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也说“经验”

来源:二三娱乐
文化广场

也说“经验”

马 兰

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中央新政策新要求下来时,有的人置之不理,并且振振有词:“我有经验”;工作出现失误时,有的人百般辩解:“我没经验”……在这些人眼里,任何问题讨论到最后,都可以归结为经验问题。经验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照此逻辑,只要解决了“经验”问题,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毋庸置疑,经验是个好东西。 “吾日三省吾身”,是君子的修身经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是文学家的写作经验;“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是军事家的治军经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政治家的治国经验……经验是智慧的结晶。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经验凝聚成了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总结经验也是每个人提高与进步的有效途径。对待经验,我们要正确分析、辩证看待,“一切按经验办事”和“打破一切经验”,都有失偏颇。把干不成事、干不好事的原因统统归结于经验,看似问题找得深,“一竿子插到底”,实则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王顾左右而言他”,既不符合常理逻辑,也无疑于解决问题,还容易遮蔽矛盾。因为很多问题的症结很清楚,或因能力不足、创新不够,或因责任缺失、不敢担当,或因精神萎靡、不思进取。但一把原因引向经验,问题就说不清了,责任就道不明了。所谓“具体变一般,责任全无关”。这种动辄归因于经验的做法,帮才具平庸者遮盖了缺陷,替“为官不为”者找到了借口,是一种转移矛盾、怯于担责的表现。若任由此“太极手”盛行,必然问题成堆、矛盾丛生。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地方和单位,工作上虽没有什么出色的成绩,但每到关键时候,却总能总结出很多“经验”来。这些经验从哪来的?不是干出来的,而是靠笔杆子和嘴皮子耍出来的。有的

前进论坛 / 2016.09

责任编辑 李墨洋是天才抄袭者,一旦发现报刊杂志或者电视网络上报道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便变通改造一番,把别人的经验移花接木在本地区、本部门;有的是空头理论家,经常坐在办公室搞规划、提设想,哪一天突然觉得自己有了好点子,不管它是否符合实际、行之有效,就马上来一番总结拔高、添枝加叶,生硬地将其上升为经过反复被实践验证的“经验”;有的善作无米之炊,什么工作也没做,就请“笔杆子”生编硬造,东拼西凑,无中生有,“经验”照样总结得有板有眼,活似跟真的一样。

那么我们该如何得出好经验、真经验?毛泽东同志说得好:“一具体就深入”。他说:“任何工作任务,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一打纲领比不上一个行动,从具体上干事,经验才有含金量。如果领导干部不接触、不处理、不解决具体问题,那么,再好的宏观思路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从具体上找原因,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能问题找得准、责任分的明,从而汲取教训、以利前行。

经验的形成,需要时间积淀。今天的先例终将成为往后的经验。摒弃旧经验、发扬好经验、创造新经验、推广真经验、严打假经验,社会风气就会焕然一新,政治生态就会山清水秀,中国这艘航船就会乘风破浪、稳步前行。

(作者:《前进论坛》特约撰稿人)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