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二三娱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唐宗庆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2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真正体现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来掌握知识这一目标。这项任务还有待于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去实践!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就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学生很快回答是两个。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亲自操作,创设情境

一位名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 三、现代化教学,创设情境

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而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在小学数学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进行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能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與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学生才能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 (作者单位 重庆市忠县石黄镇中心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