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
一、典题示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12月8日,中俄重大能源合作项目——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位于71°N的俄罗斯北冰洋沿岸。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天然气可达250亿立方米,中国每年可以获得400万吨的液化气。如图为亚马尔天然气输出航线示意图。
(1)评价亚马尔天然气开发的条件。
(2)与西北航线相比,指出东北航线的优缺点。
(3)说明亚马尔天然气合作项目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作用。
[解析] 第(1)题,亚马尔天然气开发条件的评价要从有利与不利两大方面分析。有利条件有储量丰富、市场广阔、政策支持;不利条件有极端寒冷、技术要求高、基础设施差、市场远、运输成本高等。第(2)题,东北航线与西北航线相比的优缺点。优点有运输距离更短,可节约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途经海域海盗威胁小,更安全。缺点是结冰期更长,通航时间短。第(3)题,亚马尔天然气合作项目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作用从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缓解能源短缺状况、增加能源战略储量等方面阐述。
[答案] (1)有利条件:储量丰富;消费市场广阔;政府政策的支持。
不利条件:纬度高,常年极端寒冷,开采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开发晚,基础设施差;距离目标市场远,运输成本高(航线结冰期长,海运条件差)。
(2)优点:运输距离更短,可节约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途经海域海盗威胁小,更安全。缺点:结冰期更长,通航时间短。
(3)增加能源的供应量,缓解能源短缺状况;拓宽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进口);增加能源战略储量。(减少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能源的影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二、方法讲解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
资源跨区域调配一般考查资源调入、调出区域地理背景知识(包括资源状况、工农业生产、城市人口规模、交通等基础设施),资源调配工程线路的分布特点和资源调配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
1.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思维流程
1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分析角度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
首先,分析输出地区和输入地区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区域差异。其次,从社会经济需求的层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如下图所示: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分析方向 消费能力 答题术语 稳定的资源供应、市场消费能力强 线路长短、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条件稳定(复杂)、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的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关键词 开源 节流 答题术语 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评价 (1)从调入区与调出区两方面进行分析
①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②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
2
效益 调入地区 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调出地区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经济效益 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三、跟踪训练 读图,完成1~2题。
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发展经济,减轻污染,保护生态
1.图示区域山脉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须穿越的是( ) A.秦岭
B.昆仑山 D.南岭
C.巴颜喀拉山
2.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航运条件优越,水运便利 B.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C.图示地区南部森林覆盖率高,不易发生地质灾害 D.修筑梯田是协调本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解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须穿越巴颜喀拉山。图示区域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不利于航运;地形陡峻,滑坡、泥石流多发;不宜修筑梯田。
答案:1.C 2.B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3~4题。
3.图中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D.空气污染
C.土壤盐碱化
4.关于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加大调入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3
B.应提高调入区的资源开发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加快调入区的资源开发,带来生态破坏;改善调出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污染 解析:第3题,通过经纬度空间定位,③资源调出区为贵州和广西的丘陵地区,该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4题,跨区域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对象应主要在调出区。
答案:3.B 4.C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交流1 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2009年1月6日,中国第一条1 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图为目前我国已建和正在建设中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读图,完成5~6题。
5.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 ) A.西电东送
B.北煤南送 D.西气东输
C.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特高压输电工程输送的是电能,属于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答案:C
6.有关该工程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的线路跨越九省一市,其中有6个省区隶属我国的中部经济地带 ②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效输电 ③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④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少的问题 ⑤水火并济,调整了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④ C.②③⑤
B.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特高压输电,有助于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效输电,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减少了东部地区煤炭的使用量,改善了东部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大气质量。输电水火并济,调整了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C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完成7~8题。
4
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解析:由图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地为丹江口水库,冬季水量少;沿线需开挖新河道,建穿黄隧道;沿线工业不发达,污染轻;调水可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缓解环境恶化。
答案:B
8.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析:调水可减轻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沿线及受水区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盐碱化问题加重,加大海河流域的洪涝威胁。
答案:D
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5
9.“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 ) A.调整产业结构 B.加剧环境污染 C.缓解能源紧张 D.促进资源开发
10.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B.乙图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的特点 C.丙图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 D.丁图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解析:第9题,“疆电外送”是能源的输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是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第10题,甲图是新疆晾房,利用的是当地气候干燥、蒸发旺盛的特点,不是昼夜温差大的特点,A错。乙图是陕西窑洞,体现了当地干旱、降水少的特点,B错。丙图是青海牧场,经济水平落后,科技水平低,C错。丁图是四川水田,发展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D对。
答案:9.C 10.D
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12.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环境的改善 B.有利于东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C.有利于相关产业的拉动 D.有利于经济优势进一步发挥
解析:西气东输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就是满足沿线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需求,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的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答案:11.B 12.B 二、选择题
13.下图中a、b、c三条线代表途经江苏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
(1)对图示地区而言,属于资源调出的是________工程,属于资源调入的是________工程。(填字母)
(2)a、b、c三大工程中,全程沿线地区植被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工程,沿线植被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3)请简述b、c两工程的建设对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 解析:读图可知,a线代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b代表西气东输工程,c代表西电东送工程。西气东输全程沿线地区植被变化最显著,沿线植被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对调入区来说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交通运输压力,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答案:(1)a b、c (2)b 从沿海到内陆
(3)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交通运输压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工业结构调整等。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目前我国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通道现在的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2005年后将逐年增加至300万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
材料2:红水河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为水力资源的“富矿”,目前已建有天生桥一级、二级水电站、岩滩水电站、大化水电站及龙滩水电站等五座大型水电站。
材料3: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
(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A是________工业基地,B是__________工业基地,C是________工业基地。
7
(2)北路送电输送的主要是火电,它是将________、内蒙古等省区丰富的________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________水电站及________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4)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上游。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
解析:本题考查热点问题——西电东送。西电东送是“东西双赢”的工程,是近几年的考查重点。(1)北路通道主要将山西等省的火电、黄河上游的水电输往京津唐工业区;中路通道将三峡及横断山区水电输往沪宁杭等地区;南路通道将西江中上游水电输往珠江三角洲地区。(2)煤炭转变为电能输出,一方面减轻了铁路等的运输量,另一方面减轻了环境污染。(3)中路目前的电能主要来自三峡和葛洲坝等附近的水电站。(4)红水河水能丰富,这一地区目前已实现梯级开发,水能丰富的原因应从落差和水量两方面分析。
答案:(1)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2)山西 煤炭 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成本低,附加值同,效益好等 (3)三峡 葛洲坝(可互换位置)
(4)位于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