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为存在和不存在链转移剂时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了解本体聚合的原理,掌握本体聚合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体聚合是单体在不另加溶剂、介质下本身进行聚合反应的过程,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可以制得纯净的、分子量较高的聚合物。本体聚合中,随着转化率的提高,聚合物的粘度增加,反应产生的热量难于散发,同时由于粘度增加,长链运动受阻,使双基终止速率大大降低,致使聚合速率急剧增加而产生自动加速现象,这些都将引起分子量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产品性能。
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本体聚合可以制得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于有庞大的侧基存在,为无定形固体,其最突出的性能是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它的比重小,故其制品比同体积无机玻璃制品轻巧的多,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耐冲击强度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有机玻璃表面光滑,在一定的弯曲限度内,光线可在其内部传导而不逸出,故外科手术中利用它把光线输送到口腔喉部作照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电性能有两,是很好的绝缘材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进行如下聚合反应:
下图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聚合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图1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时间与转化率曲线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用量是:I. 2%; II. 1%; III. 0.5%; IV. 0.25%; V. 0.125%
聚合反应开始前有一段诱导期,聚合速率为零,体系无粘度变化。在转化率超过20%之后,聚合速率显著加快,而转化率达80%之后,聚合速率显著减小,最后几乎停止聚合,聚合配方中引发剂的含量,应视制备的模具厚度而定,一般情况如下:
1
厚度(mm) 偶氮二异丁腈(%) 1-1 0.06 2-3 0.06 4-6 0.06 8-12 0.025 14-25 0.020 30-45 0.005 本实验中,为了解决散热,避免自动加速作用可能引起的爆聚现象及单体转化为聚合物引起的体积收缩问题,所以一把都采用预聚合的方法,严格控制温度,使之安全渡过危险期;最后在较高温度下,继续完成聚合反应。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甲基丙烯酸甲酯 偶氮二异丁腈(重结晶)试管 三颈瓶 冷凝管 恒温水浴 四、实验步骤
准确称取0.03克偶氮二异丁腈(重结晶,重结晶方法可见实验十五),5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均匀,投入到10ml配有冷凝管与通氮气瓶的磨口三颈瓶中,开动冷却水,通氮气,采用水浴恒温,开动搅拌,升温至75-80oC,20-30分钟后取样,若预聚物具有一定粘度(转化率7-10%),则移去热源,冷却至o
50C左右,搅拌均匀。
取1.5×1.5厘米试管若干只,分别进行灌注,灌注高度一般为5-7厘米(灌注过多,压力过大,有可能使气泡不易逸出,留在聚合物内),然后静置片刻,或在60 oC的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或在室温中直至硬化,硬化后,在沸水中熟化1小时,使反应趋于完全,撤出试管,可得到一透明度高,光洁的圆柱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如采用玻璃板作模具,预聚液(转化率为8-10%)在55-60 oC水浴中恒温2小时,升温至95-100 oC1小时,撤去板后,可得到一透明光洁的有机玻璃薄板。 五、思考题
1.反应后期为什么要升高温度? 2.反应中为何要通氮气?
3.写出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反应历程。
参考资料
1.《高分子化学实验室制备》,E. L. 麦卡弗里著,科学出版社 2. 《聚合物科学实验》,E. A. 柯林斯著,科学出版社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