疲劳,而这种疲劳可影响行为的准 确性和协调性。管理者应深入实际,设法减少引起工作压力 E4]张帆,周 密.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程度的研究 [J].疾病控制杂志,2001,5(1):36—38. Es]江会,李武平,付菊芳.职业性针刺伤患者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 及其防护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40—42. [6]吴欣娟,刘绍金,张晓静.医院临床护理质量安全评审指南[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48. [7]李晓妹,刘俊彦.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0,7(6):67—68. (本文编辑:仇瑶琴) 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王瑞兰,黄 顺,刘素霞 (解放军第302医院13科,北京100039) 随着计算机移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信息 系统已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并不断完善。我科于2003年 12月起开始使用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使临床护 理工作向科技化、信息化、快捷化、人性化又迈出了关键的一 步,实现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一次新变革。 1信息系统介绍 间可以随意切换,也可以在此状态下切换用户,或退出程序。 2.1 分类执行单此项目包括患者所有的治疗护理项目如 口服药单、输液单等。每条医嘱前均有一个“口”,长期医嘱 为红色,临时医嘱为蓝色,护士根据执行单内的内容按时执 行操作后双击此医嘱,点击“确定”,“口”中则显示“√”,该医 嘱后面便显示执行医嘱完毕的时间及该护士的姓名。通过 查看“口”中是否有“√”,可掌握患者每天的治疗情况,没有 “√”则表示该项还未执行。护士还可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 选择查看的途径,有整体模式和流水模式等。 2.2医嘱记录单可以系统地查看患者的全部医嘱信息, 系统采用c/s模式(c:Client客户端,指掌上电脑,即 PDA;S:Server服务器),首先在科室建立局域网络覆盖设 施,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直接采用无线局域网传输,通讯协 议为TCP/IP。系统客户端基于微软Windows Mobile嵌入 式的操作平台开发,性能稳定,功能全面。服务器端采用了 NT服务器的开发机制,运行占用较少的资源。一台服务器 可以连接上百台客户端掌上电脑,我们可根据科室床位数量 增设多个PDA[ 。本科使用的是惠普iPAQ。 2功能使用 分为所有医嘱、已执行医嘱、未执行医嘱、临时医嘱、长期医 嘱等,双击单项医嘱,可查看到该医嘱的具体信息,如医生是 否有附加备注,药物的浓度、给药方式、开医嘱时间、执行人 姓名及时间等。 2.3患者一览表可以看到患者的基本信息,相当于护士 PDA的主界面内共有6项功能,分别为:分类执行单、 医嘱记录单、患者一览卡、体征采集、护理记录单、护士手册。 在屏幕的左下方分别有系统、功能、查看和关于等4个选项, 右下方为输入法的切换标示。在进入各项目前点击“数据上 传”或“同步数据”,同步六大板块中的各项数据。各板块之 站一览卡,一级护理为红旗,二级护理为蓝旗,病重是绿色 “※”,病危为红色“★”。双击一览卡还可看到患者的详细住 收稿日期:2006—12—25;修回日期:2007—04—23 作者简介:王瑞兰(1976一),女,山东郓城人,护师,大专,主要从事l临 床传染病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