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阳市风电产业的发展
作者:程诚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3期
摘 要:近年来,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但存在着生产性投资不足的情况。风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风能开发是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信阳市风能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风电产业的可行性,发展空间较大,发展风电产业对信阳市破解发展瓶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当地政府应该采取多种切实有效措施,促进信阳市风电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风电产业;发展;信阳市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201-02 一、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信阳位于鄂豫皖三省交接处,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信阳是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北距郑州300公里,南距武汉200公里,东距合肥340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信阳成为三大城市之间最具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潜力的地区。京广、京九、宁西三条国铁,京港澳、大广、沪陕三条高速,106、107、312三条国道在信阳境内形成多个十字交叉。石武客专今年即将建成通车,信阳将很快融入郑州、武汉一小时经济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2010年信阳市全年GDP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 0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一、二、三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3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311元。
信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靠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区域的铁路、高速公路、油气管道、电源电网等线性工程来拉动,工业以传统加工业为主,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小。工业项目数量虽多,但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高新技术项目几乎没有,生产性投入所占比例过小,能够对全市经济起到较大影响和拉动作用的新经济增长点不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依然是实现信阳市实现由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跨越在较长时期需要解决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信阳发展风电产业的可行性
1.区域因素。河南省风能资源的分布,主要是受地形影响所致。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太行山、西部伏牛山、中南部大别山、黄河沿岸等地区。这些地区位于山区,地势较高。
河南省风能资源分布情况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信阳位于河南南部,大别山腹地,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亚热带过渡性特征。若址于低山区,北部为开阔平原,北方来风由于地形抬升作用,使风速加速,同时东北西北侧向延伸的伏牛山—大别山山脉,对北风具有一定的挤压加速作用,因此信阳具有比较丰富的风能资源。 2.自然因素。信阳市位于河南南部大别山腹地,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西伯利亚和太平洋冷暖气流在此交替频繁,引起地区间热量和水分的转移和交换,太阳辐射、地形特点决定了该市的山区气候特征,根据信阳气象站1980—2009年三十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5.1度,年平均气压为1 001.4hpa,年平均降水量1 294.1mm。近三十年年平均风速为3.29m/s,变化规律为冬春季风速较大,夏秋季风速较小,风向较为集中。根据建国后六十年来的测风观察记载,全市除息县、淮滨、固始北部风力资源稍微差一些外,其他各县(区)部分地段的平均风速在5.3M/秒左右,均可具备规划建设风力电站的基础。2003年中国电规院受信阳市政府委托对全市的风力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分别建立了39个测风观察点、27个70米的测风塔。观测数据显示,这27个选测点的风量风速的均符合建设风电场的基本要求。据已在信阳市测风的中国风电集团、国电公司根据信阳市地形地貌、基本气候条件和测风情况,结合风电装备技术进步趋势推算,全市可开发风电规模应在100万~150万千瓦左右。所以,境内鸡公山、黄柏山、天目山等地区位和风速均符合建设风电场的相关条件。 三、风电对信阳发展的经济意义
1.合理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符合能源产业发展方向。风电是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开发条件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的各省市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总量要求和实施计划并按时完成。有利于地方获得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风力资源是最具商业化和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国内已从试点向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过渡,技术条件日趋成熟。随着《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许多具有减排义务的国家表现出购买CO2减排量的较积极态度,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购买承担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来履行其在京都议定书确定的义务,可以发挥减排效益。
2.优化地方电网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信阳市煤炭、石油、水力资源缺乏,但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电将对解决信阳电能供应产生积极作用,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缓解电网供需矛盾,优化系统电源结构。信阳电网本身不具备发电能力,基本为来电使用型,该网隶属于华中电网,基本由火电组成,目前网内主要电厂均为燃煤电厂,电源结构形式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远景用电负荷、电量将持续增长;发电用煤需求量将更大,燃煤电厂在消耗煤炭资源的同时,还将产生大量的SO2、CO2、CO、烟尘等污染环境和造成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利的影响。风电作为清洁能源,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对环境保护有利,也有助于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保压力,解决电力外来的依附性,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破解信阳区位尴尬难题,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信阳位于“三纵一横”的铁路交通枢纽位置,但多年以来经济发展并未从交通上获得更多助力。由于信阳的市场容纳力较小,而郑州、武汉所具有的广大市场包容性是信阳无法比拟的,在商业讲求速度效率的今天,更多的商业活动会向中心城市、重点城市集中。同时,信阳位于河南省最南部,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辐射无法照顾到,而武汉城市群由于行政区划问题,不能对信阳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故而信阳位于非常尴尬的区域位置。信阳风电在解决地方用电的同时,可以将电能就近输送到武汉、郑州等城市,有助于信阳更好地融入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之中,成为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体和以郑州为中心的经济体北上南下的桥头堡,既符合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又破解了信阳区位尴尬难题。并且有助于部分解决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利用和就业等关系民生的问题。 4.有利于信阳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发展特色经济。信阳头顶“十佳宜居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的20个中小城市”等光环,对环境的依附性极强,合理开发风电有利于节约使用自然资源,改善资源利用方式,调整资源结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同时,旅游业是信阳的支柱产业之一,开发风电可以为信阳增添很好的高科技环保主题旅游景点资源,有助于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信阳市的老区“红色旅游”开发增添新的看点,成为地方经济有一个新的增长点。 四、信阳发展风电产业的有关建议
1.坚持有序开发,尽快编制全市风电发展规划。委托权威机构深入调查信阳市风能资源情况,全面分析风电开发技术发展趋势和信阳市发展风电的社会经济条件,科学规划,明确信阳市风电的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和支持措施,确保信阳市风电建设有序推进。
2.强化市级统筹,充分尊重县区自主权。按照“服务大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有序组织”的原则,由市政府出面,在对市县两级已签风电协议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根据全市社会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的总体安排,明确信阳市风能开发方式、开发节奏、支持措施,把各县区已签协议纳入全市风电开发总体安排,充分发挥风能开发授权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以风能开发带动全市能源及相关产业发展,以风电项目建设催生信阳市风机装备产业,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在此前提下,充分尊重县区在选择风电开发企业、确定具体开发方式的自主权,以增强县区在风电开发方面服从全市统筹安排的自觉性,鼓励县区支持风电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3.严格准入条件,明确开发企业范围。按照“经济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运营业绩优良”的要求,综合考虑,以有意投入信阳市风能开发的国电集团、华能集团、华润集团等中国主要电力建设运营企业和专业性风电开发企业中国风电集团作为信阳市风电开发备选企业,明确准入条件,统一进入门槛,实行授权开发。
4.鼓励投资换资源,择优确定开发主体。在确定风电开发企业,授权开发范围、开发规模时,对有配套产业投资的开发企业优先安排,鼓励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为取得信阳市风能资源开发授权在信阳市扩大投资,带动信阳市能源及相关产业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结论
风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风电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地方经济发展能起到拉动性作用。因此,信阳作为欠发达地区,应合理利用地理和区位优势,抓住产业结构转型的良好机会,将风电产业作为既发展地方经济又维持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郭瑞民.信阳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信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2011-02.
[2] 张红卫,陈怀亮.基于地理信息的河南省风能资源分布及利用分析[C].第二十七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 论文集,2010.
[3] 王晓.信阳风力资源分布情况报告[R].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责任编辑 安世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