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评课

来源:二三娱乐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评析

邓艳梅

朱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可谓于平实中见新奇,于平淡中见功力。这节课之所以能获得“认可”,笔者认为与教者正确处理四个“结合”是分不开的。

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有效结合。新课改提倡情境创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教者在课堂上呈现了几个精彩的动画课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导入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追求情境的新奇,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找准新知的生长点,创设了学生上美术课带来的问题这一简单情境,让学生有效复习旧知。这样的情境少了几许花哨,多了一些平实。

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效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化抽象为具体,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乘法竖式的计算步骤时,教师没有一味地去讲计算方法,而是紧紧地联系算理,让学生在直观算理的支撑下学习抽象的算法。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视角投向竖式计算的实际情景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联系主题图,很直观、明了地理解了抽象的算理。学生学得很轻松,理解得也比较透彻。

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有效结合。对一个计算问题来说,计算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教师在教学12 × 3的时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调动计算方面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策略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再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形成自己的方法,并对自己的算法加以调整和修正,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学习乘法“原始”竖式的计算步骤之后,教师并

没有立刻把算式简化,而是顺应学生的思路,应用“原始”方法进行计算,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体会到“比较繁”,进而产生简化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计算便显得水到渠成了。教师很好地处理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矛盾,使两者得以完美地统一。

学生探究与适时引导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探究中,教师不是看客,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本节课中教师注意审时度势,进行必要的引导。例如,在学生探究出竖式计算的“原始”算法之后,教师没有直接引导出简便写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适时加以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像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顺应学生思维实际的问题,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比较繁,需要简化。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由繁到简”的竖式,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十分深刻。由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时,创建了民主开放、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注重了师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沟通和补充,因此达到了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