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教材第6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关键: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50+( )
(2)8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88=8+( ) 2.填空。
73=( )+3 94=( )+90 54=50+( ) 68-8=( ) 49=( )+( ) 82=( )+( )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是通过什么办法找出解题方法的?(摆小棒)这节课我们还是利
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课件演示,老师描述。
两位小朋友正在统计图书室的各种图书。
让学生说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指名回答并板书。 (2)探究算法。
出示35-2。指到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还剩多少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引导学生总结:35-2,就是从35根小棒中去掉2根,要先从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剩下的再和原来整捆的小棒合起来,结果是33根。
(4)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①35分成3个十和5个一。
②先算5-2=3(即个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30+3=33(即再把个位上的数与整十数合起来) (5)反馈练习。
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3.出示“35-20”。
(1)学生摆小棒计算35-20,边摆边口述。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减整十数,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减,也就是先要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再把整十数相减,然后再加上各位上的数。
(2)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①把35分成30和5
②先算30-20=10(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10+5=15(即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3)学生互相叙述计算过程:先算30-20=10,再算10+5=15,所以35-20=15。
(4)反馈练习:教材第69页“做一做” 第2题,注意叙述计算方法。
4.比较两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口算:
1.45-2= 69-5= 98-7= 58-6= 39-5= 67-4= 34-2= 87-3= 2.48-10= 59-30= 78-40= 69-40= 56-30= 64-40= 89-20= 99-50=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方法,请同学们结合例1的两题,试着说一说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71页1、2题。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材安排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利用图上提供的情景信息引出可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列出35-2和35-20两个减法算式。这两个算式一方面反映了两位数减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在两位数的个位上减几;两位数减整十数, 在两位数的十位上减几。 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两种不退位减法;另一方面又为学生在后面的笔算加减法学习中理解为什么要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提前做了铺垫。
教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