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确定“十一五”规划水利发展十大目标

来源:二三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 四川水利 2006.No.1 信息化。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 恕诚表示,“十一五”时期,我国水利工作将努 ——我国1/10国土已完成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重大进展。新中国成立 以来,全国累计完成水lt流失综合治理而积92万km , 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 题,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进一步推动依法治水 tt前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明确了“十一 约占国土面积的近1/10,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累计 达到36万km 。 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说,“十五”时期,我国通过 封育保护、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全国综合防治水土流 失54万km 。其中综合治理24万多km ,封育保护面积 6o万km 中有30万km 达到初步修复。在25个省区市 的950个县实施了封山禁牧,其中北京、河北、陕西、 宁夏、青海全境实行封山禁牧,在三江源地区开展预防 保护工程。 与此同时,我国加强了水土保持执法监督,审批并 实施水土保持方案20多万个,开发建设单位投入水土 流失防治经费600多亿元,有效防治了开发建设中的水 土流失。尤其是在2004年,全I 共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 土保持方案超过2.1万个,涉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9O24km ,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资金375亿元。全国累计 在7000多km的公路、l万多km的铁路建设中实施了水 土保持防护工程。 我国确定“十一五"规划 水利发展十大目标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2005年12月l7只举行的全国 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宣布了“十一五”期问我国水利发展 的卜大同标: ——健全和完善大江大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建立 洪水管理制度。确保大江大河、人型和承点[f】型水库、 大中城市及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多年 均洪涝灾害损 失率降低至1.0%以下。 ——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 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 ——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000万hm ,灌溉水有 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由173m 降低到120m 以下。 ——在充分挖潜的基础上,新增年供水能力400亿 m 。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56%提高到60%,城市 主耍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水生态系 统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 ——净增有效灌溉呵积200万hm 。水土流失面积 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36%降低至34%。新增农村水电装 机1500万kW,建设400个水l 农村电气化县。 ——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囤情的比较完锊的水法规 体系,水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水利社会管理 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完成主要江河水最分配方案,初步建立国家水 权制度,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科技对水利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构建与经济 社会发展村1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初步实现水利 五”时期我国水利发展的十大目标和十项重点任务,其 巾提出要“加强水利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争取在2010 年初步完成水法配套法规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基本建立 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比较完备的水法规体系”。 工作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继续加快水法配 套法规建设,将中央关于解决中国水问题的各项政策措 施制度化、法制化,并m闰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要更加 重视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公Jt-/] ̄.务、水权水市场和可 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立法。按照五中全会重申的2010年形 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修订水法规体 系总体规划。修改《水土保持法》,制订《节约用水管 理条例》、《水功能区管理条例》、《地下水管理条例》、 《水文条例》、《抗旱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 等水法和防洪法的配套法规。加快流域立法,推进地方 性水法规建设。 二是要严格水行政执法,切实加强涉水事务的社会 错理和公JJ 服务,使各项水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促进经 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 设。重点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建立健全预防为主、 预防与调处棚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下大力气解决 水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推进水利系统综 合执法。会同在部内有对外执法职责的司局和流域机构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起以制定省际边界水事矛盾 敏感地区水利规划和建靠边界水事活动规约与协商机制 为j三要内容的水事纠纷预防机制。分轻重缓急,有计划 有步骤地完成令周水事矛盾焦点地区省际边界河流的水 资源开发、利用和河道整治规划的编制。 三足以规范水利行政审批为重点,推进水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对各种水事活动和涉水事 务婴更多地运朋经济祀法律手段加强管理。继续清理和 进一步规范水利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建立定期评估水 利行政审批和许可项日实施情况的动态评估机制。积极 推进对取 肖和改变管理方式的水利行政审批项目的后续 管理。完成涉及水行政许可的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 理及制定或修改工作,加快制定水行政许可的配套制 度。 叫足建立健全水权制度,落实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 棚结合的水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流域管理体制改革。研 究制定《水最分配暂行办法》、《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实施 办法》、《水权转让管理办法》以及初始水权登记制度、 生态川水管理制度等水权制度体系中起支撑作用的制 度。研究提出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 竹理体制建 的思路、原则和途径,明确流域与区域水 倚理的 权划分。 五是制定并实施水利“五^”普法规划,明确普法 I-t标和要求,进一步增强水利系统干部职 特别是领导 f: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强化全社会的水法 制意识。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