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节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熵增加反应 D、熵增加或者放热反应 2. 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而且△H>0的是( )
A、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铝片与稀H2SO4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3.反应C(s)+H2O(g)
CO(g)+ 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其它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
A、增加H2O的物质的量浓度 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4.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为( )
A.1.0×107mol·L1 B.1.0×106mol·L1 C.1.0×10
-10-
-
-
-
mol·L1 D.1.0×10
-
-12
mol·L
-1
5.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v(W)=3v(Z) B. 2v(X)=3v(Z) C. 2v(X)=v(Y) D. 3v(W)=2v(X) 6.下列物质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勒夏特列原理的是( )
A.合成氨 B.制硫酸 C.制氯化氢
-1
D.制纯碱 ; ②2H2(g)+
7. 已知:①2C(s)+O2(g)===2CO(g) ΔH=-221.0 kJ·molO2(g)===2H2O(g)
ΔH=-483.6 kJ·mol-1。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ΔH为( )
A.+262.6 kJ·mol1 B.-131.3 kJ·mol1 C.-352.3 kJ·mol1 D.+131.3 kJ·mol
-1
-
-
-
8. 纳米钴(Co)常用于CO加氢反应的催化剂:CO(g)+3H2(g)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H4(g)+H2O(g) ΔH<0。
A.纳米技术的应用,优化了催化剂的性能,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 B.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浓度减小 C.温度越低,越有利于CO催化加氢
D.从平衡体系中分离出H2O(g),正反应速率减慢
9. 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
c(OH)c(NH3H2O) A.c(NH3.H2O) B.c(OH) C.NH4+的浓度 D.OH-的物质
的量
10. 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B.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恒容时,温度升高,H2的浓
C.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D. 恒温恒容时,增大压强,H2的
浓度一定减小
二、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1. mA(g)+nB(g)
pC(g)+qQ(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 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反应,同时p mol C也断键反应
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⑥ 1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L-1 CuCl2溶液中含有的Cl- 数目为2NA
1B.1L0.1molLH2C2O4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4.48L SO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6NA D.3mol NO2与足量的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13.肼(N2H4)在不同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200 ℃时在Cu表面分解的机理如图1。已知200 ℃时:反应Ⅰ:3N2H4(g)===N2(g)+4NH3(g) ΔH1=-32.9 kJ·mol1
反应Ⅱ:N2H4(g)+H2(g)===2NH3(g) ΔH2=-41.8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过程①是放热反应、②是吸热反应 B.反应Ⅱ的能量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C.断开3 mol N2H4(g)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1 mol N2(g)和4 mol NH3(g)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D.200 ℃时,肼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N2(g)+2H2(g) ΔH=+50.7 kJ·mol1
14. 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在指定的环境下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 = 0的溶液中:Na+、K+、MnO4-、I-
B. 和Al反应能产生氢气的溶液:K+、NH4+、Cl-、HCO3- C.c(H+) 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 B. 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pH=7时,c(Na)=c(A)+c(HA) + -+ - + - -1 - -- 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 D. b点所示溶液中c(A)>c(HA) 16.亚磷酸(H3PO3)是有机磷水处理药剂的原料,有强还原性,容易被银离子氧化为磷酸。右 H2PO3、HPO3的图为向某浓度的亚磷酸中滴加NaOH溶液,其pH与溶液中的H3PO3、物质的量分数α(X)(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与整个物种浓度之和的比值)的关系。下列关于亚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2- A.亚磷酸与磷酸相似,均为三元酸 B.亚磷酸的Ka2的数量级为10-7 C.亚磷酸与银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pH为5~9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3+2OH-=HPO3+2H2O 2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第17题~第20题4个大题,共56分。 17. (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 实验 序号 A B C 参加反应的物质 实验温度/K 293 T1 313 KMnO4溶 液(含硫酸) V/mL 2 2 2 c/mol ·L 0.02 0.02 0.02 -1溶液颜色时所需时V/mL 间/s 0 V1 1 t1 8 t1 H2C2O4溶液 H2O 褪至无色V/mL 4 3 V2 c/mol ·L 0.1 0.1 0.1 -1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_____(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___,T1=________;通过实验____________(填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KMnO4)= 。 (3) 写 出 该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 (4)在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草酸溶液反应时,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某同学认为是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所致,重做B组实验,测定过程中溶液不同时间的温度,结果如表: 时间/s 温度20 21 21 21.5 22 22 /℃ 结合实验目的与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 是 。 (5)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的猜想还可能是_______的影响。若用实验证明你的 猜想,除了酸性髙锰酸钾溶液和草酸溶液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硫酸钾 B.水 C.二氧化锰 D. 硫酸锰 18. (14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0 2 4 6 8 10 回答下列问题: (1)亚氯酸钠用作纸浆、纸张和各种纤维的漂白剂,是一种高效漂白剂,主要原因是亚氯酸钠具有_____性。 (2)制备Cl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制备时可用S代替 H2O2,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但“吸收” 时却不宜用S代替H2O2,理由是 。 (3)可从“废液”中回收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结晶”后经过滤即可获得粗产品。 (4)测定某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准确称取亚氯酸钠样品mg,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 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稀硫酸(发生反应ClO24I4H2I2Cl2H2O,配成250 mL 待测液。移取25. 00 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molL1的Na2S2O3标准 22溶液进行滴定,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 mL(已知:I22S2O32IS4O6)。 ①移取25. 00 mL待测液的仪器的名称是 。 ②判断此滴定实验达到终点的方法是 ③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在滴定操作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此实验测得结果偏高,其可能的原因是 。 19. (12分)现有三个反应: 反应① Fe(s)+H2O(g)反应② CO(g)+H2O(g)反应③ Fe(s)+CO2 (g) FeO(s)+H2(g) ∆H 1 平衡常数为K1 H2(g)+CO2(g) ∆H 2 平衡常数为K2 FeO(s)+CO(g) ∆H 3 平衡常数为K3 在不同温度下,部分K1、K2的值如下: T/℃ K1 K2 700 2.38 0.80 800 2.56 (1)根据反应①、②、③推导出K1、K2、K3的关系式K3=______。 (2)要使反应①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右移,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填字母) A.缩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设法减少H2的量 F.设法减少FeO的量 (3)800℃时,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维持恒温,发生反应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n(CO)/mol n(H2O)/ mol 0 1.20 0.60 2 0.90 4 0.20 6 0.80 ①反应开始至2 min末,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反应在4 min末n(CO)=____________; ②800℃时,K2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③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40 mol 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_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0.(14分)砷(As)是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可以形成As2S3、As2O5、H3AsO3、H3AsO4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As2S3)制成浆状,通入O2氧化,生成H3AsO4 和单质硫。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该反应需要在加压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已知:As(s)+3H2(g)+2O2(g)=H3AsO4(s) ΔH1 2H2(g)+1O2(g)=H2O(l) ΔH2 22As(s)+5O2(g) =As2O5(s) ΔH3 2则反应As2O5(s) +3H2O(l)= 2H3AsO4(s)的ΔH =_________。 (4)298 K时,将20 mL 3x mol·L− Na3AsO3、20 mL 3x mol·L− I2和20 mL NaOH 1 1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3(aq)+I2(aq)+2OH−(aq)溶液中c(AsO4)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33−AsO3H2O(l)。4(aq)+2I(aq)+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溶液的pH不再变化 b.v(I−)=2v(AsO3) c.c(AsO4)/c(AsO3)不再变化 d.c(I−)=y mol·L−②tm时,v正_____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④ tm时v逆_____ tn时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④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_。 331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