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理科学研究方法之课题论证报告

来源:二三娱乐


心理科学研究方法之课题论证报告

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兰海英 2008级4班

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比较研究

一、 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校扩招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大幅度增长。导致市场人才需求与供应严重不平衡,使得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在扩招的同时,国家就此政策逐渐从“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这意味着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生就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由于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变,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也发生着变化,其中择业效能感就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心理因素,对个体的职业选择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迄今为止,几乎所有择业效能感方面的研究都是在欧美进行的,尤其是关于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资料非常丰富而我国对择业效能感的研究甚少,我国有关择业效能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待完善。择业效能感也叫职业决策效能感。择业效能感是Betz和Hackett于1981年结合了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和Cites的职业成熟度理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择业效能感即个体对实现与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知觉。其操作定义包括个体对自身完成准确自知、收集职业信息、目标定向、制订计划、问题解决等所需能力的信心水平五个方面。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择业效能感的理论意义:择业效能感—择业行为启动的效标: 职业选择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一项尚未发生却是即将面对的事实, 因此,准备自己成为工作者并从职业世界中选择适宜的工作是大学阶段的重要发展任务之一 。就发展的历程观点而言,大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面临许多关乎未来发展的重大抉择,如继续深造,职业,人生价值,婚姻等。 作为一种行为的启动以及行为过程的维持,择业自我效能感,能有效预测大学毕业生生涯进入行为,Betz和 Hackett以及 Lent和 Havkett皆指出生涯自我效能源于自我效能,而凡运用自我效能的生涯领域的研究结果都统称为生涯自我效能 。大学阶段所面临的生涯发展任务是通过各种生涯探索活动或信息,增进生涯自我效能,逐渐澄清自我生涯发展方向,以订定具体的生涯计划和准备因此,对于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调查,可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及相关就业政策的形成及大学生就业行为的启动提供实证的支撑

4.择业效能感的实践意义 :研究表明,测量自我效能感比测量实际的能力能够更好地预测一个人对职业生涯的选择,因而也能更好地预测其事业的成功。 在中国,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处在起步阶段 ,方俐洛 凌文辁等认为,择业效能感是在择业过程中,个体对自身

选择能力以及基本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自我知觉 。克瑞特斯的职业成熟理论认为,择业评价有五个维度组成:准确的自知 收集职业信息 目标定向 制订计划 问题解决 各个维度的任务完成的好,就表明择业水平高。多角度探讨择业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发展性职业指导和咨询提供理论支持,为高校应届毕业生职业指导提供参考依据,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性建议,对大学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挖掘该群体学生的潜能,并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拥有适宜的择业效能感,成功择业就业。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 能帮助他们学会选择、 获得择业的能力, 并作出抉择 ,学会从学校到工作世界的转变,顺利地从职从业,取得职业上的成功,也使得他们个人的兴趣、特长和才能得到发挥,获得优良的生活质量 。

本文一方面对我国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进行尝试性研究 ;另一方面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为对象对象,了解分析该群体择业效能感的一般特点,并探讨其在性别、专业和等方面的差异。以便使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实施更有效的更为合理的职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能帮助他们学会选择 、获得择业的能力,也使得他们个人的兴趣、 特长和才能得到发挥,获得优良的生活质量 。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班杜拉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思想影响下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

国外研究betz和taylor与1983年合作编制出“择业自我效能量表”(CDMS),用于测量个人需要成功做出职业选择时的信念程度,CDMS的内容是根据crite职业选择过程成熟度中的职业选择能力部分编制的,包括5个内容,即自己我评价、职业信息收集、目标筛选、制定计划和问题解决。

Betz和hachett年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两性的择业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 择业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并不存在于所有的职业上, 男女生各自在其传统职业领域中表现出较高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

luzzo研究表明择业效能感与年龄无关, 而peterson的研究表明择业效能感与年龄成正比,cianakos的研究表明在校的成年人与年轻学生相比有更高的择业效能感。

在国内,彭永新、龙立荣等参照CDMSES,对学生进行的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出由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5个维度组成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姜飞月修订了CDMSES,并测量了大四学生的职业效能感,认为男生和女生的职业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低于男生。

李力; 贺香泓; 刘艳妹; 性别差异; 男、女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对574名大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排序一致,但在工资福利、自我价值实现等六个维度上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问题解决维度上,男生的效能感比女生要高,两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总体和其余维度均不存在明显差异;男、女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对各自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均有预测作用,但发挥预测作用的因子不同,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受专业及个人兴趣因子的影响较显著;而男大学生受工资福利因子影响较显著。

张海燕; 研究以烟台两所大学部分学生为样本,对择业效能感四个维度即性别、居住地、父母文化和职业及是否独生子女、学生干部等因素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与评述,并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建议。

陈克娥本文以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采用龙燕梅修订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已有的状态焦虑问卷对湖北师范学院四年级学生进行的测量为基础,一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和状态焦虑感的一般特点,并探讨了其在性别、专业和专业性质上的差异

表现;另一方面,研究了大四学生的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大四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专业和专业性质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2)大四学生的状态焦虑高于正常水平,存在显著的专业和专业性质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但男生的状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常模;(3)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4)以择业效能感为预测变量预测状态焦虑,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意义。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金额(元)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金额(元) 张彬彬、郑日昌自编量表对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其“中国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CDMES.C)包括四个维度:职业信息与技能、学绩、个性自我了解和社会支持,并用该量表比较了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有男生高于女生的倾向。 三、研究的创新

研究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择业效能的特点,在方法学上有所突破;还探索择业效能感与研究 四、研究方法

被试按经济发展水平,从东中西部分别

方法 本研究使用龙燕梅修订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

自评式的量表, 要求被试用5级计分方式: 即从 “根本没有信心 ”到 “完全有信心”,进行自我评定,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择业效能感水平越高 五、研究条件

(一)课题成员自身条件

课题组成员均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研究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是一支素质较高的学生队伍;课题指导老师研究经验丰富,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并在预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物质条件:

1、文献资源:我校图书馆拥有135万册藏书,各类期刊杂志齐备。我校计算机用户可以上网查阅中国期刊网、超星图书馆等重要电子资源的图书资料信息。同时,我校科技情报研究所与国外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国外查询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

2、已有的测量“择业效能感”的问卷量表 3、网络资源十分丰富

4、学校能给予经费,是研究顺利进行的保证

六、研究进度

1、准备阶段:(三个月)理论学习、课题申报、方案制定、开题论证。在开题之初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宏观的了解和把握,对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汲取其中合理的内容为我所用。

2、实施阶段:(四个月)资料整理、调查分析、发放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研究讨论、阶段总结。以便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交流、调整,让课题研究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

3,总结阶段:(三个月)课题总结、报告撰写。通过第二阶段的全面深入研究以后,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课题总结,写出具有一定水准的结题报告和理论文章,为今后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七、经费预算

1 2 3 4 5 6 资料费 数据采集费 差旅费 会议费 国际合作与交流 设备费 500 500 5000 500 0 0 7 8 9 10 11 合计 专家咨询费 劳务费 印刷费 管理费 其他 9000 1000 1000 500 0 0

八、参考文献

[1]张彬彬, 郑日昌. 5 0 7名理工科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现状 分析[ J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 O 0 2 , ( 11) . [2]郑日昌,张彬彬.择业效能感结构的验证性 因素分析卟心理科学,2002(1).

[3]胡艳红 刘 霞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比较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4)

附录: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

亲爱的同学:

你好!请认真阅读下面的陈述,按照你的真实情况回答。根据你所作出的回答,表明你有多少信心完成下列的每一项任务。将答案所代表的数字写在题前的括号内。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所得数据仅供研究之用,并将对你的答案绝对保密。请你尽可能快地选择答案,不要在任何一题上花太多的时间。我们需要你对问卷的第一印象,从现在起尽快地回答每一道问题。请不要遗漏任何题目,感谢你的合作和支持!

性别: 年龄: 专业: 是否为师范类:

1 = 根本没有信心;2 = 有很少信心;3 = 有中等程度信心;4 = 有较多信心;5 = 完全有信心

请评定你对自己完成以下事件的信心: ( )1 能够准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 )2 能够查出感兴趣的职业的信息

( )3 能够从所考虑的侯选专业列表中选择一个专业 ( )4 能够制定下一个五年目标计划

( )5 如果遇到所选专业方面的学习困难,能够作出要采取的措施的决策

( )6 能够确定自己的理想工作将是什么

( )7 能够找出一个职业在下一个十年的就业趋势 ( )8 能够从所考虑的侯选职业列表中选择一个职业

( )9 能够作出为了成功地完成所选专业而需要采取的措施的决策 ( )10 即使遇到挫折,仍然能够坚持致力于自己的专业或职业目标

( )11 能够明确在一个职业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 )12 能够弄清楚一个职业的人均年收入

( )13 能够选择一个与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相适合的职业 ( )14 能够准备一份好简历

( )15 如果不喜欢第一次选择的专业,能够改换专业

( )16 能够明确为了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打算牺牲什么和不牺牲什么 ( )17 能够和一个已在你感兴趣的职业领域里工作的人交谈 ( )18 能够在作出职业决策之后,不再担心决定是否正确

( )19 能够确认什么是和自己未来职业可能有关的人员、公司和研究所 ( )20 如果不满意自己从事的职业,能够更换工作

( )21 能够清晰地描绘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 )22 能够找到有关毕业院校的信息

( )23 能够选择一个与自己兴趣相适的专业或职业 ( )24 能够成功地应对工作面试的进程

( )25 如果不能得到第一次选择的专业或职业,能够认同其它一些合理的专业或职业来替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