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质量相关文献综述
作者:赵东
来源:《时代经贸》2015年第01期
【摘要】盈余,作为公司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一种重要会计信息,一直受到资本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的广泛关注。安然会计舞弊案以来,相关研究由“盈余数量”向“盈余质量”转移。本文将对盈余质量做出相关文献述评。 【关键字】盈余;盈余质量;度量 1 引言
FASB在SFAC NO.5中指出,与净收益一样,盈余是衡量一个会计期间经营业绩的一种方法,但并不包括在该期间确认的对某项会计调整所产生的累计影响。在实务中,我们把净收益、净利润、净损失作为盈余的替代变量,但盈余与净收益或净利润有所区别。从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银行提供贷款到监管者对上市或退市资格的认定,均需会计盈余信息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之一。安然会计舞弊案以来,相关研究由“盈余数量”向“盈余质量”转移。 2 盈余质量及其决定因素
盈余质量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体现,它是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利用盈余信息做出相关正确决策的基本保证。Dechow、Ge和Schrand(2010)对盈余质量研究领域的300多篇文献进行了综述,认为较高的盈余质量是指提供了与特定决策者制定的特定决策相关的关于企业财务业绩特征的更多信息。特定决策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监管者、企业员工、客户、供应商等,不同的决策者需要的盈余信息不尽相同,不同的决策者对盈余质量的判定标准也不同。 现有的研究文献关于盈余质量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特征、会计实务、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外部审计、资本市场动机、其他外部因素。
1、企业特征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企业业绩、债务契约、企业增长与投资、企业规模等因素对盈余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业绩水平偏低的企业为了迎合投资者预期或者达到某种盈余目标可能通过会计手段调增盈余,因而降低了盈余质量。如果企业业绩逼近债务契约条款的约束,管理层也会通过操控应计利润或者出售资产来避免违约。经验研究表明负债水平较高的企业其盈余质量各项指标均有低质量倾向。经验证据还表明企业销售或净营运资产的增长与盈余质量的诸多代理变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与一些盈余质量指标存在微秒的联系,规模较大的企业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成本较低因而具有较高的盈余质量。
2、会计实务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现有文献主要包括:会计政策、会计假设和会计估计等会计选择对盈余质量的影响;财务报表项目分类和中期报告等其他会计实务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因素主要包括董事会特征、内部控制程序、管理层持股、管理层薪酬、管理层更换等。董事会特征和内部控制程序通常被视为限制或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机制,因而提高盈余质量;而管理人员持股、管理人员薪酬通常被看作盈余管理动机,因而降低盈余质量。
4、外部审计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外部审计可以通过减少有意或无意的误报来提高盈余质量。但审计师的这种作用取决于审计师发现重要误报的能力和揭发盈余误报的动机。前者又取决于审计效率和审计师付出的努力,后者又取决于诉讼风险、信誉成本和审计师的独立性等因素。
5、资本市场动机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公司在融资前后可以通过会计选择调整报告盈余进而影响资本可得性和融资成本,但会计选择的变更会提高诉讼风险。大量盈余质量文献探讨了这种成本-利益的权衡。
6、其他外部因素对盈余质量的影响。资本充足率要求、政治进程、税收政策和政府监管等外部因素也会对会计选择和盈余质量产生影响。 3 盈余质量的度量 (1)盈余反映系数
从市场价值方面来评价盈余质量,一般用盈余-回报模型得到盈余反应系数(ERC)来估计。盈余质量越高,资本市场对同期未预期盈余水平的反应越灵敏,ERC就越大。学界通常用事件研究法得到的盈余反应系数来度量盈余质量。亊件研究法的基本计量模型为: CARi=β0+β1ESt+ε (1) (2)盈余-股票回报模型
对于盈余稳健性程度的测量,学界广泛使用的是以反向回归构建的盈余-股票回报关系模型,此模型的思想是,股票回报能反映包括盈余质量在内的权益价值信息,如盈余具有稳徤性,则股票回报与盈余的相关关系应强于正的股票回报与盈余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构建会计收益对股票回报的反向回归方程来估计,其计量模型为: EPSt/Pt-1=β0+β1Dt+β2RETt+β3Dt*RETt+ε (2) (3)收益估值模型
Bushman et al.(2004) 和Francis et al.(2004)等基于盈余的信息观,认为会计盈余及其变动会对将来的盈余及其变动产生影响,将来盈余及其变动进而会影响股票市场回报,因而收益估值模型可以度量盈余相关性程度的模型。常用于度量相关性的收益估值模型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RETt=β0+β1Earnt/Pt-1+ε (3) (4)错报的外部指标
一些可观察的外部信号已经反映或识别了盈余质量的高低,因而学界常常以处罚公告等盈余错报的外部指标来识别盈余质量(Dechow et al.2010)。常见的外部指标主要包括:会计与审计公告(AAER)指标(Dechow et al.,2011);财务重述指标(Palmrose et al.,2004;Desai et al.,2006);内部控制缺陷指标(Doyle et al.,2007;Altamuro and Beatty,2010);审计费用指标(Hribar et al.,2010)。 (5)盈余分布法
盈余分布法,是通过检验盈余在阈值处的分布密度来推测盈余操纵行为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学界常用Buigstahler and Dichev(1997)构造的t分布法来检验盈余在阈值处分布是否连续。
(6)基于应计质量的度量
应计制是会计盈余确认的基石。通过构建应计模型来分离正常应计与异常应计,以异常应计来估计盈余质量。主要的模型:琼斯模型及其衍生模型、现金流量-应计模型、任意误差模型。
其中,现金流量-应计模型:TCAt=β1+β2CFOt-1+β3CFOt+β4CFOt+1+ε (4) (7)基于持续性与可预测性的度量
盈余持续性是企业的交易事项引起当前盈余在未来各期间延续或稳定的程度。盈余持续性会增加投资者的价值,持续性越强,可预测性越大,投资决策越有用,因而盈余持续性高意味着盈余质量越高。Richanl8Onetal.(2005)和Frankel and Litov(2009)用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滞后值来构建一阶自回归模型,以回归系数来估算盈余的持续性。该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Earnt+1=β1+β2Earnt+ε (5)
Earnt+1=γ1+γ2CashFlowst+γ3ACCt+ε (6) (8)基于平滑性的度量
盈余平滑性是指一定期间盈余与现金的相关程度。盈余平滑能使外部信息使用者更好地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与风险,平滑性越好,盈余质量越高,决策也越有用。Krishnan and Parsons(2008)和Mcinnis(2010)主张用盈余波动性与现金流量的波动性的标准差来度量盈余平滑的大小,其度量模型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ES=δ(Earn)/δ(CashFlow) (7)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盈余质量的每种度量方法都有一定的假设条件,所反映的会计盈余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实证研究应考虑各个度量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并增加稳健性检验,使结论更为严谨和可靠。 4 结论
本文从盈余质量的定义、盈余质量决定因素以及盈余质量的度量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整理探讨。随着对盈余质量研究的不断深化,对于以下几个领域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一,结合制度背景探讨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比如,研究如何将资本市场效率和投资者的能力等约束条件纳入盈余反映系数中。二,探讨适合我国情境的通过真实经营活动操纵盈余的计量模型。三,研究各种方法得到的盈余质量代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具体选择度量方法和模型。 参考文献:
[1]柳木华.盈余质量的市场反应[J].中国会计评论,2003,(07).
[2]王丽丽.内部控制评价及其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的文献综述[J].时代金融(下旬),2013年12期.
[3]周春梅.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实证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08年3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