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小说创作
《呐喊》《彷徨》大致体现了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如《狂人日记》(1918)
二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如《药》《阿Q正传》
三是关于变革时代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如《孔乙己》《肥皂》《高老夫子》《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
“精神胜利法”的内涵
妄自尊大
自欺自骗
自轻自贱
欺弱怕强
麻木健忘
沈从文其人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妻妹张充和为他写的挽辞)
幼时顽劣——14岁到20岁前,参加部队——20岁到约46岁,作家,学者,
教授——46岁后,文物研究者:中国古代服饰——80年代后,声名鹊起。
沈从文小说的主要题材有两类:
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如《柏子》、《丈夫》、 《三三》 、 《边城》 )
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如《八骏图》、《有学问的人》《绅士的太太》 )
代表作《边城》
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
“老派市民”
主要通过揭示其精神病态,批判传统文化的落后性;
(《二马》中的老马;《四世同堂》中的祁家老太爷 等)
“新派市民”
主要写其虚荣、浅薄、堕落,蕴涵有西方文明包括“五四”后引进的“新潮”所进行的反思与批评;
(《离婚》中的张天真、马克同;《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等)
“正派”或“理想”的市民
常常体现老舍倾向传统的道德观。
(《老张的哲学》中的赵四;《赵子曰》中的赵景纯;《二马》中的李子荣;《离婚》里的丁二爷;《四世同堂》中的天佑太太、韵梅、钱默吟等)
“底层市民”
体现老舍对底层市民的同情。
《骆驼祥子》分析
(中篇小说《月牙儿》写母女两代烟花女子的故事,《骆驼祥子》中祥子、小福子等。)
分析祥子形象
祥子是《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的典型。祥子形象是通过他“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的描写来完成的。
祥子勤劳朴实,善良正直,富有责任感与同情心,尤为可贵的是有一颗精进向上的心。他的全部理想就是买一辆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的独立劳动者。为了这一理想,他省吃俭用,起早贪黑,拼命拉车,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买了一辆车。但黑暗社会对祥子的打击接二连三地袭来。他买的第一辆车被军阀的大兵抢走了。他极为愤怒但并未灰心,仍然顽强奋斗。在经过拼命奋斗之后,又聚了一笔钱。就在要实现买车希望时,他的几十块钱被孙侦探勒索一空。第三次是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一辆旧车,但因虎妞难产而死,他不得不把车卖掉。从此,祥子绝望了。一个自信要强的祥子,堕落成为“邪恶”的无业游民,变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何等悲惨的人生悲剧。
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有三:
一是黑暗的社会制度对祥子的迫害
二是祥子与虎妞不正常的婚姻。
三是祥子自己采用的个人奋斗的生活道路
祥子悲剧的典型意义有二:
一是揭露和控诉了黑暗的旧制度的不合理及其吃人的罪恶;
二是批判和否定了个人奋斗的生活道路。
作家张爱玲
小说集《传奇》
代表作《金锁记》:---对金钱、情欲异化人性的表现--主要人物:曹七巧
第一个场景:丫鬟夜话。第二个场景:叔嫂调情。第三个场景:兄弟分家。
第四个场景:季泽上门。第五个场景:辱死儿媳。第六个场景:毁女婚事。
第七个场景:临终回想。
讽刺幽默的学人作家--钱钟书
《围城》
一、法国游船上
主要人物:方鸿渐 苏文纨 鲍小姐
二、回到上海
主要人物:方鸿渐 苏文纨 唐晓芙 赵辛楣 曹元朗
三、在路上
主要人物:方鸿渐 赵辛楣 孙柔嘉 李梅亭 顾尔谦
四、在三闾大学
主要人物:方鸿渐 赵辛楣 孙柔嘉 高松年 韩学愈 汪处厚 汪太太 范小姐 刘小姐
五、重回上海
主要人物:方鸿渐 孙柔嘉 方遁翁 陆太太
《围城》的意蕴
社会反映的层面:文化批判层面:哲理思考的层面:
赵树理的小说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1、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背负沉重历史包袱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二诸葛、三仙姑、老秦、李成娘等。
2、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年轻的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如小元
3、农村新人形象:小二黑、小芹、艾艾、燕燕等。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现代评书体的小说形式 :
(1) 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特点;
(2) 将小说当通俗故事写,将情节描写及人物塑造融化在故事叙述中,保留口头性文体的特点,而又比一般传统小说明快、简约;
(3) 口语化,在艺术性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侠文化与金庸小说
一、中国古代侠义传统
中国古代的侠
侠与剑
侠与酒
侠与隐逸主题
侠与武德修养
金庸笔下的爱情模式。
“英雄美人”的纯情故事模式。
郭靖和黄蓉
杨过和小龙女
乔峰和阿朱
令狐冲和任盈盈
由爱生恨的故事模式
康敏 一男多女的故事模式
郭靖、黄蓉和华筝
金庸笔下的人物
女性
怪异之人
李莫愁
先锋作家余华
早期作品:以死亡、暴力为主题
以《河边的错误》《世事如烟》《现实一种》《古典爱情》《鲜血梅花》等为代表。
余华作品的第二个主题:苦难和救赎主题。
以《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为代表。
王安忆
《小鲍庄》1985年
鲍彦山家:鲍彦山 鲍彦山家里 建设子 文化子 拾来家 鲍秉德家
拾来 鲍秉德
大姑 疯媳妇
二婶
“三恋”:
捞渣 小翠子
《小城之恋》
《荒山之恋》
《锦绣谷之恋》
《长恨歌》(1995)-----王琦瑶
不同形态的“寻根小说”
首先,受传统文化哲学观的影响,出于对儒道文化的反思与追索,出现了一批儒道文化的寻根小说。
如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
王安忆的《小鲍庄》
其次,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一些具有神秘色彩的玄奥难解的文化寻根小说也大量出现。
韩少功《爸爸爸》
再次,与这种神秘文化的寻根相关,还有一批小说致力于原始或半原始的生活题材,形成原始文化的寻根小说。
如张承志的《黑骏马》
莫言的《红高粱》等小说。
最后,受民间文化和古老风气的影响,在寻根小说中,有些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如贾平凹的“商州小说”系列。
90年代以来的一些小说介绍
一、王朔的小说
商业性。王朔不避商业功利主义之嫌,大胆迎合市民趣味,旗帜鲜明地追求小说的“通俗性”,并与影视全方位合作。
叛逆性。王朔在一些小说中,借“顽主”之口表达了拒绝崇高、消解神圣、反抗权威的立场。
反讽性。这主要表现在王朔特有的语言艺术。这是一种脱胎于民间、带着机智和俚俗的幽默语言风格;他擅长在政治语录、豪言壮语与英雄形象的缝隙中,发现和制造错位与反差,并通过错位对接、夸张变形等方式一本正经地加以展示,从而形成了漫画式、寓言式的揶揄与夸张。
二、韩少功《马桥词典》1996年
三、陈忠实的《白鹿原》1993年
理解现代派诗歌的几个形式要素
二、诗歌形式的五个要素:
1、分行
二十世纪美国大诗人威廉斯 的《便条》
2、韵律--------------郑愁予《错误》
3、意象性
戴望舒《我的记忆》
废名《十二月十九夜》
4、风格
《腐尸》波德莱尔
5、 情境---------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