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继鹏
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20年第5期
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 戴继鹏
现代教育技术的载体是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可以将声音、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在课堂上使用,让学生更加方便观看理解课本的知识内容,对知识的兴趣更高,这是多媒体技术的有利的一方面。然而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会把传统的教学板书板画板图给忽视,传统的“三板”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笔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课本的知识有更好的记忆。当然“三板”教学在应用中对老师来说比较有挑战性,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特别是高中地理学科在绘图方面的要求更高。所以在我们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上要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三板”进行融合,发挥两者的优势,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缺点
首先多媒体技术包含的内容是传统黑板所不能呈现,里面有图片、声音、视频等,便于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来了解知识内容,但是因为要表达的内容过于丰富多彩,可能会出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课本的重点内容,如果不是自己制作的课件而是在网上查找来的课件资料,可能会出现对课件内容没有深刻理解,课件结构没有很好地把握,就会出现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学生没有更好的理解教材的内容,课上得很热闹,学生听得也很开心,但是考试起来不知道怎么复习。
其次我们如果认为做出好的精彩的课件就可以上好一堂课,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来修饰课件,查找大量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在音乐选择和画面上下功夫。教师不再用精炼的语言进行讲解,而是用多媒体技术来代替我们讲解灌输。如果我们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的力量,只关注教了多少东西,没有重视教的内容完整不完整,学生掌握得牢不牢靠,教的方法科学不科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流畅不流畅,这些我们都将无法准确了解,很容易会忽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对知识的呈现是比较复杂多样的,课件往往知识量大,教师很容易按着课件讲解,比较轻松,但是学生要接受需要时间,这样我们要注意课件内容的呈现不能过多过杂,要保证学生的可接受性,让他们不要过于渡累,不会出现因为内容太多而放弃记笔记。依赖老师的讲解,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不利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讲解什么知识时,呈现出的内容容量比较大,而且呈现知识是暂时性的,学生要做笔记起来比较难,没有重难点区别,会使得有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不够深刻,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再加上多媒体它可以呈现大量的知识,老师喜欢加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学生的负担比较重,不容易消化本节课的内容。
所以,多媒体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反思,说明了我们的教学方式不能只依赖现代化教学方式,而是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三板”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传统“三板”教学的优点
1. 运用“三板”呈现知识脉络
经过我们老师精心设计的板书,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准确把握教学知识的教学目的和重点。用板书、思维导图来表达地理知识体系,突出教材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发散思维的开发,有利于他们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对课后的复习很有帮助,可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关于对板书的脉络制作,教师精心地准备可以帮助学生很好掌握教材的知识构造,运用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三板”教学对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教师需要掌握“三板”教学能力。
2. 运用“三板”教学,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
通过“板图和板画”的培养,训练,我们的学生可以在平时做题的时候绘制一些地理简图,提高学生做题解答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自己动手画地图,加深学生对区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
所以,针对多媒体教学的缺点和传统“三板”教学的优点,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对两者进行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不能产生对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性,也不仅只使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运用新技术,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用一些新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以下是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和“三板”的融合案例。
例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本案例在设计中,我们教师如果可以利用多媒体指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之后,可以边讲边画边写,使用简明的板画板书,让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清晰明了,形象深刻,学生也掌握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如果在考试中学生可以简单地绘制出这个模式图就可以帮助他解题,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这个板书既有知识的生成,又能体现明确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让我们教师能够意识到,单纯地利用现代教学或传统教学方式,并不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地理,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地球的公转的地理意义》这节课里面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的考点。
考纲要求我们的学生会绘制黄赤交角,找出它的规律,这个角是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夹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黑板上绘制出来比较难,要是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让学生很好理解。
比如,太阳周日视运动常常要求考生要结合自然现象或社会实践活动,要是我们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里面的一些图片和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可以更好地理解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变化特点,以生活的一些具体实例来讲解,然后教师在绘制简易的图,边绘制边讲解,学生要掌握图的绘制,多媒体技术和传统“三板”缺一不可。
以上的例子都是以多媒体技术和“三板”的有效融合,提高了我们的教学的效率,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帮助非常大,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几乎都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认识高中地理的重点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好掌握,比如:天气系统与天气这部分内容中,冷锋过境
的过程,通过动画模拟观看,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一些天气的变化情况,学生很好理解了冷锋过境过程的天气变化情况。
总结在教学中的经验,我们要把多媒体技术和“三板”教学都应用起来,两者融合,可以让高中地理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得到解决,学生在高中地理中对图表的使用没有像以前那么难,可以让学生对地理图表不再头疼,教师对两者的融合很关键,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好好准备课件,要做出精炼简洁的课件,而“三板”教学的基本功要扎实掌握。做到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 “地理课堂信息技术与三板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2018101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