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组成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现将站中学本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如下:
一、组织情况:本次考试有教务处统一安排,学生在年级内部交叉安排考号,交换座位,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加大了对考试纪律的检查。
二、试卷来源:六、七、八、九四个年级的考试试卷是由县教研室提供,难度适中,不存在偏题和怪题,试卷出的比较活,大多数学生比较适应,个别学生不适应是因为复习侧重不同和复习还没有到位的缘故。
三、阅卷情况:阅卷采取的是同年级同学科流水形式,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四、考试情况分析: 六年级:(319人)
语文:平均分79.66优秀率53.29及格率84.64 数学:平均分63.89优秀率34.8及格率66.14 英语:平均争74.62优秀率54.55及格率75.86 七年级:(318人)
语文:平均分77.0优秀率17.6及格率65.1 数学:平均分74.1优秀率32.1及格率59.4 英语:平均分76.0优秀率35.5及格率65.7
治:平均分60.1优秀率7.2及格率54.1 历史:平均分59.9优秀率17.6及格率54.1 地理:平均分59.1优秀率12.9及格率52.8 生物:平均分59.4优秀率17.0及格率51.6 八年级:(298人)
语文:平均分78.1优秀率16.4及格率71.5 数学:平均分69.8优秀率5.0及格率22.5 英语:平均分43.8优秀率12.4及格率35.2 治:平均分71.1优秀率35.9及格率77.2 历史:平均分78.2优秀率12.8及格率66.4 物理:平均分48.0优秀率16.8及格率43.6 地理:平均分72.2优秀率24.5及格率60.7 生物:平均分73.7优秀率34.6及格率74.8 九年级:(343人)
语文:平均分80.6优秀率12.8及格率77.0 数学:平均分51.0优秀率6.4及格率30.0 英语:平均分53.0优秀率10.5及格率30.6 治:平均分70.1优秀率38.5及格率73.1 历史:平均分64.9优秀率19.5及格率60.6 物理:平均分58.2优秀率21.9及格率46.1 化学:平均分64.4优秀率20.7及格率61.5 五、教与学存在问题
1、学生方面
(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全校的优秀率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教师方面
(1)教学积极性不高,有部分教师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3)缺乏钻研、合作精神。 (4)责任感不强,危机意识淡薄。 3、学校层面:
(1)教学管理上还有待改进。
(2)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植于我们的课堂上效果不明显。 (3)集体备课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六、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意见 1、创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2、落实好学科教学集体备课制,缩短学科内教师差距问题。 3、抓实推门听课和随堂检查制度,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 4、完善质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实到教师、学生的具体行动上。 5、强化领导包干制度,抓薄弱,促平衡。 6、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成绩的差异只是过去,只要我们齐心协作,持之以恒,成绩肯定会有一
个大的飞跃。 篇二
一、组织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于11月89和15日16日日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施行,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导处按照学校的要求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14个,,每个考室45人,九年级共设3个考室,每考室35人,个考试均有2名监考教师,完全按照中考要求组织实施。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导处按照中心学校要求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统一集中订卷等方式加大对考试纪律的检查,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大为减少,但是距离杜绝学生违纪行为还有较大距离。阅卷采取的是分年级交叉安排教师,确保教师不阅本年级的学科试卷,年级统一安排了固定地点,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题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为学校统一组织试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七年级数学较难),质量较高,注重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试题灵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较好的把握了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考试成绩分析:
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单科成绩相比,分析表已经下发到年级组班主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年级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初一年级科的优分人数偏少;数学
(高低悬差25分)、英语(高低悬差33分)、语文(高低悬差16分)、地理(高低悬差14分)、历史(高低悬差15分)、思品(高低悬差6分)、生物(高低悬差10分)学科成绩均分差距大,及格人数还比较说得过,说明在培优上还有巨大潜力;相对均衡的是治学科。特别突出的学科不多,领头效应不强。初二年级语文学科高低悬差有6分、数学有18分、英语31分、历史10分、地理6分、物理10分,较均衡的是治、生物,和七年级的情况相似。其中语文、英语、数学、物理这几大科的优分人数偏少,应在培优上多花工夫。初三年级数学(高低悬差8分)、英语(高低悬差7分)、化学(高低悬差6分)、物理(高低悬差5分),治、历史、语文较均衡。
(2)、班级成绩的不平衡。表现突出的有七年级2班成绩的相对较好(前100名人数)。
(3)、学科间的不平衡。(见第一点分析)
(4)、以析数据均按照班上总分前40名分析,具体分析见后面附表。 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层面:
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全校的优秀率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层面:
1.教师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平常的教学常规检查中。
2.结合平时课堂的反映及考试成绩比较,成绩较差的教师表现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无计划性,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规划。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差。 3.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练习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 4、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 学校层面:
1.教学管理上缺乏创新意识,粗放型,经验型、时间型的管理还在主导着我们的教学。
2.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植于我们的课堂上效果不明显。相当一部分教师固执己见,固守传统。有人来听课是一回事,真正上起课来是一回事,上示范课是一回事,活动过后又是一回事,教学研究和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很普遍,研究成果在课堂上的巩固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有一些教师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
3.集体备课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单兵作战,相互保守,取长补短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没有良性的竞争环境,盲目的盯着学校的量化管理制度,很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效果欠佳,部分教研组有倾向。
五、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意见
(一)重视尖子生的培养,把尖子生的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做。
1、.学校定期尖子生培养的专门会议,如学生会议、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解决好尖子生培养遇到的问题。
2.分类承包。任课教师承包有缺腿学科的优生,签订合同,一抓到底;备课组承包本学科的优生层,培养优生群体;班主任抓全员优化;年级主任、业务校长抓宏观调控。学校、年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态势,促进学生的群体优化。
3、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实行分层教学,确保尖子生在打实基础的前题下,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创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要对教学管理方面检查和反馈的程序等都要明确,不能有盲点。重视抓基础、抓常规、抓平时、抓落实,在务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务实上花功夫。 针对本次考试存在的问题,要落实好以下几点:
1.落实好学科教学集体备课制,缩短学科内教师差距问题。关键在落实上下工夫。学校领导要挂包学科、备课组制度,全程参与,现场督导。 2.抓实推门听课和随堂检查制度,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对于听评课,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和对象,提高听评课的针对性。同时提高对教案检查的频率和力度,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教案检查的高频率保证教师备课的高效率、高质量。
3.完善质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实到教师、学生的具体行动上。 继续降低工作重心,转变分析方式。建立至下而上的质量分析制度,即:教师、学生作好个人的分析,班主任做好班级质量分析主题班会,学科开好教学诊断,突出学科点评。特别要强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科文档下载的分
析,分析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学科,分析到每一个知识点,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这种由下至上的方式实施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从教学及教学管理的角度,诊断出现阶段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归因,反思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4.强化领导包干制度,抓薄弱,促平衡。 强化薄弱学科教学,促进学科均衡,切实解决木桶效应的问题。
5.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我校要落实好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工作,但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任何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的过程。而过程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半功倍。
(三)、深入扎实开展教材、课标、课堂教学的研究。 许多学科教师都普遍感到课时不足,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矛盾很大,许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上拿不准等等困难。面对这些困惑和困难,教师也要通过认真学习新的课标,深入研究新的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 通过系统的研究,提高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来解决这些矛盾。成绩的差异只是过去,只要我们齐心协作,持之以恒,成绩肯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篇三
根据区的工作安排,我区于7月26日——29日对全区初中七、八年级学生进行了学业评价考评,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本项评价工作已基本完成。为认真总结经验,现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
一、组织实施: 1、 命题原则:
(1)能针对基础知识的落实状况进行定量考查,覆盖面广而实。 (2)特别注重考查学生课内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适度应用知识能力的迁移,考查面全而活。
(3)特别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加以引导、深化、考查目标细而精。
2、 试题整体特点:
(1)试卷题目具有基础性、性、创新性、灵活性的特点。
(2)题型较多,覆盖面极广,题量适中,难易程度7:2:1数据文本知识对课题,信息知识,有机结合期中前后知识考查点比例为3:7,避免了繁、难、偏、旧的试题。
(1) 倾向于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2) 科满分100分,七年级总分700分,八年级总分800分。七年级由区教研室供题,八年级由市教研室供题。 3、 考试组织:
① 加大力度,进行严格质量监控。
② 考试组织城市学校、乡镇联校“推磨”监考,人员下点巡视把关。 ③ 阅卷分五片:南北片、南北片、城市中学片由教师集中阅卷,片“推磨”交流,统一登分由教研室进行成绩汇总。 二、基本情况:
参加本次质量检测的学生一共有19348人,其中七年级9570人(城市
3472人;乡镇6098人;八年级9775人(城市4133人,乡镇5462人)。对全区的39所初中学校从单科均分及格率进行了统计,对总均分和总及格率两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一) 七年级: 1、 总均分
七年级:城市均分:426.6分 城市:高于均分的有:四中:458.13分 八中:442.73分 六中:430.21分 最高单位数分值 最低分值
北片:乔李初中348.27分 262.14分 南片:县底二中369.09分 321.67分 北片:晋阳学校413.63分 278.54分 南片:河底初中382.05分 303.16分 ④ 总及格率:城市:平均及格率55.46%。
高于城市及格率的有:四中66.64%八中60.39%;六中60.09% 。 农 村
最高单位数分值 最低分值 北片 乔李23.62% 2.30% 南片
县底二中42.73% 17.54% 北片 晋阳48.44% 8.41% 南片 河底32.70% 11.16%
(二)八年级: 1、 总均分
城市:平均分为512.49分
高于城市全区平均线:四中553.26分 八中545.37分 农村 最高单位数分值 最低分值 北片: 段店418.27分 78.86分 南片: 县底二中511.73分 389.54分 北片: 杨家坡446.28分 341084分 南片: 刘村三中492.69分 372.98分 2、 总及格率:城市平均及格率63.07% 城市:高于城市平均及格率的有:十二局81.48%; 四中73.69%
农 村 最高单位数分值 最低分值 北片: 尧庙30.69 % 13.41%
南片: 县底二中67.32% 14.64% 北片: 杨家坡36.92 % 9.09% 南片: 刘村三中57.41% 14.66% (二) 四项指标整体排队: 七年级 八年级
城 市:四中、八中、六中 四中、八中、六中 北片:乔李、段店 段店、乔李
南片:县底二中、县底一中 县底二中、尧庙 北片:晋阳、杨家坡 杨家坡、晋阳
北片:河底、刘村三中 刘村三中、金殿三中 三、主要成绩:
从本次测试成绩看,我区的基础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改后我区的基础教育大大前进了一步。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1、 校、给我区教育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四中、八中、六中。 2、 学校重视了课改工作,坚定不移抓课改做的好,做的细。
3、 狠抓了常规教学,持之以恒抓常规管理,四中教案检查,县底联校工作有声有色。
4、 农村部分学校成绩优于城市学校,如:县底二中、县底一中、晋阳、杨家坡、河底、刘村二中。
5、 研究教法,六中、四中、县底、尧庙、五中的课题研究。 八中,餐桌式小课堂、学讲稿教学实验。 6、 关心学困生
7、 强化落实 8、 有效管理 9、 师资培训
① 青年教师培训(六中) ② 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素质 ③ 课标学习,理解 ④ 教材内容落实
10、农村山区学校成绩优异,县底二中、杨家坡、刘村三中、河底、晋阳。
四、主要问题: 1、 整体情况不乐观
本次测试题目不是很难,但整体成绩不够理想。 ① 总均分在及格以上:
七年级(420分)达及格的只有:四中、八中、六中(三所)
八年级(480分)达及格以上的有:四中、八中、六中、钢中、五中、县底二中、刘村三中(7所) ② 总及格率达50%以上的: 七年级:四中、八中、六中(3所)
八年级:四中、八中、六中、钢中、五中、十二局、冶建、县二中、刘村三中(9所)
③及格率低于20%的学校,七年级16所;八年级11所。 2、 学校之间差异较大
① 农村、城市差异大,不均衡 七年级 第一名比较 城市 农村 相差
总均分:458.13分 413.63分 44.50分 及格率:66.64% 48.44% 18.20% 八年级 第一名比较 城市 农村 相差
总均分:553.26分 511.73分 41.53分 及格率:81.48% 67.32% 14.16% ② 城市之间差距
七年级 第一名 最后一名 相差
总均分 458.13分 262.14分 185.99分 及格率: 66.64% 0 66.64% 八年级 第一名 最后一名 相差
总均分 553.26分 230.50分 322.76分 及格率 81.48% 0 81.48% ③ 农村学校之间差距(区域比较) 七年级:均分 第一名 最后一名 相差 北片 348.27分 262.14分 86.13分 南片 396.09分 321.67分 74.42分 北片 413.63 分 278.54分 135.09分 南片 382.05 分 303.16分 78.89分
八年级及格率 第一名 最后一名 相差 北片 30.69% 13.41% 17.28% 南片 67.32% 14.46% 52.86% 北片 36.92% 9.09% 27.83% 南片 57.41% 14.66% 42.75%
3、 重视中考考试科目,轻视中考非考试科目
① 数学、语文、外语成绩较好,课时多;其它课成绩差,课时少。 ② 考试科目有专任教师,其它科目有兼代现象,农村尤为突出。 ③ 考试科目教师学历高,经验多,且专业,其它科目教师学历低,经验少,且不专业。 4、 班容量过大
5、 学生差异大,学困生关注不够,有的学生部分学科为个位数,不及格学生大有人在。 五、造成问题的原因: 1、 违背教学规律
① 办学条件落后,主要表现在:教学设备,仪器配备不足,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供学生学习的课外资料、图片室、信息技术缺乏,好多理科实验不能开设,有条件的学校使用率很低,或者不使用。
② 农村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民办转正、后取学历者过多,专业知识功底薄弱,文化知识结构单一,很难适应课改要求,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强。
③ 教学理念落后,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还没有真正的体现,学生的积
极性、主动性不能很好发挥,学生被动学习状况没有得到改变。 ④ 薄弱学科课程不能按要求开设,农村绝大多数初中学校没有专职历史、生物、地理教师,课程实施质量不高。 2、 陈旧的观念,制约学校办学水平提高。 ① 把升学与育人分割。
② 关注少数优秀生学习风气不浓。 3、 规模轨制过大,是教学质量的屏障。
① 规模轨制过大,造成管理不到位,教学落实不到位,不利于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的环境,不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师生的交流,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② 规模轨制过大,教师负担加重,不利于教师专业和教学水平提高,同时引出的低学历、低学力的青年教师引入使教学成绩整体下滑。 4、 教学管理功不能有效发挥。
① 校长深入教学实际中,缺乏对教学的感悟性思考,事务型多,研究型少,理论与脱离,不能对教学有效指导。
② 教学常规管理,依停留在对结果的检查和考评上,没有树立全过程教学观忽视对教学全过程的工作质量管理,没有过程就没有质量,细节决定成败。
③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没有系统、科学的评价办法,管理不能促进教师自我构建、反思和,对教师的评价随意性强,人为性强,内容单一,方法简单,不能极大的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5、 教法落后,教学效率不高。
① 教师对课堂缺乏深刻理解,不能驾驭教材,知识和技能目标不能实现
② 教师独霸课堂,讲的时间远远大于学的时间,不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 教师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④ 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我要讲哪些知识,学生应该记忆哪些知识,只关注书不关注人,缺乏兴趣培养。
⑤ 教师对有效的课堂缺乏整合,还停留在“一根粉笔,一张嘴”的时代课容量小效率不高
6、 教研意识不强,教学研究流于形式。
① 学科教研活动仅停留在教学进度和习题讲座上,缺乏对课标的理解,对学生关注不够,集体教研有时间无内容,有形式无结果。
② 学科教研对学生作业,练习题考评价值和功能研究不深入,随意性强,不能做到分层优化。
③ 教研课题选择“假、大、空”不能针对学校的实际问题和教师个人问题。
④ 学校对“校本教研”机制的建立,实施缺乏深层次研究,学校缺乏管理制度的支撑。
7、评卷过程中,评卷标准的把握也造成失分的一个原因。 总之,成败在课堂,在课改 A, 成在教师,败在管理 B, 成在求实,败在形式
C, 成在用心败在粗心
D, 成在结构优化,败在缺乏方法 E, 成在整体推进,败在孤单深入。 六、建议:
1、 认真反思,深化教学管理,狠抓过程落实。 2、 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① 优化集体备课 ② 课题研究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提升,促教师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
③ 积极开展案例分析,增强教师主体意识。 ④ 狠抓教师培训。
3、 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① 名校、先进校的模式学习和研究不断探索适合本校的的方向。 ② 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③ 教师的备“教案”向备“学案”转变。
4、要体现人文关怀,让师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工作、学习,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会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只要我们不断创新踏实苦干,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