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013/4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是旅游资源的是:
A.旅游饭店 B.上海的东方明珠 C.大型商贸会 D.蓬莱阁的海市蜃楼 2.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A.具有经济价值 B.可以开发利用 C.产生社会效益 D.对旅游者有吸引力 3.现代旅游活动包括的内容有:
①旅游观光 ②娱乐 ③游牧活动 ④购物 ⑤食宿 ⑥交通 ⑦通讯 ⑧疗养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⑧ 4.旅游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原因是:
①旅游业是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②旅游业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 ③物质生产部门是旅游业的基础 ④旅游业能提高人口就业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图,回答5-6题:
5.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 A.纬度低 B.地势高 C.雨季长 D.气温高
永定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它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土楼遍布该县的每个乡村,它们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据此回答7-9题。
7.永定土楼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D.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8.客家土楼是民居建筑,主要功能是居住,
但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这说明了旅游资源的:
A.多样性 B.非凡性 C.可创造性 D.永续性 9.客家土楼按旅游资源的分类应属于:
A.地文景观 B.遗址遗迹 C.水文景观 D.建筑与设施
1
10.客源市场评价的两个最基本的指标是:
①客源地 ②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
③游客量的季节变化 ④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黄山天下奇、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华山天下险。由此可见自然景观的美感是多方面的,但在自然景观构成中:
A.地貌是基础 B.水文是基础 C.植物是基础 D.动物是基础 12.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望夫石时写下的著名诗篇。据此回答13-14题。 13.对望夫石的观赏应:
A.置身其中观赏 B.在特定位置观赏 C.在高处俯瞰 D.适当距离仰观
14.诗人在游览该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欣赏该景观时:
A.领悟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
C.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D.充分了解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位于山西省中部略偏南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中国县城的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据此完成15-16题。
15.作为旅游资源,平遥古城有多方面的价值,其中它的________对吸引旅游者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
A.经济价值 B.美学价值 C.历史文化价值 D.科学价值 16..现在平遥古城一带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现代基础设施的建设对部分古建筑的破坏 B.滑坡 C.开采煤矿对古建筑的破坏及燃煤等引起的酸雨 D.水土流失 17.下列关于旅游规划基本要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规划理念新颖 ②旅游定位准确
③空间布局合理 ④内容体系完整 ⑤规划科学可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读下图,完成18-20题。
18.图中反映出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⑤土壤污染
2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⑤ 19.下列解决污染的主要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改用环保车如电瓶车 B.对旅游者发放垃圾袋 C.把垃圾运往旅游区外集中处理 D.禁止发展旅游交通 20.下列现象属于旅游活动对社会秩序冲击的是:
A.旅游者随意践踏、触摸、拍照 B.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过度开发 C.旅游者的捕猎活动和采集贝壳、珊瑚等
D.旅游者的活动占据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
21.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23.下列地形中发生滑坡、泥石流最少的是(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24.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25.2006年12月26日,中国台湾附近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此次地震广东、福建沿海均有震感,在这些地区此次大地震的震级是( )
A.小于3级 B.3—5级 C.小于7.2级 D.等于7.2级 26.台湾附近海域发生地震,该地震属于( )
3
A.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 C.大西洋地震带 D.东非裂谷地震带 27.常发生在黄河上游和下游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水土流失 C.地上河决口 D.凌汛 28.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防御洪灾的是( )
A.在河流上游滥伐森林 B.大规模地围湖造田 C.兴修水利工程 D.在分洪区种植粮食 29.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强冷空气南侵 B.冷锋南下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30.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①东部重于西部 ②夏季重于秋季 ③南部重于北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
④冬季重于春季 1 1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第二部分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有关天柱山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天柱山是以花岗岩为主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的峰林谷地和山间谷地内,林木苍翠,山泉淙淙,飞瀑倾泻;山上云团雾层时聚时散,飘忽变幻,山峰时隐时现,令人目不暇接。
材料二 下图中甲图为“天柱山对外交通示意图”,乙图为“天柱山景观图”。
(1)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分类,天柱山主要属于自然景观中的__________ ,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 。(4分) (2)乙图所示景观多见于________季。(2分)
(3)根据提供的材料,试评价天柱山的开发条件。(6分)
32.(13分)如图是扬州瘦西湖公园的一处著名景区“吹台”,又名“钓鱼台”。它是位于湖心的一亭,四壁皆门,三面为满月洞门,正洞呈正圆形,内衔五亭桥,横卧波光,若莲花盛开,五亭桥是瘦西湖公园的标志;南洞呈椭圆形,内收的湖畔白塔竖立云表,似春笋破箨。这一横一竖形成一幅构图殊异的美丽图景,景中有景,画中有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
(1)此图反映的构景手法是________。(2分)
(2)“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读此词后,你认为欣赏扬州瘦西湖之妙,何时去游览最好?(2分)
(3)五亭桥是借鉴北京北海的五龙亭之美景,但工匠并未照搬,而是独创地将桥、亭结合,形成亭桥,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段廊相接,桥亭秀,桥基雄,二者比例恰当,配置和谐。游客若要真正领略五亭桥蕴涵之美,应作什么准备?(9分)
33.读“我国洪涝和干旱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平原,此外_______________流域、_________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遭受洪涝灾害。(4分) (2)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____流域。(2分)
(3)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_______________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进退的异常变化,常造成旱涝灾害。(2分)
(4)为了减轻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7分)
6
怀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综合检测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A 16 D 2 D 17 D 3 D 18 B 4 B 19 D 5 B 20 D 6 B 21 C 7 D 22 B 8 C 23 C 9 D 24 B 10 A 25 D 11 A 26 B 12 D 27 D 13 B 28 C 14 B 29 A 15 C 30 A 第二部分综合题(共40分) 31.
(1)地文景观 美学价值(或科学价值)(4分) (2)夏(2分) (3)有利条件:
① 该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2分)
① 交通便利,通达性好;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市场距离小。(4分) 不利条件:
地区接待能力差。(2分) 32.答案:(1)框景
(2)夏秋季节的十五明月夜。
(3)查阅资料;了解景点的历史、景区的构景手法、景观特点;从而理解瘦西湖美在何处。
33.(1)黄淮海 长江中下游 珠江 四川
(2)华北 长江中下游 珠江 (3)东部季风 夏季风
(4)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排洪速度;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水位等;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滥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等。
7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