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题

来源:二三娱乐
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观察右图,从图中可以汲取的历史信息是( ) A.汉代纸已成为最流行的书写材料

B.至迟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纸很珍贵,只能用来绘制地图 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

D.中国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出生在天水 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2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3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

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

士用火弓、火箭、火炮、干柴等物望山下势放„„一会家(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

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4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古人云:‘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

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

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解决衣食问题 B.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更好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

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

一特征的是( )

1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7“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这句话所反映的

文学体裁的突出特点是( )

A.句式自由灵活 B.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C.称为“长短句”,可配乐演唱 D.使用章回体裁

8.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

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

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9“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

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

A.市民阶层壮大B.农民娱乐的需求 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D.宫廷贵族的消遣

10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镇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

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

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的直接材料

11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

体——“写经体”。这说明( )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成就只有“写经体”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12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提出“以境之奇观论,则画不如山水;以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的观点。他强调画家创作要追求( )

A.布局构图的精妙 B.畅神写意的原则 C.社会教化的功能

D.绘画技法的创新

13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14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15“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哪种中国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书法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16某同学在查《九章算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成书于西汉初期的著作,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②书中有关十进位制的记述 ③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④书中详细记载了“算筹”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7、《论语•为政》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18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兰亭序》、《清明上河图》(摹本)、京剧脸谱。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2

A.唐朝的长安 B.北宋的开封 C.明朝的南京 D.清朝的北京

19、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目录上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徐氏以其审慎之科学态度,广征历史文献,加之实地调查,乃至亲自实验,因此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这表明明代科学( ) A.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B.已具备某些近代科学特征 C.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D.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

20、1954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发表巨著《Science and Civilizationin China》,即《科学与文化史》,中文翻译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从中英文标题的不同可以看出( ) A.中国古代的科技实质上全是生产工艺B.中西方对于科技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 C.西方以文化视角来认识中国古代科技D.中西方科技发展水平和特点明显不同

21、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22、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

A.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半诗半文,词藻华丽

23.《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4.结合下图信息,“图画文字”的准确含义是( )

“鱼”字的演变

A.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B.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表示出来

C.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D.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5、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秦代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这表明( )

A.小篆的私印是冷贤的后人放进去的B.冷贤生前一定是著名的书法大家 C.这两种书写字体在当时同时流行D.隶书在当时已经形成为主流字体

26、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

A.生产遍布全国各地B.制造工艺更加复杂C.降低了生产成本D.提高了纸张质量

27、“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这段文字的创作文体属于( )

A.楚辞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28、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29.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 A.小篆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30、《梦溪笔谈》曾描述如下现象:“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造纸术的发明 B.指南针的应用 C.印刷术的进步

D.商品经济的发展

31.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3

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 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 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2、《启祯野乘•徐文定传》中载,“(徐光启)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 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这表明徐光启 A.强调精耕细作B.主张发展水利事业C.重视经世致用D.致力于西学东渐

33.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 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 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34.宋仁宗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设备投入的资金比较大,拆版后无法 再印,而雕版印刷虽刻板费工,但书版可长期保存,随时可印,因此延至清末仍盛行不 衰。由此可见 A.雕版印刷技术更为先进 B.劳动力便宜是重要原因 C.技术创新不能脱离实际

D.活字印刷无法得到推广

35、考古学家在新疆和田出土的唐代于阗文书中发现了三件《兰亭序》抄本。下列推断合 理的

A.楷书是唐代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 B.于阗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C.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进一步传播 D.临摹王羲之的行书在唐代成为时尚

36、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 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 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 画 A.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 B.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 C.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D.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37明代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 年)在《广笑府叙》中说:“又笑那孔夫子这老头,你 絮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死了„„”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道德观念正统地位动摇 B.社会对个性解放的憧憬 C.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排斥

D.思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

38、有学者认为“哥白尼革命”对贬低人的地位起了促进作用,因为它把人赶出了宇宙中 心的尊

贵地位,把人贬为无穷无尽的宇宙机器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得出这一认识 的依据是“哥白尼革命”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对宇宙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39“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 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

(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 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40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 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 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1)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3分)

(2)概述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6分)

4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之间的差异。(5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提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在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科学技术也不例外。

——刘洪涛《中国古代科技史》材料四 2010年11月1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中,京剧获全票通过,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中国国粹的京剧艺术迎来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科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5分) (2)材料二中的两幅作品是哪一种绘画艺术形式?(3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剧形成于何时?有哪些角色行当?在表现人物方面与材料二中的绘画有何相似之处?(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