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保定市规划

保定市规划

来源:二三娱乐


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纲要

一、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1、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8年—2020年。近期:2008年—2010年;远景:2020年以后。

2、规划范围:根据规划内容和控制深度的不同,将规划范围界定为三个层次:

(1)市域范围:保定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22109平方公里。

(2)规划区范围:即“一城三星”范围(含保定市区、清苑、徐水、满城县域范围),面积3127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范围:市区内城市建设用地18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规划2010年市域总人口为11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8%;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12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7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7%。

2、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本次总规确定保定市域“一主三次”的城镇发展结构:一主是保定核心都市区,三次分别是涿州、定州和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一主三次的城镇空间结构是对保定市域宏观经济布局与市域城镇发展战略的落实。

3、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1)市域中心城市

京津冀地区南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其中:

中心城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发展教育、文化和高端服务业,以及科技含量与附加值较高的现代制造业。

徐水城区:以大中型机械制造企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清苑城区:以汽车及其零配件生产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分担中心城区部分仓储与物流配送功能。

满城城区:分担中心城区部分文教、居住功能,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基地。

(2)市域次中心城市

涿州城区:北京卫星城,保定北部地区中心城市,京津辐射扩散项目承接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定州城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南部地区中心城市,以汽车、能源、煤化工等为主的产业基地。

白沟·白洋淀·温泉城:商务会展活动区,旅游、 购物、度假区。

三、中心城区规划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

1、城市性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城镇群中的重要城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2、城市人口规模:规划2010年城市人口为137万人;2020年180万人。

3、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规划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140平方公里;2020年180平方公里。

(二)空间发展战略:北跨、南进、东拓、西优、中提。

北跨:拓展空间,打造中国电谷

南进:融合清苑,共建汽车产业园

东拓:依托高铁车站,战略空间蓄势待发,打造新兴功能区

西优:鼓励清洁生产,吸纳体育产业和绿色产业

中提:突出历史文化,提升现代文化

(三)中心城区规划布局:规划“两带两区三组团”的城市结构。

1、“两带”:一带指沿乐凯大街、朝阳大街等道路规划建设形成的南北向带状城市形态;二带指沿七一路、东风路等道路规划建设形成的东西向带状城市形态。

2、“两区”:京广铁路以西是市级商业金融、信息服务等综合服务中心,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传统工业区兼有部分生活居住功能;京广铁路以东主要是保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现代文化展示区,兼具承接历史城区商业功能梳解的区域。

3、“三组团”:分别在中心城区北、东、南三个区域规划三个组团,北部组团主要功能是以高科技产业、行政办公、商业服务、公共设施齐全的生活居住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组团;南部片区结合长城、中兴等城市支柱产业规划形成以汽车制造为生产主链并向外延伸的产业集群功能组团,并配套相应的生活、居住、公共设施等组团级设施,服务于工业区;东部组团结合现状形成的教育研发和近期建设的客运专线客运站规划形成集会展、信息流通、商务活动、教育研发、地方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功能组团。(四)道路系统规划:

保定市道路系统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个等级规划建设。城市路网骨架由“井”字形快速路和“九纵九横”主干路构成。

1、快速路系统

快速路由西二环、东三环、北二环和南二环构成,总长约72公里。

2、主干路系统

九纵:体育中心路、乐凯大街、朝阳大街、阳光大街、恒祥大街、长城大街、东二环、高铁东路及恒祥大街南段。

九横:规划高开中路、北三环路、复兴路、七一路、东风路、天威路、三丰路、太行路、规划南部园区中路。

城市主干路总长约165km。

3、次干路系统。规划城市次干路总长约208公里。

(五)居住用地规划:

1、本次居住用地规划分为10个居住组团,在小区建设中适当配置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比例,加强住区环境建设,满足城市居民的住宅保障,逐渐展现生态宜居的城市面貌。居住组团分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居住区人口控制在3~5万人,居住小区控制在0.7~1.5万人。

2、规划村庄按照城市居住区的标准改造,形成满足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配套完善的居住小区。

(六)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规划期内构造“环环相扣、绿楔穿插、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结构。

1、城市绿化回廊(环):三环、防洪堤、护城河三道环状绿化回廊,将城市各处的绿化串联在一起。规划将外围的高速公路防护绿地作为城市绿化的最外环。

2、城市绿楔:结合河流、铁路、城市道路布置的由城市外围伸入中心的绿带,分别为一亩泉河、侯河、清水河、府河、京广铁路沿线楔形绿带,并与主导风向一致,规划为城市的通风廊道,改善空气环境。

3、公园、街头绿地:在绿化回廊与城市绿楔的基础上,均匀布置各级公共绿地和各类公园,最终形成点、面结合的有机系统,以充分发挥绿地的防护、游憩、景观、生态、文

化功能。

4、规划远期(2020年末)城市绿地总面积为2294公顷,人均12.74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总面积191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 10.80平方米,绿地率40%,城市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201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平方米。

(七)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分为334级配体系:3个市级综合中心,3个市级专项中心,4个区级中心。

3个市级综合中心:在古城区形成历史文化和传统商业文化中心,保护、修缮历史街区和文物景点,展示优秀历史文化特色;在铁路以西片区朝阳大街和东风路交汇区域,形成集商务办公、金融商贸、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市级现代商业文化中心,规划建设万博广场、新燕赵商务楼等项目;在北二环以北、朝阳北大街两侧区域,规划综合型市级现代商务办公中心。

3个市级专项中心:在东三环以东、七一东路以北区域,依托河北大学和保定学院规划专项型市级教育科研中心;在西二环与西三环之间,七一西路两侧区域,规划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市级体育设施(场、馆)、体育休闲、文化娱乐和体育产业中心;在高速铁路站场周边区域,规划高端商务会展和知识型经济中心。

4个区级中心:分别在朝阳大街和天鹅路交汇区域,在朝阳南大街以东、铁路专用线以南区域,在三丰路以南,永华南大街以西区域,在东二环两侧,东风东路和裕华东路之间区域,规划区级生活生产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区级商业、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医疗、卫生等服务设施。

(八)城市景观风貌控制

规划城市景观结构为十字景观轴,双回水景廊,以交通景观和水系串联成环网,整合各风景点。

1、景观轴:规划横纵两条景观轴。纵向的景观轴以朝阳大街为轴,由北向南依次串联行政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南部产业区,集中了主要的城市职能,是展现保定城市建设风貌的主要景观轴;横向的景观轴以侯河、护城河水系以及天威路为主体,串联西部工业区、古城区等在保定历史上比较重要的用地,体现保定的历史文化特色。2、双回廊:规划以水和绿化为主形成两个观景环:环古城景观环、防洪堤景观环。其中,环古城景观环突出体现人文特色,表达保定市的传统与文化;防洪堤风景环则着重体现自然景观特色和生态特点。

3、城市景观片区:城市景观主要分为6个片区:古城风貌区、早期现代城市风貌区(建国后北市区的建成区范围)、新城市风貌区(规划城市建成区北部)、传统产业改造景观区(西郊厂区)、现代产业景观区(以汽车制造产业区为主)及新兴功能区(高铁站场区)。

(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古城轮廓保护

(1)严格保护现存的城墙遗址。结合护城河周边等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形成多个文化标志性公园,构建“环护城河公园”,保护古城独特的“靴形”结构。

(2)严格保护护城河水系。保持古城西部、南部、东部、北部的护城河水系走向、宽度基本不变;保护现有水体,严格控制沿线污水的排放;对河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整治,

以形成城市中较好的景观环境和公共活动空间。

(3)严格保护历史街道:保护古城内对城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道路网骨架,主要包括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和南大街。严格保护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南大街,保持其走向和宽度基本不变,并对其两侧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和形制进行严格控制。

2、特色街区(巷)的建设控制地带

(1)规划确定的古城内历史文化街区包括:清真寺历史文化街区,总督署—古莲花池历史文化街区、淮军公所历史文化街区,总面积为49.7公顷。

(2)对于特色街区,保护特色街巷、胡同,保持其走向、宽度、名称基本不变,控制建筑的高度、体量、形制和色彩,使其与原有的特色建筑相协调。严禁插建对文物建筑、街道景观有严重影响的建筑。

(3)严格保护特色街巷两侧的古树名木。严禁砍伐、截枝、搭建和损坏现有古树名木。

通过实施总体规划,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特色,综合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全面性和可行性。逐步形成中心城区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市结构进一步完善、各组团(卫星城)功能定位各具特色、生态环境优良、设施配套完善、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活舒适的大都市构架,打造京津冀城镇群中的重要城市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把我市建设成京津冀都市圈中发展活力迸发的经济强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式的历史文化名城。

保定环城造湖工程正式启动 国庆节前即可蓄水

( 2010-05-08 10:24:42) 稿件来源:燕赵晚报

昨日,保定市东湖片区景观建设工程正式开建,今年国庆节前可开凿完成并蓄水,届时将为保定市区增加水域面积27万平方米。东湖的开建,标志着该市的环城“造湖工程”正式启动,西湖、南湖、北湖、新湖随后也将陆续建设。

人工造湖

增水27万平方米

东湖片区景观建设项目是保定市全面实施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及该市“大水系”规划中“两环四廊、五湖十园”的重要建设项目,也是今年市政府的重点工程之一。

东湖片区位于保定市七一东路与东防洪堤交叉处,是该市“水二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片区规划面积660亩,总投资4.8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水域、公园绿地、景区内道路、广场、配套建筑、服务建筑等。建筑规模包括公园绿地约24.99万平方米,景区道路约2万平方米,广场约2.9万平方米,水域27万平方米,铺装6.6万平方米等。

环湖区域将建设粉墨春秋、上古余韵、墨韵飘香、一湖烟雨、丝落花雨、艺海绿痕、竹径环碧、碧水流翠等“东湖八景”。“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用来比喻自己的“铜豌豆”,也将作为主题雕塑,放入一个巨大的“元青花碗”内。

今年国庆节前,东湖片区景观建设将完成水面主体工程。届时,通过“大水系”北线自流引水工程,来自西大洋和王快两座水库的清水,经疏浚后的黄花沟、北环堤河注入东湖内。昔日的两条臭水沟——黄花沟、北环堤河也因此变身大型水景公园的一部分。

目前,“大水系”北线自流引水工程,王快、西大洋水库连通工程,总长34公里的环堤河及防洪堤整治与生态景观建设工程等,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湖畔要建关汉卿大剧院

据保定市城市规划人士介绍,东湖景区的整体定位为城市中央公园,辐射范围涵盖了整个保定城区。片区景观兼具时尚与文化特色,形成滨湖休闲、艺术展示和生态体验等功能分区。

滨湖区域将规划建设关汉卿大剧院等文化设施,形成保定市集文化、生态、宜居于一体的市级文化中心和东部新区。其中规划建设的关汉卿大剧院,整体包括关汉卿大剧院、博物馆两大部分,兼有历史文化名人苑、电影放映等多种功能区,能够满足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和会议的需要,可以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层次多样的文化服务。这组建筑将被打造成具有唯一性、标志性、体现保定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城市建筑。目前,关汉卿大剧院和博物馆已基本完成整体设计,年内将完成土方和基础工程建设。

五湖一环

构成市区“水项链”

除东湖外,位于保定市七一西路与西防洪堤交叉处的西湖,也将在年内开工建设。

西湖景观片区定位为集运动休闲、文化娱乐、生态科普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市级公园,景观规划以“体育公园”为核心概念,“城市绿色门户”为建设目标。通过西湖的建设,将带动周边约6平方公里区域的开发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结合滨湖规划建设的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形成体育、生态、宜居于一体的市级体育中心和西部新区。

南湖、北湖和新湖等另外三个湖,也将从2011年陆续开始建设。五座风格各异的大型水景公园全部建成后,还将被34公里的“水外环”串联起来,如同给保定市区戴上了一串美丽的“水项链”。届时,保定城区水面总面积将达到595公顷,水面占有率3.5%,成为华北地区独特的水网景观城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