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2019年第18期
智慧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武 迪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 100007)
摘 要:智慧企业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基于此,笔者采用文献研究、实际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从智慧企业现有的研究及实践成果入手,总结提炼智慧企业的定义及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慧企业;标准体系;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9)18-138-03
Research on 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Enterprises
Wu Di
Abstract: Intelligent enterprise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Based on this,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Beijing 100007, China)
the author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cas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starting from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basis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building standard system of smart enterprise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intelligent enterprise; standard syst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actical results of smart enterprises, summarizes and refines the definitio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enterprises, and on this
0 引言
自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文件,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标志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万物互联网时代[1-4]。智慧工厂、智能制造、智慧企业等系列提法成为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逐步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深刻体现。
2016年7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服务业网络化转型,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在推进三大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战略意义。实现两化融合、农业现代化以及服务业网络化,主体是企业以及围绕供应链的企业集群。智慧企业作为信息化在三大产业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企业信息化经历财会电算化、办公自动化等后的高级阶段,是未来发展的方向[5-6]。
行研究的各方,由于角度不同,对于“智慧企业”的研究重点和定义差别很大。本文以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出发点,结合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等对智慧企业的研究现状,将智慧企业定位为“互联网+”新形势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以实现两化深度融合为终极目标。
本文尝试着给出智慧企业的定义:指通过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系统管理理论,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深度融合,实现内外部资源智能调配、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精准、敏捷、前瞻的决策和风险管控,以应对未来日益复杂、快速和多变的商业环境。智慧企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引入企业的各个领域,实现各业务流程单元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互联、共享和协作;企业具有一个全面智能感知的综合信息化运行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决策支撑;实现以数据为核心构建企业的运营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系统管理理论结合,从计划管理、目标管理过渡到自动管理。
1 智慧企业概念及特征研究
通过以上文献研究及企业调研访谈发现:对智慧企业进
作者简介:武迪(1991—),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服务、服务质量、软件能力评估。
— 138 —
2019年第18期
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人工智能与识别技术
基于智慧企业的内涵和外延,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从硬件与网络、平台、应用、运营等方面,提出智慧企业框架图。其中,硬件与网络层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电信设备等;平台层包括云平台及数据平台建设,数据平台需要完成对数据的采集、清洗、存储、分析及可视化工作;应用层包括智慧企业应用APP、企业OA系统、数字图书馆、数字仓储、ERP等;运营层包括商业智能、智能投资、决策机器人等。各层级建设需要与企业战略、文化、制度、治理、及信息安全建设要求相匹配,同时分析处理通过外部网络、传感器等获得的感知数据,并最终实现与商业用户、供应链及产业链等外部商业环境的互联互通。此外,企业的正常运作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关乎其生存和发展,充分依赖数据的智慧企业建设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方面的保障。
确的。再次,为描述智慧企业标准之间的关系提供轮廓参考。在智慧企业标准体系中,将采用层次关系归类的方式,将需要制定的标准归类到不同的专业(或特定的服务)领域,从而能直观、简洁地描述标准的核心内容,并初步描述各标准之间的关系。最后,确保成体系、成系统地开展标准研究制定工作。智慧企业标准体系设计将从基础、技术、管理、配套支撑以及行业应用等方面考虑,先全面覆盖再聚焦。同时,基于国内对智慧企业概念不统一以及智慧企业信息化运行平台在智慧企业建设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优先开展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制定工作。
2.3 智慧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原则
标准体系是一种由标准组成的系统,为了实现系统的目标而必须具备一整套具有内在联系、科学的有机整体。标准体系内部各标准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逻辑组合,而不是杂乱无序地堆积。智慧企业标准体系的研究坚持目标明确、整体协调、动态开放的原则。研究智慧企业标准体系的目标是按照科学的分类体系指导智慧企业标准化工作成体系成系统地开展,解决智慧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从而降低智慧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使标准化工作发挥最佳效益。
构成智慧企业标准体系的各标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相互补充,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标准是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的综合反映,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产水平也不断提高,所以标准也要不断提高水平、拓宽领域、不断更新。智慧企业标准体系的研究及建设必须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且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相关标准相互作用,交换信息。
2.4 智慧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步骤及框架
从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智慧企业的实现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概念未达成共识,对什么是智慧企业,如何实现智慧企业缺乏标准参考;各种面向智慧企业的产品缺乏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数据接口,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面临挑战;对如何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智慧运作缺乏规范和实施指南;由于行业差异,需要为智慧企业在典型行业的应用提供标准指导。
基于以上分析,构建智慧企业标准体系框架分为3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智慧企业的定义、特征及框架,从而界定智慧企业标准化的内涵和外延,识别智慧企业现有和缺失的标准,认知现有标准间的交叉重叠关系。第二步,在深入分析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综合智慧企业框架各层级及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智慧企业标准体系划分为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配套支撑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5部分。第三步,对智慧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分解细化,进而建立智慧企业标准体系框架,指导智慧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标准立项工作。智慧企业标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2 智慧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思路
2.1 智慧企业标准体系建设需求分析
第一,建立智慧企业需要一系列信息技术标准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的支持。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企业信息化发展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第二,建立智慧企业需要一系列信息化运行平台标准的支持。信息化运行平台是企业实现“智慧”的重要工具,制定统一的平台标准,明确数据规范、接口规范等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数据的收集、流通、处理、分析,也有利于企业与供应链、产业链等外部商业环境的互联互通。同时,建立智慧企业也能为产业规范提供抓手。第三,建立智慧企业需要一系列管理标准的支持。企业运行包括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和营销等核心业务环节。“智慧企业”是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核心业务环节上,全面整合利用企业信息资源,构建新型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为企业运行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信息,从而满足企业发展转型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需求,最终实现企业向智慧化加速跃升。第四,建立智慧企业需要一系列行业应用标准。不同行业存在一些差异,“智慧企业”标准建设最终要应用于实践。面对不同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标准建设指南一方面有利于标准体系更好地实施落地,另一方面可横向对比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能力差异,发现薄弱环节。
2.2 智慧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目标
首先,为描述智慧企业的内容提供基本参考,从另一个角度描述智慧企业的内容。其次,明确智慧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内容和目标。智慧企业标准体系中的重点标准定位及主要内容是开展智慧企业标准研究制定工作中需要首先规定和明
— 139 —
人工智能与识别技术
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2019年第18期
图1 智慧企业标准体系框架
基础标准是用于统一智慧企业的术语、相关概念及模型,为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主要包括术语与定义、参考架构和成熟度模型等方面的标准。管理标准用于规范智慧企业相关的管理活动,为实现智慧企业提供指导,主要包括智慧企业运营管理规范、IT治理规范、数据治理规范等方面的标准。技术标准用于指导智慧企业信息化运行平台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内外部资源智能调配、业务流程优化再造等效果,主要包括智慧企业信息化运行平台规划设计规范、系统建设规范、数据规范、接口规范和功能要求等方面的标准。配套支撑标准用于辅助实现智慧企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等作用,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标准、物联网标准、云计算标准、大数据标准和人工智能标准等方面的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用于指导智慧企业在典型行业的建设及应用,突出行业特点,可采用“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的工作思路,首先制定制造业智慧企业应用指南。
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智慧企业不失为一个重要抓手。构建智慧企业标准体系将有利于帮助企业自身建设,为智慧企业的普及以及推广起到重大引领与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龚炳铮.关于发展我国智慧企业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4(12):64-71.
[2]张晓东,朱占峰.智慧企业建设的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4(2):62-65.
[3]李后强.智慧企业就是会思考的企业[N].企业家日报,2016-12-14(001).
[4]林碧容.浅谈智慧企业建设方案[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7):94.
[5]涂扬举.建设智慧企业 推动管理创新[J].四川水力发电,2017,36(1):148-151.
[6]毛艳华.智慧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3(7):77-83.
3 结 语
随着各类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突破,智慧企业的内涵与成果必将在企业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在目前大力推行信息化
(上接第137页)志,2016,35(2):70-74,79.
[11]宁璐.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中的功能体现北京农学院图书馆[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192-194.
[12]李爱军,刘琳.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以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4):69-73.
[13]胡泊,海金梅.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资讯,2016(21):147-151.
[14]https://sslvpn.bnu.edu.cn/content/,DanaInfo=www.lib.bnu.edu.cn.
[15]于卫华,李书宁,于静.加强图书馆知识服务内容嵌入院系学科服务——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2):167-171.
[16]王国强,耿伟杰,王元锋.嵌入式人脸识别技术在图
书馆的应用[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4):71-95.
[17]秦鸿,李泰峰,郭亨艺,等.人脸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6(6):49-54.
[18]张东.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中的人脸识别技术[J].科技与管理,2014,16(4):65-67.
[19]Pande,Suyog V,Yelane,Amar A.RFID Based Library-Efficiency Personified[C]. 2015 5th Nirrna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NUICONE):Nirma University Internation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2015:41-45.
[20]何兆冠.基于RFID技术构建智能化图书馆系统[J].当代图书馆,2019(2),15-19.
[21]张斌.用微信助力图书馆的自助流通——浅谈“互联网+”和RFID技术背景下的流通技术升级[J].福建图书馆学刊2019,2(2),57-59.
— 14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