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各个阶段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相当。
(2/20)、语文课程也具有()的特点。(3分) A、综合性 B、纯理论性 C、纯教化性 D、单一性
(3/20)、“学者观书,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是哪位古人的观点?(3分) A、孔子 B、王阳明 C、朱熹 D、程颢
(4/20)、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是()。(3分) A、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B、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 C、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D、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5/20)、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3分) A、监控其他的学习者。 B、控制自己情感的投入。
C、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D、从学习中获得消极的情感体验。
(6/20)、思维活动不借助内部语言和()就难以进行。(3分) A、官方语言 B、外部语言 C、地方语言 D、内心语言
(7/20)、人本主义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我实现”,教师起()作用。(3分) A、推动 B、教导
(1/20)、引导阶段的方法指导主要包括感知、分析、综合等方法。(2分) A、正确 B、错误
(2/20)、人们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是从现代才开始的。(2分) A、正确 B、错误
(3/20)、引导阶段的方法指导主要包括预习、介绍学习内容、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知识等。(2分) A、正确 B、错误
(4/20)、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语文能力。(2分) A、正确 B、错误
(5/20)、口语交际能力属于语文的应用能力。(2分) A、正确 B、错误
(6/20)、感情属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2分) A、正确 B、错误
(7/20)、记忆能力属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2分) A、正确 B、错误
(8/20)、“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出自李白《戏为六绝句》。(2分) A、正确 B、错误
(9/20)、积累语言材料,要注意学习和总结多种多样的方法。(2分) A、正确 B、错误
(10/20)、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了语文学习过程。(2分) A、正确 B、错误
(11/20)、识字写字能力属于语文的一般能力。(2分) A、正确 B、错误
(12/20)、语文学习其实没有什么方法。(2分) A、正确 B、错误
(13/20)、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只需要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2分) A、正确 B、错误
国开平台。各省网电大网上作业形成性考核 :
(14/20)、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没有转变语文教师的职能。(2分) A、正确 B、错误
(15/20)、运用阶段的方法指导主要是指导知识和经验的构建和迁移。(2分) A、正确 B、错误
(16/20)、语文课程需要发展人的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2分) A、正确 B、错误
(17/2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荀子.劝学》。(2分) A、正确 B、错误
(18/20)、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2分) A、正确 B、错误
(19/20)、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属于语文的一般能力。(2分) A、正确 B、错误
(20/20)、语感能力属于学生的智力因素。(2分) A、正确 B、错误
(1/20)、读前准备主要有三种活动:萌发阅读动机、认真选择读物和()。(3分) A、启发知识 B、形成阅读期待 C、集中注意力 D、磨练理性
(2/20)、“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出自()。(3分) A、《诗经》 B、《文选》 C、《文心雕龙》 D、《论语》
(3/20)、“做教材的主人”的观点是()(3分) A、正确的 B、不知道 C、错误的
(4/20)、阅读是言语操作技能和()的统一。(3分) A、个人技能 B、生存技能 C、阅读技能 D、言语心智技能
(5/20)、在读后评用阶段,主要的活动表现为以下几点除了()。(3分) A、阅读批评
B、言语表述 C、阅读践行 D、阅读反思
(6/20)、阅读阐释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活动,除了()。(3分) A、拓展运思 B、得意体情 C、冥思苦想 D、批文感言
(7/20)、阅读过程可以分为读前准备、阅读阐释和()三个阶段。(3分) A、读后评用 B、阅读评用 C、读前预习 D、阅读理解
(8/20)、语文教学设计属于()(3分) A、科学教学设计 B、专业教学设计 C、客观教学设计 D、学科教学设计
(9/20)、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辩证统一,是语文教学的()(3分) A、本质特征 B、外在特征 C、唯一特征 D、表面特征
(10/20)、学生需求包括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和()(3分) A、生存需求 B、温饱需求 C、发展需求
(11/20)、阅读是物质活动与()的统一。(3分) A、精神活动 B、创新活动 C、文明活动 D、创造活动
(12/20)、阅读是心理活动与()的统一。(3分) A、学习活动 B、内心活动 C、生理活动 D、文明活动
(13/20)、现代教学中,教师()(3分) A、只是死板地完成教学目标 B、只是机械地教授课本知识
C、教学内容具有了开放性和创新活力 D、只是忠实地传递教学内容
(14/20)、语文教学目标系统分为总目标和()两部分(3分) A、分目标 B、基本目标 C、大目标 D、阶段目标
(15/20)、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3分) A、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B、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使少数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D、重点关注优秀学生。
(16/20)、“艺术为形式存在的文化就是‘古莲子’,而阅读者就是恢复它生命的‘种莲人’”,这句话出自顾晓鸣的《》。(3分) A、写作漫谈 B、阅读的战略
C、智力开发的心理学问题 D、百年孤独
(17/20)、以下不属于语文教学设计要素的是()(3分) A、明确的教学目的 B、学生的反馈情况 C、恰当的教学策略 D、正确的教育理念
(18/20)、宏观视野中的阅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除了()(3分) A、心理学意义 B、语言学意义 C、现代意义
D、哲学解释学意义
(19/20)、语文教学设计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3分) A、文化性 B、理论性 C、艺术性 D、文学性
(20/20)、下面哪一句话是错误的?(3分) A、语文教学设计要注意发挥教师的特长。 B、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C、语文教学设计不用在意教师的特长。
D、一般来说,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也 1/20)、教学的行为主体应是教师。(2分) A、正确 B、错误
(2/20)、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与发展,能力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2分) A、正确 B、错误
(3/20)、不同的内容,学生兴趣一样。(2分) A、正确 B、错误
(4/20)、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的作用并不大。(2分) A、正确 B、错误
(5/20)、形成阅读期待是读者在阅读准备阶段的最主要、最核心的状态。(2分) A、正确 B、错误
(6/20)、诊断性评价也是教学评价的一种。(2分) A、正确 B、错误
(7/20)、言语经验属于阅读教学内容。(2分) A、正确 B、错误
(8/20)、读解策略包括认知语言的策略、还原语境的策略、提纯撮要的策略、联想生发的策略和问题导向的策略。(2分) A、正确 B、错误
(9/20)、能力是一种心理条件,是个体的心理特征。(2分) A、正确 B、错误
(10/20)、教学策略中也包括自学的方法。(2分) A、正确 B、错误
(11/20)、阅读不是一种审美实践。(2分) A、正确 B、错误
(12/20)、经典文篇不属于阅读教学内容。(2分) A、正确 B、错误
(13/20)、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2分)
A、正确 B、错误
(14/20)、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2分) A、正确 B、错误
(15/2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走”。(2分) A、正确 B、错误
(16/20)、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决定着教学的方向。(2分) A、正确 B、错误
(17/20)、每一篇教材,都应该划分段落,一句一句分析。(2分) A、正确 B、错误
(18/20)、语言文化知识属于阅读教学内容。(2分) A、正确 B、错误
(19/20)、默读不属于读解方法。(2分) A、正确 B、错误
(20/20)、能力对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的作用。(2分) A、正确 B、错误
(1/20)、《地球,我的母亲》的作者是()。(3分) A、鲁迅 B、矛盾 C、沈从文 D、郭沫若
(2/20)、口语交际过程是一个()的心智活动过程。(3分) A、复杂 B、简单 C、单一 D、单纯
(3/20)、写作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主要是通过()来操作的。(3分) A、内部言语 B、外部言语 C、间接言语 D、直接言语
(4/20)、表达与交流能力包括组织内部语言能力、快速的语言编码能力和()。(3分) A、听话理解能力 B、听话记忆力
C、运用语音、语体的能力 D、听话品评力
(5/20)、以培养倾听为主的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除了()。(3分) A、聆听训练
B、听记训练法训练法 C、吐纳法 D、听写训练法
(6/20)、倾听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除了()。(3分) A、听话辨识力 B、听话记忆力 C、运用语音的能力 D、听话理解力
(7/20)、以培养表达和交流能力为主的方法包括以下几项,除了()。(3分) A、讲故事 B、口头报告 C、耐心倾听 D、演讲
(8/20)、“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出自谁人之口?(3分) A、郭沫若 B、叶圣陶 C、丁玲 D、矛盾
(9/20)、倾听的心里特点包括:快速敏锐地感知、随时筛选加工、情绪的反馈和()。(3分) A、积极主动地进行理解、评价和想象 B、富有感染力地讲话 C、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D、表达自己的观点
(10/20)、作文的能力结构包括: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和()。(3分) A、思考力 B、凝聚力 C、文化力 D、爆发力
(11/20)、作文是一种()的情感过程和心智活动过程。(3分) A、复杂的 B、单纯的 C、枯燥的 D、单一的
(12/20)、作文的陈述性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较丰富的百科知识和()。(3分) A、联想力
B、鲜活的生活经验和深刻体验的积累。 C、思考力 D、想象力
(13/20)、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有以下特征:发展性、整体性和()。(3分) A、可视性 B、个体性 C、变化性 D、操作性
(14/20)、写作是()的言语行为。(3分) A、全体 B、个体 C、统一 D、整体
(15/20)、口语交际要注意以下态度,除了()。(3分) A、耐心专注地倾听 B、自信负责地表达 C、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D、漫不经心听别人说话
(16/20)、《家》的作者是(。)(3分) A、巴金 B、鲁迅 C、冰心 D、矛盾
(17/20)、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分为教学的总目标和()。(3分) A、阶段目标 B、小目标 C、近期目标 D、长期目标
(18/20)、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3分) A、消极 B、激烈 C、积极 D、悠闲
(19/20)、老师进行口语教学时,要注意(3分) A、创设单一的口语交际情境 B、形成单一的交际方式
C、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
(20/20)、学生缺乏写作的欲望,同以下几个问题有密切的关系除了(。)(3分) A、天生懒惰
B、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频发 C、语文基础差
D、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
(1/20)、口语交际要注意文明得体,不卑不亢。(2分) A、正确 B、错误
(2/20)、老师需要对作文进行立题、指导和评改。(2分) A、正确 B、错误
(3/20)、口语交际过程是一个简单的心智活动过程。(2分) A、正确 B、错误
(4/20)、倾听能力不包括听话辨识力。(2分) A、正确 B、错误
(5/20)、作文教学计划的编制,不属于作文教学的过程。(2分) A、正确 B、错误
(6/20)、耐心专注地倾听,是口语交际的态度之一。(2分) A、正确 B、错误
(7/20)、信息化社会并不需要口语交际能力。(2分) A、正确 B、错误
(8/20)、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2分) A、正确 B、错误
(9/20)、评改就应该遵循教师评、教师改的传统,不应做出任何改变。(2分) A、正确 B、错误
(10/20)、写作是一种消极的情感活动过程。(2分) A、正确 B、错误
(11/20)、作文教学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2分) A、正确 B、错误
(12/20)、口语交际教学,不必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2分) A、正确 B、错误
(13/20)、快速的语言编码能力,属于倾听能力的一种。(2分) A、正确 B、错误
(14/20)、社会并不需要人的作文能力有多强。(2分) A、正确 B、错误
(15/20)、写作是一种表达。(2分) A、正确 B、错误
(16/20)、人类历史已进入信息化时代。(2分) A、正确 B、错误
(17/20)、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发展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2分) A、正确 B、错误
(18/20)、作文不是一种言语活动。(2分)
A、正确 B、错误
(19/20)、快速、敏锐地感知,也是倾听的心里特点之一。(2分) A、正确 B、错误
(20/20)、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表现为回避对抗的态度,也是中学生作文心理状态的一种。(2分) A、正确
(1/20)、“课件”属于()。(3分) A、教学硬件 B、网络设施 C、教学软件 D、通讯系统
(2/20)、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发表了西尔斯与里奇合写的专著《》。(3分) A、基础语言学基础 B、语文教育论集 C、现代教育技术
D、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3/20)、师生关系应该()。(3分) A、老师只负责管教
B、学生可以不用尊重教师 C、师生互动
D、学生必须听老师的
(4/20)、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强调社会性,言语强调()。(3分) A、个体性 B、整体性 C、总体性 D、全局性
(5/20)、教师的角色是“知识传授者”和“”。(3分) A、知识拥有者 B、控制者 C、管理者 D、教育促进者
(6/20)、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包括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3分) A、社会科学知识
B、如何教训学生的知识 C、纯理论知识 D、社会闯荡知识
(7/20)、语文教师要树立“”的学生观。(3分) A、必须管紧学生 B、学生必须服从老师 C、以教师为学习主体 D、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8/20)、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3分) A、一致的 B、有区别的 C、无法分清的 D、无区别的
(9/20)、语文课文《荒岛余生》的主人公是()。(3分) A、鲁滨逊 B、黑格尔 C、哥白尼 D、亚里士多德
(10/20)、语文知识教学的方法包括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和()。(3分) A、负责知识的教学 B、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C、单纯知识的教学 D、听力教学
(11/20)、个体的言语规则包括:阅读行为规则、写作行为规则和()。(3分)
A、处事规则 B、交际规则
C、口语交际行为规则 D、办事规则
(12/20)、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具有以下特点,除了()。(3分) A、具有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 B、冷漠严厉 C、热爱学生
D、富有同情心和耐心
(13/20)、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应该以()为指导。(3分) A、陈旧的教育理论 B、超前的教育理论 C、传统教育理论 D、现代教育理论
(14/20)、现代教育技术讲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如下变化,除了()。(3分) A、学生思维过程的变化 B、家长地位的改变 C、教师角色的转变 D、教学内容的变化
(15/20)、从1992年的“教学大纲”到2001年的“课程标准”,对“语文知识”教学的阐述有明显变化。不属于变化的是()。(3分)
A、语文知识内容涵盖的范围变小。 B、语文知识的内容单一化。
C、语文知识教学的内容在“淡化”。 D、语文知识教学理念的明确化。
(16/20)、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除了()。(3分) A、拓展选择空间 B、提供便捷手段 C、促进综合效应 D、让家长随时监控
(17/20)、初中语文知识教学存在下列主要问题,除了()。(3分) A、总体规划不够明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