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

来源:二三娱乐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9·宁波) 专题整理填诗文。

(1) 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晓雾将歇,①________”赋予了山林无限生机,“万籁此都寂,②________”营造了禅院清幽的氛围,陆游笔下“③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描摹了热闹淳朴的乡俗,《醉翁亭记》中“觥筹交错,④________,众宾欢也”再现了和乐融洽的场景。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笛声寄托了将士的思乡之情:⑤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中的声音表现了诗人面对风雨从容豁达的生活态度:⑥________,________。

(2) 按要求选择诗句。(填序号)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E.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F.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①作者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典故的是________、________。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2题;共11分)

2. (8分) (2019·六合模拟)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后面小题

材料1:一堂课,让学生们在假日中找到老师,离校不离教;让教师快速成长,积淀 A 更丰富;让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更加便利、有效,家校共育落到实处。这就是六合区精心打造的“惠万家空中课堂”。……教师在节假日期间以志愿者身份,利用网络平台实时直播,学生在家中通过手机、电脑加入课堂听课,并进行实时互动、答疑、反馈 B , 营造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推动了学校教育由校内向校外延伸,实现了优

第 1 页 共 9 页

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节选自《六合搭建“空中课堂” 推进教育均衡》,《南京日报》3月21日报道)

材料2: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跟着南京名师在线学习!5月15日上午,南京shuài C 先在全省推出省市区协同推进的名师公益空中课堂——“金陵微校”,百万南京中小学生通过网络即可享受名师免费在线辅导。……“使用‘金陵微校’,操作步骤很简单,只需要拍照、提交即可。”科利华中学一位初三学生告诉记者:“我最喜欢的栏目是《在线问答》。平时写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爸爸妈妈经常也帮不上忙了。现在我可以直接向线上老师提问,老师通过微信一对一讲解,直观、专业还省时间!”

(节选自《辅导孩子不用愁 “金陵微校”让名师提供免费精准辅导》,荔枝新闻网报道) (1) 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 假如你是校园广播电视台的小记者,为了更好地实施空中课堂,你准备采访参与学习的学生家长,请把你的问题设计写下来。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3) 综合上面两则新闻,你想对身边的正准备上补习班的小棠同学推荐“空中课堂”,把你的推荐语写下来。 3. (3分) (2019八上·椒江期末) 请根据相关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内容。 (1) “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班固)

“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鲁迅)

以上两段文字是对同一个人的评价,请问是对谁的评价?人名:________ (2) 儒家“四书”之一,共七篇作品:《________》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4. (11分) (2018七上·阜阳期中) 七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第 2 页 共 9 页

(1) 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是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看到别人闯 369 习惯了 84 闯红灯原因 有急事 看到没有车 闯红灯人数 12 86 (2) 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

①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②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

(3) 活动中,赵阳同学写了一篇倡导文明出行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①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②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启示,增强安全意识,③[A]严格遵守交通规则,[B]认真学习交通法规,[C]切买做到文明出行。

①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该将“________”或“________”删去。 ②处画线句子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最后三句[A][B][C]语序不合理,应该把[________]与[________]调换。(只填序号)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6分)

5. (21分) (2019八下·番禺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都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

第 3 页 共 9 页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有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呀,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笛子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孩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里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子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 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第 4 页 共 9 页

(2) 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3) 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25分) (2019八下·融安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也讲方言

①有一种草叫铜草花,学名香薷(rú),开兰色的花,少数也开紫色的花。这种花的颜色十分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他们设法培植它们,但结果都失望了:无论栽种者如何精心照料,铜草花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整天发蔫,好像它们生不逢时。原来,发蔫的铜草花是“生不逢地”:铜草花的生长要求土壤含铜量特别高,其花的兰色,需要吸收大量铜离子来扮靓,只有蕴藏了铜矿的地区才能支持铜草花的这种生物。1984年,在大治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据考证是公元前13世纪殷小乙时期的遗址。发现遗址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这个地区的地表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

②澳大利亚桉树是植物界鲸鱼级别的树种,它的身高记录是160米,有50层楼房那么高。支撑其庞大身躯的,是它特别坚硬的木质。如此卓立的特征,当然引来无数“粉丝”,想把澳大利亚桉树移植到自己那儿。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雇用了20名意大利劳动力,在他位于索若马岭的土地上种植了10万棵澳大利亚桉树。但杰克·伦敦和许多美国的拥趸(dǔn)①都遭到了这种桉树的嘲弄:美国的澳大利亚桉树不管什么时间砍伐,也不管如何处理,总难于加工,板会弯曲,裂纹会扩展开来;即使去做枕木,由于布满莫名其妙的裂纹而无法把钢轨钉上去,也不能派上用场。在其故乡澳大利亚,这些毛病统统没有。

③这是什么原因呢?澳大利亚林学家雅各布斯数十年后才发现是桉树在北美长得过快,因而材质就差。在澳大利亚,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会减缓其生长速度。当种子散布到全球各地时,却把这种天敌留在了家乡。麻烦在于桉树已经进化得适应这些天敌。在正常的虫害配合下慢速生长时,桉树的组织显然是最优化的。当没有这些害虫时,快速生长的桉树就会陷入物理学定律的陷阱。生活中有些人用方言表达时眉飞色舞,用普通话表达时却会口蹇(jiǎn)② , 也可以用雅各布斯的发现解释这一现象。

④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接近。但两种脐橙的外观差别明显: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与果蒂相对的底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表面也没有美国脐橙光洁。林业专家借鉴雅各布斯的思路,发现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纬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这么理解:美国脐橙落户我国南方某地后,它的“口音”不再是纯正的美国口音,而是带有那种微生物环境下的当地口音。

第 5 页 共 9 页

⑤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人发什么口音,树也是。树挪死,人挪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树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 (摘自《读者》第39期)

【注】①拥趸:指演员、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支持者。②蹇:不顺利。 (1) 文章中划线的词不能体现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 A . 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这么理解。

B . 据考证是公元前13世纪殷小乙时期的遗址。

C . 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接近。 D . 这种花的颜色十分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 (2) 文章第②段中,没有运用到下面哪项说明方法( ) A . 列数字 B . 举例子 C . 作比较 D . 引用

(3) 下列选项与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人们可以根据地表上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这个线索,在大治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

B . 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其原因是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经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

C . 在北美,澳大利亚桉树就算面对虫害也能以最优化的组织生长,导致生长过快材质变差。 D . 结尾说树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就是告诉我们植物生长需要适合它的环境。

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6分)

7. (16分) (2019七下·普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卖油翁

第 6 页 共 9 页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額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热尔。”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肅笑而遣之。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________ ②康肃忿然曰忿 然:________ ③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详略得当,详写卖油翁的酌油过程;略写陈尧咨的射箭。

B . 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初步揭示了这两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对待射箭技术的不同态度,这就构成了矛盾并使读者产生了悬念,由此,引出了进一步的叙述。

C . 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

D . 卖油翁沥油是主体部分,陈尧咨射箭是次要部分,是陪衬。写陈尧咨善射“十中八九”,更加突出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高超、精湛的技艺。

六、 作文 (共1题;共1分)

8. (1分) (2017八上·岳池期末) 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总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第二个作文需要另拟一个题目;不少于600字;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若涉及本地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第 7 页 共 9 页

(一)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请你以“回味”为题作文。

(二)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是追赶。有了追赶,不安分的心就有了可牵挂的念想,情感的波涛就有了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你追我赶成了快乐的倾慕、成功的源泉和幸福的靠近。人在旅途,你追赶着,也被追赶着。请你以“追赶”为话题作文。

第 8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

1、答案:略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2题;共11分)

2、答案:略 3、答案:略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4、答案:略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6分)

5、答案:略 6、答案:略

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6分)

7、答案:略

六、 作文 (共1题;共1分)

8、答案:略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