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信职业学院
金融财会系教学部
《统计学基础》课程
教学大纲
二○一三年十月
1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总学时数 学 分 开课单位 适用专业 课程类别 选用教材 主要教学 参考书 64 授课40 学时 统计学基础 elementary statistics 实践 学时 实验24 学时 习题课学 时 设计 学时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金融财会系 金融证券相关专业 必修课 《统计学基础》 赵海荣 李青阳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统计学原理》黄良文主编 中国统计出版社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祈新娥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统计学基础是关于数据的科学,它是论述在社会经济范围内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科学,这就决定了本课程的本课任务目的 地位——金融和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核心课,是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程 和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全面系统地掌握统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统计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根据金融证券类工作的需要,具有从事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方面的实践能力。 教学大纲制订重庆电信职业学院金融财会系 单 位
教学大纲制订时间 2013-10-5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项目1 统计总论(4学时)
课程内容:
1.1 统计与统计学导论
1.2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工作过程 1.3 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1.4 我国的统计任务、整理功能和组织
2
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的产生和发展;明确统计的涵义、特点、性质和职能;掌握统计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统计学中几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重点:了解统计的科学涵义,明确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基本研究方法,牢固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牢固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例分析。
项目2 统计设计(4学时) 课程内容:
2.1 统计设计概述
2.2 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 2.3 统计表及设计 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设计的意义和内容;明确统计指标体系的前提下,掌握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注意区分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调查期限;掌握统计表的种类和构成。
重点:熟悉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设计;熟悉统计表的种类和构成;培养学生设计调查方案与调查问卷的能力。
难点:能够独立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表。
项目3 统计调查(2学时)
课程内容:
3.1 统计调查概述 3.2 统计调查方案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3.4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任务和方法;掌握调查方案的设计内容;熟练掌握统计调查的各种方法;明确各种调查方式的各种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调查方法搜集资料的能力,并且初步形成调查误差分析能力。
重点:掌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熟悉掌握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等几种调查方式的区别。
难点:掌握进行调查方案与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在不同的场合下能够选择合理的调查方法搜集资料。
项目4 统计整理(4学时)
3
课程内容:
4.1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
4.2 统计分组 4.3 分配数列
4.4 统计汇总的组织、技术与现代化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统计整理的概念、意义和内容;掌握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方法和作用,了解分组的类型,明晰统计分组方法和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熟悉次数分布的概念、种类;熟悉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注意组距数列中的一些基础知识;能熟练地编制变量数列、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
重点:掌握统计整理的基本概念、要求和内容,了解数据整理的全过程,掌握分组方法及变量数列编制的原则,灵活设计统计表和统计图。
难点:能够对不同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组;运用分配数列对数据进行系统整理;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图、表的设计,区分不同图、表的应用。
项目5 统计指标(8学时)
课程内容:
5.1 总量指标 5.2 相对指标 5.3 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原则 5.4 平均指标 5.5 标志变异指标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明晰总量指标的概念、特点、分类及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明确总体总量与标志总量、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熟练掌握六种相对指标的概念、特点、表现形式、应用条件和指标的经济意义。
重点:掌握各类综合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原则,并进行初步的分析。 难点: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及其所表达的意义。
项目6 动态数列(8学时) 课程内容:
6.1 动态数列的一般问题 6.2 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 6.3 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 6.4 动态数列的趋势分析 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的编
4
制方法以及指数体系的分析运用。
重点:掌握水平分析、速度分析、长期趋势分析及季节变动分析的方法。 难点:各种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利用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分析进行准确预测。
项目7 统计指数(8学时)
课程内容:
7.1 指数的意义 7.2 综合指数 7.3 平均指数 7.4 指数体系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以及指数体系的分析运用。
重点:加权指数编制方法及其应用,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正确进行各种指数体系的因素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项目8 抽样推断(自学)
课程内容:
8.1 抽样推断的一般问题 8.2 抽样分布与抽样误差 8.3 抽样估计 8.4 样本容量的确定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参数估计的重要意义;掌握平均数及成数区间估计的步骤和方法、样本容量的确定;一般了解方差的区间估计;使学生明确参数检验的概念及程序;掌握总体平均数、总体成数及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方法。
重点:1、深刻理解抽样分布的概念及一些常见分布,了解抽样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常用的抽
样组织方式;
2、灵活掌握均值、比率和方差的区间估计方法的应用,并掌握样本容量确定的方法; 3、深刻理解假设检验的逻辑思想,了解假设检验含义和具体方法。
难点:1、抽样分布的正确计算;
5
2、在不同条件下的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3、区分不同条件选择检验方法。
第8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8学时)
课程内容:
8.1 相关分析概述 8.2 相关关系的测定 8.3 一元直线回归分析 8.4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应用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明晰相关关系的含义和种类,掌握相关关系的测定方法;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和相关关系的意义;掌握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各自的特点;能熟练地进行回归分析计算。
重点:明确相关关系,函数关系,因果关系,掌握基本的回归分析和预测方法,能应用实际资料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借助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难点: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预测方法的准确运用。
第9章 统计综合分析(2学时)
课程内容:
9.1 统计综合分析概述 9.2 统计综合分析方法 9.3 统计综合分析报告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明晰统计综合分析的含义,了解统计综合分析的步骤,熟练掌握统计综合分析的方法,以及统计综合分析报告的写作技巧,并能撰写出游针对性的高质量的统计综合分析报告
重点:明晰统计综合分析的含义,了解统计综合分析的步骤,熟练掌握统计分析的综合方法以及统计综合分析报告的写作技巧。 难点:统计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的运用。
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没有涉及实践环节。
四、学时分配表
6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1、绪论 2、统计调查与整理 3、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4、集中趋势指标与离中趋势指标 5、时间数列 6、指数 7、抽样推断 8、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9、统计综合分析 总复习 总 计 2 4 4 6 8 4 0 6 2 36 2 2 4 4 8 10 6 0 8 2 4 48 讲 课 实践环节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设 计 其他 小 计 2 2 2 4 12 五、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1.本课程自学内容
第七章、第八章(8.3.4 :多元统计分析)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3.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7
对于教学重点内容应安排习题课,结合习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六、考核方式
1.本课程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自学部分不做考试要求。
2.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在总成绩中占30%和70%。平时成绩依据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纪律遵守等情况打分。
制订人:龙芳、陈章越
2010年8月10日
审核人: 审定人: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