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二三娱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吴凤清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4年第08期

【关键词】《鸟的天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 0073-02 一、学情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四年级学生有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和书写能力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正确读写“规律”“缝隙”“灿烂”“照耀”“静寂”“应接不暇”等词语。

2.朗读课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部分,感受大榕树的美,积累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4.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榕树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描写大榕树的段落,体会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静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体会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榕树吗?(课件出示大榕树。让学生用一句话夸一夸大榕树。)广东新会南部天马河上有一棵大榕树,这棵大榕树长得很茂盛,很有生命力,它多像一座绿色的家园,又像一座绿色的天堂。今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来到广东新会市,走进这天堂般的大榕树。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目睹美丽的大榕树,并让学生用一句话夸一夸大榕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课堂在生动的情境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接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指导学生读好字音,如“树干”“枝干”的“干”读gàn,“不禁”的“禁”读jìn,“兴奋”读xīng。重点指导学生会写生字“耀”“隙”。 2.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中时间性的语句“我们吃过晚饭”“第二天”,然后抓住“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两部分来理解文章内容,再把这两部分内容合起来得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小学中年级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表示时间性的词语,以及在每个时间段里作者看到的景物,让学生理清理解文章的思路,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会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提出问题

1.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读书,一边读一边想,把自已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天堂”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棵大榕树的?

(3)小鸟是怎样在这个“鸟的天堂”里生活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5)为什么作者的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

2.引导学生梳理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1)课文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2)小鸟是怎样在这个“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其余问题则相机处理)

【设计意图】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读书时要学会提出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实施有效的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愉悦心理,感受到思维劳动的乐趣,学生就会在提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理解、感悟、探究、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课文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让学生用批注阅读法带着问题去思考,边读边在重点词句的旁边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学习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在理解中体会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出示句子:“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大榕树) ①师:理解“一株”在这里指什么。

②师:第一个“真”指什么(本来的),第二个“真”又指什么(确确实实)“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不可计数”可以换成什么词?(数不胜数、成千上万)

(2)出示句子:“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描写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句子,再让学生体会“卧”字仿佛让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最后出示这棵榕树的有关资料,让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榕树的大。 (3)教师出示第八自然段句子“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课件展示图片)

①理解“簇”字,感受大榕树的树叶很茂盛;理解词语“颤动”的意思是抖动。 ②比较句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a.“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b.“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第二个句子去掉“似乎”后意思还和第一个句子一样吗?(不一样,去掉了就变成真的一样,就不是作者要的那种带有神秘的,使人捉摸不透又让人浮想联翩的感觉。)

(4)学生讨论交流:巴金爷爷说是“颤动”,如果动了,可能是什么在动?(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到榕树的勃勃生机)

(5)让学生用一个词语给大榕树命名。(绿色的海洋、生命的赞歌、绿之树、绿色的生命树)

【设计意图】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阅读,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品读、理解、感悟,体会到榕树的茂盛,为鸟儿提供自由自在的生活空间和环境。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积累好句好段。

学生一步步感悟大榕树的大、美、茂盛时,再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感悟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并积累好句好段。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师结合板书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大榕树的写作方法。(课文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大榕树,抓住了大榕树的树干、树根的数量、颜色,写出了榕树茂盛的静态美)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强化字词句教学,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切实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教学设计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 (五)设计练习,迁移方法,读写结合

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六)总结、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学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学生背诵、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师: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他的想法是对的吗?小鸟又是怎样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教学总结】本教学设计体现了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认真读书、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从学情出发,顺学而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课文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让学生潜心会文,有感情地朗读,加上相机点拨,使学生在课堂中拓展思维,实现了课堂中师生、生生、文本的对话。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榕树的美丽、枝叶茂盛,还感受到南国风光的美好,使情感得到升华。 (责编 杨 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二三娱乐还为您提供以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统编版《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分辨课文中的事物与联想,并初步理解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末句中“鸟的天堂”为何加引号,深入探讨其深层含义。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谈话引入:通过师生对话,引入“鸟的天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布置读书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检查自学效果,确保学生对课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以“天堂”为话题,激发学生思考“鸟的天堂”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跟随巴金爷爷去探索“鸟的天堂”。 初读课文:通过讨论和初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鸟的天堂”实际上是一棵位于广东省的大榕树,感受其生机与和谐。 深入阅读:引导学生找到并仔细阅读描写大榕树的段落,从远到近...

统编版《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统编版《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鸟的天堂》中“鸟的天堂”的含义。探究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理解动物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教学内容 引导:简要介绍巴金及其作品《鸟的天堂》。提出问题:“鸟的天堂”为何被如此命名?探究“鸟的天堂”何以成为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难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远意义。 三、教学准备 师生合作收集《鸟的天堂》相关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和音像等。 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 总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预习任务,并汇报预习成果,提升自主学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引发想象:首先,让学生齐读课题“鸟的天堂”,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这个题目可能指代的含义。二、背景介绍 探究地点:提问学生“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并揭示答案——一棵大榕树。详细介绍大榕树:结合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这棵大榕树的具体...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要点如下:学习目标:深入研读课文第二、三段,了解作者描绘大榕树和鸟儿的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研读第二段:自由阅读:引导学生通过自由阅读,理解作者用“数不清”、“枝上又生根”、“斜躺”等词语描绘榕树的大和奇特。品读第8自然段:感受榕树的叶茂、叶绿、叶美...

鸟的天堂教案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

语文第17课鸟的天堂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二)整体感知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三)过程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①读准字音:“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我听《鸟的天堂》可能不下数十次,这一回在浙江省第二届“百课万人”创新教学观摩活动上听李海达老师的课,犹如一阵清风扑面而来,特别兴奋。教师对一篇使用了多年的教材的独特解读和独到处理,学生在课堂上感悟到的人文精神、迸发出来的创造潜能,都让我心悦诚服。虽然没有使用课标教材,却强烈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倡导...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