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soopic economy{宏观经济 比较利益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郭豪新乡卫生学校 河南新乡453700 摘要:比较利益理论经历了从比较优势理论、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动态的要素票赋理论的不断拓展演变,是经 济体发展、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升级的基础。一个国家只有在不违背本国的比较优势情况下,即资源禀赋优势,才 能最大限度地积累资本,发展经济。比较利益理论很好的解释了El韩两国的经济增长奇迹。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后 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应的经济表现的对比,也充分说明了比较利益理论的重要性。这些经验对于我国今后的政策取 向、经济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比较利益;要素禀赋;比较优势 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与否,取决于要素的增长发生在偏向进口 总述:经济发展表现为社会总产品的持续增长,产品的生产 竞争行业还是出口行业。 则依赖于一国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量,即要素禀 罗布津斯基定理表明在产品价格和要素投入比例不变的条 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巨大的GDP差值的背后,其根本 件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 一、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差别是要素禀赋的差别。发展中国家初级资源、劳动力丰富,技 术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低,因此产品价值和附加值低;而发达国 家资本、技术丰裕,劳动生产率高,产品的附加值高。另外,由于 自然资源通常是给定的,劳动力要素增长速度取决于人口增长速 度,在全球范围内差别不大,平均在1%一3%之间,因此经济持续 发展归根结底是要素禀赋的升级,即增加资本在资源票赋中的相 对丰富程度。资本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社会剩余的积累和再投资, 持不变时,密集使用数量增加生产要素的产品供给量会增加,而 密集使用另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供给量会减少。 当要素增长发生在进口竞争行业,也就是该国本不具优势的 要素上,而贸易条件不变,该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会发生升 级,由最初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实 现了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变。 进口竞争行业不断增加的要素投入要求该国以其比较优势 而按照本国的比较优势组织生产,那么该国经济生产的成本就会 很低,创造的社会剩余也就越多,资本积累的量也就越大。从而 推动要素禀赋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贸易结构升级,实现经 济的持续增长。下面分别介绍三大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表明了一个产品生产均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如何参与到国际贸 易中来,并取得贸易利得。 参与国际贸易,才能产生足够多的社会剩余,从而再投资到进口 竞争行业。由以上可以看出,发挥国家各个阶段的比较优势是实 现竞争优势的基础与必要性条件。 在动态要素禀赋理论中,如果要素增长发生在偏向出口的部 门,而其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小,该国又是贸易大国,则有可能发 生悲惨的增长。因为该国产品的大量出口会导致世界市场价格 的下降,而需求弹性小意味着该国出口因出口量收益额增加小于 模型假设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不管一国在两种产品的 因价格下降导致的收益减少额,该国的国际贸易状况恶化。 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还是处于劣势地位,都可以通过生产成本 而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因为更符合前提条件,更有可能出现悲 或劳动生产率的比较,按“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的原则进行国 惨的增长。 际分工,各自生产本国优势较大的产品或劣势较小的产品,即生 产本国机会成本较小的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外贸易,这样,世 二、日 韩发展模式及经验 1、日本的发展模式。日本经济发展比韩国早,其经历过三 界总产出会增加,各国的消费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第一次是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1955— 在该模型中,存在着贸易利益在国家之间的分配问题,即贸 次产业结构调整:第二次转向产业技术密集化(1970—1980年);第三次由 易比价。如果贸易比价发生不利于某国的变动,则该国的贸易收 1970年); 益会逐渐减小,直到贸易利得变为零,该国会退出国际贸易。因 技术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2、韩国的发展模式。韩国经济的腾飞经过了三个阶段,第 此贸易比价会影响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积极性。 个阶段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时代,这个阶段韩国借助美国的援助 2、静态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内容。要素禀赋理论是比较优势 第二阶段是资 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解释了造成比较优势的深层次原因, 大力发展轻纺业,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即由各国要素禀赋不同导致的成本差异形成了各国的比较竞争 本密集型产业时代,此时韩国在第一阶段巨量的资本积累的基础 上,(表现为高储蓄高投资)发展重化工业;第三阶段是知识技术密 优势。 一其下三星、现代等已成为国际品牌。 世界各国要素禀赋各不相同,决定了各国要素价格存在着差 集型产业,3、日韩模式的共同点及经验借鉴。 异,一般来说,一国拥有的某种要素的供给总量越充裕,该要素的 (1)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伴随有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 相对价格就越低,因此在生产中较多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成本和 而是背后无数企业家 价格就越低,这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越有竞争力。这说明,各 结构升级并不是政府采用铁血手段的结果,国应分工生产并出口在生产中需要较多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 充分发挥各个阶段比较优势的结果。实际上,日韩两国在经济腾 而放弃生产并进口在生产时需要较多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飞之前都相继采取过“进口替代型”产业政策,(韩国的第一个 然而都是以财政赤 世界各国按照这种原则进行分工并开展对外贸易,将取得绝对优 “五年计划”、日本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势理论或比较优势理论所指明的贸易利得,各国的产出和消费水 字扩大、通货膨胀严重、国际贸易失衡而放弃。(2)两国都实行了市场经济,放开了物品价格管制,政府干预 平都会得到提高。 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使得产品市场和要 3、动态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内容。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一 让位于市场配置资源,国的要素禀赋会随之发生变化,其比较优势在各个阶段也不尽相 素市场上的价格没有被扭曲,其价格反映了国家的资源稀缺程 度,为企业家择优生产提供了正常的价值参照。 80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宏观经济I Macroscopic economg (3)日韩政府同时也没有完全放弃政府干预的作用。在市场 2、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市场价格能够完全反映出资 经济形成之初,各种制度还不健全,如果放任自流会导致市场失 源要素的稀缺程度。因此,中国在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基础上, 灵的广泛存在。因此需要政府制定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包括产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制度安排,在不影响国家安 权制度、公司制度、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另外,政府大力扶持 全时减少对价格形成机制的干预。 其各个阶段的关键产业,也是其比较优势产业,更有效推动了经 3、中国应警惕落入比较优势陷阱。比较优势陷阱指一国(尤 济的高速发展。但都存在着因政府干预导致的市场秩序混乱现’ 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 象。 三、对于我国经济高增长的理论验证 1、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路程。中国的经济改革始于1952年 的“一五计划”,在政府的计划经济下集中全国资源优先发展重 工业。尽管五年计划提前达标完成,可是重工业、农业、轻工业 的严重比例失衡和扶持力度直接导致了后期大跃进、三年饥荒 悲剧的发生。中国经济也陷入停滞。中国经济再次发展、腾飞 4、中国应防止出现贫困化增长。实际上,改革开放前期,中 则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步取消了产品 国很符合贫困化增长的三大条件。首先,中国作为崛起的贸易 市场的统销统购交易机制和要素市场的双轨制价格,私营经济、 大国,其产品很容易影响世界市场的价格。第二,在前期我国的 经济特区等边缘革命[2】迅猛发展。根据资料,仅乡镇企业的产值 出口商品以资源型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为主,处于全球价值链的 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4。之后通过私营企业的 低端,产品需求弹性小。第三。最后,处于降低成本、追求利润 产权合法性改革、l 992年的税制改革、证券金融市场的建立和 的角度,企业家大多将资本再投资于出口加工业,这也是比较优 改革、股份制改革等完善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中国经济获得 势理论所倡导的。然而,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于世界第二 了长足有力的发展。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经济特区的发展。深 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已经非常雄厚,此时,应由政府出面,对高新 圳作为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引进外资和技术,大力发展出口加工 技术产业扶持,引导资本流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引导产业结 业,增长速度越过上海成为全国第一的大城市。2001年中国成功 构升级,对这类新发展的小企业实行幼稚产业保护,培养竞争优 加入WTO,加快了步人世界市场的步伐,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分 势。这并不违背比较优势,而是正常市场经济发展伴随着要素禀 工中。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中国奇迹也让世界震惊。 赋升级所必然会出现的,是对已经存在的比较优势的显化。因 2、比较优势与我国经济发展。由以上可以看出,违背比较 优势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在中国同样不能成功,即使是初步建 成了中国的工业化体系,然而劳动力知识技术水平跟不上,大型 机器的生产效率不能被完全发挥。另外,由于国家片面追求重工 业的发展,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萎缩,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而重工 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 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 于不利地位,从而落人“比较利益陷阱”。中国的出口结构偏向 于加工贸易和初级制成品,市场竞争激烈,价值增值空间小,国际 市场价格变化不大;而发达国家技术升级更新速度快,垄断『生强, 价值增值空间大,通常制定垄断高价,因此贸易比价受制于发达 国家,对于中国是不利的。 为中国的市场机制并没有如欧美那样成熟,存在着广泛的市场失 灵,如搭便车、信息不对称、市场不完全、制度漏洞等,企业缺 乏足够的激励进行技术创新。因此中国应给目前的战略型产业 创造一个好的市场环境,提供一部分政策激励。 5、最后,应继续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为 业由于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的劳动力较少,因此失业率大幅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优化当前的 增加。 学校教育、学术科研政策,因为存在着学生的知识技能远远落后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在承认市场经济基础上,以轻工业 于时代发展的需要、科研技术转化率低的问题,另外人力资源的 为主,出现了城市私营经济、乡镇企业等大量吸收就业的经济 流失也需要特别关注。田 体,并迅速发展。而由政府主导的国有企业,主要是五年计划中 留下来的重工业企业,改革成效寥寥,而且对国企的政府扶持加 参考文献: 重了财政负担,这是造成七八十年代国内通胀的原因之一。 1.林毅夫、蔡防、李周(1 999a):《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政府认识到对外贸易的巨大好 处,进一步放开了沿海对外贸易市场,引进资本和技术,充分利用 我国劳动力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鼓励扶持各种加工型贸易企 业,极大推动了社会资本的积累。在完善一系列的市场经济制度 之后,中国加入了WTO,相当于面向世界开放了中国的产品和要 素市场,国内价格全球化,使得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更直接、低成 本的与世界市场开展交易。 近年来,我国同各国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随着泰国、菲律 “东亚奇迹”的再解释》,载于林毅夫等主编《中国经济研 究》,北京大学出版社,l 999年,第l 95~2 l 5页。一一(1 9 9 9b),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三联书 店、上海人民出版社,l 999年。 2.张明志.比较优势、贸易增长与产业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 社,2008年版.47--67页 3.韩秋韩国产业结构转换中的动态比较优势 【J】 黑龙江 社会科学2006 (5) 【英]马克.比森著刘明王晓娟译《日本经验与东亚发展 宾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我国工人工资上升,劳动力成本优 4. 5年5期 势正在丧失。在第一阶段积累的巨大社会剩余基础上,我国产业 型国家》《国外理论动态》201P ̄onald・H・Coase王宁 《变革中国一市场经济的中国之 政策已经开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更注重技术创新,形成 5.路》 中信出版社201 5年第 1 57-245页 本国的竞争优势。 四、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作者简介: 1、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要素禀赋的升级,而不是单方面追 郭豪,女,会计师,1 967#-9月出生,河南辉县人 求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后者反而会扭曲市场配置资源的 机制,达不到市场经济的高效率。在不同的要素禀赋阶段,我国 应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促进资本积累,从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而不是片面强竞争优势的形成。 MC)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 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