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作文5篇
有些学生往往将写和改割裂开来,认为作文写完就万事大吉,至于改,那是老师的事,对老师批改后的作文也不去认真对待,往往是匆匆一瞥便束之高阁。要知道,文章写完还只能算是半成品,只有经过反复雕琢才能成为精品。所有的佳作,无不是作者用心修改的结果。《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写作必须不怕反复修改,必须修改十次二十次才行。”鲁迅的文章也是“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文章的修改如同揉面,揉的次数越多,才越有“筋力”;又如同拌泥,只有反复揉捏,烧出的瓷器才能均匀光洁。改既是写作的一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提高。多写又能勤改,才能“悟”出写作之道,写作水平才能得以尽快地提高。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文章修改的方法,姑且称之为“五字诀”,即“调、补、增、删、换”。
一、调
文章的修改,应本着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处后小处,先思路后材料,先内容后形式的顺序进行,而不要一下笔就被一些细枝末节牵制了注意力,如同雕塑、绘画,总是先有一个大体的轮廊,才去逐步细化,文章的修改亦如此。又好比带兵打仗,先要调兵遣将,排兵布局。所以修改的第一步,是要通过“调”使整篇文章的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之后再进行段内的梳理。通过“调”,使散乱的变得集中,混乱的变得清楚,上下不衔接的变得连贯。
不管是段与段还是句与句之间的调整,心中都要先装着一个明确的标准,才能避免盲目。比如记叙文,是按时间的先后,还是按空间位置的转换,是按人物出场的顺序,还是按先因后果;议论文,是按由总到分还是由分到总,段与段之间是按并列式还是递进式,诸如此类,都要先有
了明确的标准,再进行调整。
二、补
“补”主要是通过对疏漏、残缺之处加以补充,使文章更加全面完整。比如议论文,在阐述某个观点时,是否只分析了事物的正面、主流、成绩和长处,而没有辩证地看到其反面、支流、问题和短处,是否只有前因而无后果,只有伏笔而无照应,是否只见材料不见观点,是否有必要的中心句、点题句。同时,在修改时要注意用一些必要的过渡词,如“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反之”、“既然……那么……”、“不仅……而且……”,注意用一些过渡的短语。如“一言以蔽之”、“综上所述”,用一些过渡的句子或语段。这些必要的过渡,将使文章更加完整而严谨。
如果是记叙文,要看看那些表示时间推移、空间转换的词语有没有。如没有,恰当地补出来,将使文章线索更加清楚、层次更加分明。
其他如漏掉的标点、字、词、不完整的句子,也要边修改边补上。
三、增
废话连篇,内容空洞的文章恐怕谁也不愿看,只有内容具体充实,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谓“增”,即在修改时,通过补充一些材料,使抽象、空泛、言之无物的文章变得具体、实在,使单薄、无说服力的文章变得丰满、有力。比如记叙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地记“流水账”,自然乏味,我们就可考虑增添一些细节描写,使描写的对象更加清晰、丰满;或者增添一些描写角度,如写了视觉,还可以考虑从嗅觉、听觉等方面加以描写,以调动人们的想象,增强真实感;也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如果是议论文,看
你的论述是否充分展开了,材料是否充足有力,如果不充分、不充足。就需要“增”。
但增添的部分不是一种内容的重复、材料的堆集、字数的增多,而是要与上下文紧密结合,要与你的文章融为一个整体,是你文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添后的文章应该更加充实、鲜明、生动,如同一棵充满了活力的枝繁叶茂的大树。
四、删
契诃夫说过:“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本领。”古人也说过:“善改者不如善删,善取者不如善舍。”所以,我们在修改时,对那些重复、哕嗦、东拉西扯的语句要删,拖泥带水、可有可无、不言自明的句段要删,节外生枝、离题、跑题、与观点脱节、违背事实、明显不真实的语段和材料,不管多么精彩,也要删,某个事例已经把观点论证得很清楚了,多余的事例就要删去。
另外,在行文时往往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对自己熟悉的写得会更详细、更投入,冷静下来修改时才发现,某些不该展开的却写得太详细了。怎么办?只好忍疼割爱地删去一部分,去把那些该展开、该浓墨重彩的写详细,这样,你的文章才可能详略得当,看起来才“身材均称”。
有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初稿,可能是一篇没有中心、思路散漫之文,小删小改已没有多大作用,建议你最好是痛下决心,推倒重来,重新确立中心,对原稿中写得较透的,与中心有紧密联系的尽可能利用,而有些部分只好硬着心肠弃之不顾。也许你觉得这样做太麻烦,但这对你提高写作能力和认识水平是大有好处的,值得去花时间。
总之,“删”得合理,将使庞杂、臃肿、冗长、累赘的文章变得更加精练、简洁和流畅。
五、换
所谓“换”,就是将那些陈旧、平淡的材料换成新颖、生动的材料,将那些含混、笼统、易生歧义、晦涩难懂的句段换为更加准确、清楚、明快的表达。
修改时,首先要看看文章的材料是否典型、新颖,对那些陈旧、已被别人多次引用过的材料最好换掉,不妨重新从你的素材库中去搜寻,找出更加吸引人的更新的材料。当然,要想你的材料库有“源头活水”,必须加强平时的积累。如果语句单调乏味,可考虑变换一下句式,使之或整齐或活泼,也可考虑用上一些修辞,使之或具体生动,或幽默风趣,或含蓄曲折,别有情韵。
词句的修改不仅只是字句的改动,意思的更改,往往是思想、感情、认识上的一次提高。比如大家熟知的,诸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用“闹”换下原来的“浓、现”等字,就更能凸现红杏挂满枝头、
争奇斗妍的盎然春意,且动感十足、意态传神。再如大家熟知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等等,无不是经过多次的“换”,才有了这生动传神的“诗眼”。写诗如此,我们写作时对字句的替换道理亦然。
所以,修改时对词句一定要多琢磨、推敲,精益求精,使文章的表达更准确生动,有时精彩的一词一句,将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文章的标题也很重要。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如同人的眼睛,能使文章光彩照人、魅力四射,使人迫不及待地想一睹为快。所以,一定要精拟标题,给你的文章安上一双美丽的“眼睛”。
标点符号的修改往往被—些学生所忽视,要知道,那也是传情达意的—部分,同样需要推敲、选择。上面所讲的“五字诀”,在文章修改时往往要综合加以运用。比如读起来比较拗口、听起来不顺耳的句段要改得顺畅、入耳,可能既要“调、补”,也要“增、删”,还可能要“换”。
总之,我们通过“调”,使混乱的更加清晰;通过“补”,使残缺的更完整;通过“增”,让单薄的更充实;通过“删”,使繁杂的更简洁;通过“换”,使含混的更准确。这样,在文章的修改中,通过用心反复地“调、补、增、删、换”,你的文章将变得越来越清晰、完整、充实、简洁而准确。
文章改好后,还要养成重新抄写的习惯。抄写不仅会使文面看起来更整洁美观,也是对思路的再一次梳理——在抄写时,往往还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一篇文章,只有经过了“写——改——抄”,才算是一次完整的“作文”,坚持下去,能力水平自然能得以较快的提高。
修改作文三:《乡村四月》改写2篇(细改作文带评语)
《乡村四月》改写2篇(细改作文带评语)
许斐琪
《乡村四月》是宋代的翁卷写的,里面描述了乡村四月和城市四月与众不同的情景。——题记
一
乡村的四月可美了,在那儿,绿色犹如没有边际,一直延伸到各个方向。当然,这种绿色并不单调。有碧绿、新绿、深绿、青绿……在每根青草的附近,都有一朵朵娇嫩的花儿,它们带着害羞的抬起了它们的头,好像在跟我打招呼。不过它们害羞归害羞,本身缤纷的色彩可是将我给陶醉了。粉的,蓝的,黄的;纯洁,娇小,鲜亮;那么多,那么密,那么辽阔。它们只比青草矮几毫米,好像只要稍一使劲,就会齐刷刷地超过青草,绽放自己最夺目的光彩。
走进任意一个村庄,里面的风景都可以算是桃源仙境。刚进门,成排的桃花绽开了自己美丽的笑脸。它们粉红粉红的,好似小朋友们可爱的脸蛋。中心的那一点点深粉,成了它的特色。那深粉仿佛在微笑,仿佛在说话,又仿佛在用眼神表示欢迎。一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会上前打招呼,以示自己对外地人的友好以及热情。缓缓地在村庄中行走,这种感觉,让人惬意。绿茵茵的草地,踩上去软绵绵的。简直比最豪华的波斯地毯还可爱。
抬起头,瞻仰着美丽的天空,它仿佛是一块毫无瑕疵的蓝宝石,除了其中白花花的云朵是它的伙伴,就几乎只剩下它,在绽放自己的奇特之处。
天上的云朵,随着微风,慢慢移动。它们洁白无瑕,却又变化多端。它们白得没有丝毫的瑕疵,仿佛是这世上最纯洁的。有时它们很静,只是慢慢飘浮。但有时这并不代表它们一直都这样,比如,此时。
云还是那么的白,还是那么的可爱,还是那么的纯洁。可现在它慢慢的开始变了。
天上,一朵好似小狗的云朵,突然“加速”向前,融成一片硕大的白云,接着,许多白云也开始加速,与别的云朵融合。这下,云朵之间可才算得上是精彩。有的像凶猛的大狗,有的像威武的狮子;有的像高大的橡树,有的像茂盛的榕树;有的像高贵的牡丹,有
的像朴素的水仙;有的像欲飞的蜻蜓,有的像展翅的蝴蝶……
一颗金色的光点缓缓从东边升起,它把温和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照耀着我们。它,便是太阳。
阳光洒在身上,非常舒服,这一点点的阳光正在一点点的上升,它过于耀眼,让人看不清它。太阳,就是这般的神秘。
二
走进稻田,辛勤的农民伯伯们正在插秧。绿油油的秧苗可爱极了,一颗颗长得跟草似的,可只有农民,和一些这方面们,比较了解的人才知道这就是粮食的根源。
秧苗长得很普通,可它的种植方法,可是非常复杂的。
想要它长得好,必须早早地选出合适的种子,放到家里的水中浸泡。等到了清明前后,就把它们撒在秧田里。再过一个多月,一株株秧苗都长的一根筷子那么长了。再把它们拔出,洗干净,因为怕秧苗出不了土,所以分成三个指头大小的一捆捆,插在田里。而现在,农民伯伯们,都在进行最后一步——插秧苗了。
在田里,一片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它们有着金色的花,绿绿的叶,碧绿的花苞。这一片美丽的风景画,也成了乡村的特色之一。
在麦田里,有着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麦子,它们看上去可是形态万千。有的歪着头,好像在和其他麦苗在说悄悄话;有的挺直身板,好像在想:我一定要结出麦子,给农民伯伯们。;有的连身子也歪了一点儿,好像想看看前面有没有什么新鲜事儿……
乡村四月,你真美啊。总评:你这篇文章的确有很多可以称赞的地方。首先是写得细腻,像文中将花儿、草儿、云彩、育秧插秧等写得很详尽,而不会一笔带过。其次,文章中运用了很多的比喻、拟人等修饰手法。可见你非常用心。但是你没有抓住主要的进行描写,而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难怪你对我说,你写文章停不下来。写文章时内心一定要先有框架,哪些是主要的,哪些要突出,哪些要进行详写,而哪些应略写,哪些甚至可以不写都要心里有数。
在这篇文章中,你可以想一想,《乡村四月》这首诗中主要是哪几样?你在改写的过程中写到了吗?是改写就不能完全改变文章的内容。
献花:22朵
送她鲜花
扔蛋:37个
砸他鸡蛋
getDigg;
上一篇:《乡村四月》改写
下一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400字:乡下人的生活
修改作文四:改变_关于自我改变的作文450字
改变生活首先要改变自己,不能适应这种改变的人又怎能获得美好的生活呢?
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因为他们家实在是太穷了,只是靠卖废品来维持生计供他们读书。毕业后,哥哥决心去外省闯出自己的天地。可弟弟却因为害怕社会的险恶而留在家中。三年后,哥哥事业有成,开着豪车衣锦还乡接二老去城里享清福,可弟弟却起着破三轮车挨家挨户的捡废品。
有位名人曾说过:“改变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付出代价是不会改变的。”是啊!外出打拼的三年来,哥哥肯定饱受痛苦。当自己失败、落魄的时候遭人白眼,父母也没能在身旁安慰;成功的时候,心中的喜悦无人分享。夜晚,一个人待在家中,忧郁的思乡情和心中的孤独感涌上心头。白天,却要装作社会精英,努力不让别人看到自己心中的软弱。身在异乡,思念亲人。这种苦只有自己知道,无论在衣锦还乡是多么风光,多么惹人眼红,那就承受了多少痛苦。但唯有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而弟弟,这些年来留在故乡。成日捡废品,骑三轮车,每天都还要为吃的发愁。过了十几年,以后还要继续过下去。为了保护自己,无法改变生活。
每个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但只有改变自己靠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的改变生活。
修改作文五:步行松山湖细改作文
步行松山湖细改作文
这个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等一些人,去步行松山湖。
松山湖总长四十多公里。光是骑自行车就要骑好几个小时,更别说步行了。当然我们
并没有走完,而只走了一半多一点。
松山湖的景物可美了,就说树吧。那里的树千姿百态、形态万千,高的高,矮的矮,所以我们来到了松山湖。
早上,我们吃过了,就去接别人了。接完了就去和妈妈她们会和了。
终于,我们出发了。本来想骑自行车的我,打消了念头,因为人真的好多,很容易撞到人,所以我才打消了念头。
出发后,不一会儿我就热得要命,让爸爸在便利店里买了一个雪糕,在前面的一个大庭子里吃。
过了一会,我们终于休息了。可是有几个人在捣乱。我们本来不想走了,可我的侄侄要去找火车,谁不找,他就和谁急。所以我们又出发了。
我们终于“长眠”了。我和爸爸在玩“登山旗”,爸爸用树枝在地下画了一个图,和我一起玩,玩了一会儿,就又要去玩爬树。过了一会儿,我突然听见有人叫了一声:“啊!”我很好奇原来是刚才从树上掉下来了一只蜥蜴,用飞快的速度爬了上去……
步行松山湖真累啊!就像保唐僧西天取经,走了十万八千里路似的。
总评:你这篇文章写得条理不是很清楚,重点不突出,心中没有一个谱,就像“猪八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到哪”,这是不行的。你这篇的文章的重点应是你步行松山湖时所看到的景色,你看到那些美景后你的内心活动要写出来,其余的都是多余的,应少写或不写。如何写好景色呢?我不是说过吗?要揉时想法,人的想法是有无限性的,是一口
永不枯竭的源泉。还有你要写好语言,没有语言,场景动不起来的。
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什么是读者意识呢?就是要注意你所写的句子读者看了你的文章,看了你的句子会不会明白呢?会不会跳跃性过大呢?会不会过于啰嗦呢?写文章时经常往这方面考虑,你的习作水平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的。东莞市东华小学 张春灶
你也可以投稿免费改作文 张春灶老师简介献花:19朵
送她鲜花
扔蛋:4个
砸他鸡蛋
getDigg;
上一篇:我们去春游细改作文
下一篇:小猪存钱罐
张老师个人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