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性质:体育与康健课程是(学校课程)的严重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康健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加(学生康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综合性)
2、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康健成长相关的知识。
3、体育与康健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5、其他多方面评价主体作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其他人员评价
6、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康健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康健成长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康健学习 4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7、课程设计思路:1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3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5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1 / 3
8、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康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2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康健实践和创新能力
3体验运动的欢乐和胜利,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4发展优良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
5提高自觉维护康健的意识,基本形成康健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天开朗的人生态度9、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康健心理康健与社会适应
10、运动参与: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 11、运动技能: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 12、身体康健:指人的体能优良、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
13、心理康健与社会适应:指个体自我感觉优良以及与社会调和相处的状态与过程
14、学习目标:是由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统统体系。
10编写教科书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性2科学性3实用性4可读性5发展性6差异性
11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人力资源2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3课程内容资源4自然地理资源5信息资源6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1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场地和设施资源
2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3妥善保养场地、设施和器材
12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2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2 / 3
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遵循的原则: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文化性。教学研究专家舒尔曼教授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分外整合”,包含教师对学习者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法知识等,是“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学科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单元教学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的例外兴趣和能力”。格罗斯曼教授则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由四部分组成:“关于学科教学目的知识、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课程和教材知识、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呈现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学科知识(PCK)是教师专业知识中最核心的知识,是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育专家、高程度教师与低程度教师的知识。发展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