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翰墨溢香,传承书法

来源:二三娱乐


翰墨溢香,传承书法

——参加“四川省小中小学书法教育研讨”有感

我有幸于12月10——13日参加了在夹江举办的“四川省书法教育专委年会暨中小学书法教育研讨”活动。很多省内的书法界和教育界的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张景岳、徐炜、刘清扬、冯恩旭、邓乃斌等知名书法家、教育专家到会,并发表了自己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一些见解;深切地感受到上级、家长和社会对书法这一门课程越来越重视。夹江一小、成都市龙舟路小学、资阳市乐至县希望小学、中江清凉中学、什邡双劢中学等省内的一些学校书法教师也谈了本校书法教育的经验和成果。让自己大开眼界,耳目一新,感慨万千,收获颇多。感受到他们这些学校的书法教育已经走到了前边。特别是资阳乐至希望小学,这样一所农村边远学校能把书法教育搞得那么好,让人感到震撼。什邡双盛中学处处都是书法,地地有墨香。一所学校就如同一个书法艺术馆,浓郁的书法艺术气息让人流连忘返。这些都深深地让我感到巨大的差距。这些走在前边的学校虽有成都、绵阳等条件较好的地区,也有边远农村学校,这也同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参观了夹江手工造纸技艺,真切地感受中国书法文化的源远流长,增添了传承书法文化的使命感。

在这次活动中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一、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1、书法教育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观察力、模仿力。

小学书法教育主要是1、2年级的铅笔,3、4年级的钢笔和毛笔书法教学,5、6年级以毛笔字为主。在教学形式上小学阶段应以摹写为主,书法理论为辅。在书法教学中摹写与识字有密切的联系。识字是写字的基础,而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手段,能促进辨认字形的记忆。识字教学中,有机结合书法教学对学生掌握字的基本知识帮助很大。就是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描画的过程。

2、书法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能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的学生都有认真的学习态度。相反字写的马虎、潦草,错别字多的学生,态度会散漫,纪律松懈。

因此我们要通过毛笔书法教育来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形成严谨、踏实、守纪、耐心的性格品质。

3、书法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书写训练,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让学生在训练中实现创造美。指导学生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书法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中国灿烂的文明,为我国书法艺术而感到自豪。

二、反思我们的书法教学,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

1、兴趣不足:真正的书法兴趣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实践,并对书法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后,才会逐渐产生。书法学习最初往往要从最简单的基本笔画开始临习,这样的临习是很枯燥、很乏味和很艰苦的。许多同学对一笔一画都有严格要求的基础笔法兴味索然,有的同学虎头蛇尾,有的胡乱写画,应付了事。

2、积习难改:有很多小学生在以前的写字过程中,执笔、姿势、认真程度等方面都无形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写字的特性,并且还有些学生未受到规范的写字教育,正处于不良的写字习惯中。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旦不良的习惯形成,就很难改正。就如:有些学生临习碑帖时,在老师的叮嘱下,刚提起笔来练习时,姿势还是规范的。但过一会儿后毛病都出来了,有的学生在不注意中就把毛笔当硬笔来执,或是整个身子都扒在写字台上„„要纠正这些不良的习惯,对刚刚接触书法的小学生来说非常困难。

3、不够专心,不肯吃苦:学书法如同学做人,要求诚恳、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不能马虎,不能草率,对任何一个细小的笔画或一个动作,都要认真处理。然而,对于练习时喜欢讲话,精神不集中,姿势不规范的学生,需要改正这些坏习惯时,就有些人不愿意吃苦下功夫了,随便翻开碑帖就随意临写,浅尝辄止,甚至有些学生连碑帖都没有打开就乱图乱画了。这样的学习效果当然不好。

4、缺乏观察 小学生在临习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临写前不读帖,临写时不认真看贴,有的看一笔写一笔,写得生硬做作,有的甚至纯粹抄字。他所看到的,只是一个什么字,至于笔画、结构如何,他都视而不见。这便是缺乏观

察的主动性所造成的。这种学习方法是事倍功半的,长此以往,学生还会丧失对书法学习的信心,从而对此失去兴趣。

5、由于长期的忽视,重视不够,专业教师缺少。虽然开设了书法课,但因为大多老师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不深,且多为兼职教师,他们还有其它科,甚至是主科,精力时间有限,很难搞好书法教学。

三、改进教学一些手段和方法:

1、激发兴趣: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书法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兴趣是头等大事。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应定得过高,应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书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其感受到乐趣呢?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尝试:

(1)课堂激趣,在书法教学中间经常给学生讲一些通俗,生动,有趣的有关书法的小故事。虽然有的学生并不完全理解,但是可以让学生知道书法艺术可以陶冶美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学好书法,将给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和乐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学到知识。

(2)、环境熏陶,在书法教学环境中布置复印放大的所学碑帖,创设浓厚书法古典氛围。适当地把学生优秀的作品或练习展示出来,增添学生的自信与自豪感。把一些比赛通知粘贴出来,鼓励学生踊跃参加。

(3)、融洽关系,与学生交朋友,不居高临下,让学生结对拜师,共同进步。 (4)、举办展览, 给学生布置诸如临摹展、创作展等小型系列展览,并给学书成绩优秀者及时的表扬。

(5)、组织活动,组织学生经常参赛,因为赛前学生的训练兴趣特别浓厚。 2、培养自学能力: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何学习都是从一点一滴学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习书法更是如此,所以,在书法教学中不应该求快、多,而要力争少而精。只有让学生养成每天临帖的习惯,持之以恒地学习,日后才能学有所成。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急于求成、骄傲自满的情绪,摆脱急功近利的心理。因为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学生习书过程中的拦路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按照选帖、读帖、临帖、出帖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持之以恒,专攻一帖,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保证学生学书过程中不走弯路。从中不

断提高学生的临帖能力和自学能力。

3、培养审美能力:书法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形式的变化中。书法无论在点画上,还是结构上,章法上都是变化着的。如果失去了变化,千篇一律,就失去了书法艺术的美感。如音乐中的节奏变化等其实都是类似的道理。书法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认识点线各处形态及其变化之美,而且要让学生领会点线在书写动态中所显示的节奏韵律美。

4、重视读帖:教师必须明确要求学生在动笔临习之前,一定要先对所临的字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忆后再临写,写完后将自己所写的字与碑帖中的范字进行细致的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再临第二遍改正。读帖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找出帖中字的主要共同特点; (2)、观察并说出字形结构的主要规律; (3)、 找出帖中字的相同笔画之区别所在;

(4)、对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转折、收笔做仔细观察;

(5)、对笔画的行笔快慢进行分析概括等。通过这样的读帖,有利于学生养成由整体到局部、由轮廓到细节、由现象到本质的全面有序观察习惯。

5、重视笔法:用笔是书法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学生在学书过程中最难掌握的一环。赵孟頫曾云:“结构因时而异,用笔千古不变。”用笔重要性可窥一斑。用笔即各种笔画的书写要领,要充分给学生讲透讲细,细到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动作,如何停顿,用力如何变化,如何注意快慢,笔锋如何使转,学生只有将这些充分掌握,才能领会笔法精神,写出形神兼备的笔画。

6、讲练结合:书法教学,应坚持讲练结合的原则,讲和练相互穿插,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讲不练那只是纸上谈兵,因为书法训练是一门技能训练,一些问题只有在学生实际书写的时候才会暴露出来。同样,只练不讲也不行,因为学生临习时并不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而是盲目的、随意的临习,这样不会很快掌握其技法,反而走弯路。因此,本人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应讲练兼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学用结合。正确处理学和用的关系也是书法教学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如果学而不用或不会用,就不能促进学习效果。通过运用可以使学生了解临习的不足和问题,促使学生临帖时对范字进行再认识,增加学书的动力和目的性。但一

些学生练字时写的是一个样,而在实际写作业、写信等应用时又是一个样,学用没有统一,这样一来,练字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字的面貌,学的也不会扎实。在教学中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学用结合,学一个会一个而改一个,才能逐渐改变原来的书写坏习惯,才使学生的整体书法水平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书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的重视与投入;需要我们教师尽心尽力、想方设法不断地帮助、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书法学习,并且不断探索总结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我们的书法教育必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

乐山市徐家扁小学:马盛

2013年12月14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