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城镇平面分析的城市景观分区研究

来源:二三娱乐
第3卷2010年第5期 9月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3 NO.5 Sep. 2010 文章编号:1674—5094(2010)05—0027—05 基于城镇平面分析的城市景观分区研究 施炜 ,陈颖 (1.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新西兰奥克兰1010;2.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城市景观风貌分区对于城市规划、古城保护、城市设计等相关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一套科学的景 观风貌理论和系统的分区方法十分必要。针对目前我国该领域的理论空白,从康泽恩学派的城镇平面分析法的起源 入手,探讨了其理论框架和系统方法,研究了康泽恩的城市景观著名的三分法:城镇平面、建筑形态、土地用途构成城 市景观分析的三大要素,以及该方法在全球以及中国城市景观风貌研究中的实践和应用,以期为我国的城市景观风 貌分区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形态;城市平面分析;城市景观;风貌分区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863/j.issn.1674—5094.2010.05.006 一对于城市景观风貌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 来城市形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正是在这种 个城市的空问物理结构,并且可以通过将城市的 方法的基础上,康泽恩(Conzen)发展了针对城市景 空间物理结构与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相结 观风貌更加系统和复杂的城镇平面分析法,并且通 合,来揭示当今城市景观风貌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 过划分出的规划单元和形态区域,将城市景观风貌 1.2城镇平面分析法的理论框架 康泽恩继承了源于德国地理学界的形态分析方 程。从而为我们保护城市的历史遗迹,突出城市的 进行分区。 特色空问,以及促进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和谐有序 发展提供可续的依据。因此,城市景观风貌分区,越 来越多地受到众多相关学科的关注,其中,主要包括 法,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城镇平面分析法。在康泽 地理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学、城市历史学以及 恩1960年发表的著名论文《诺森伯兰郡的安尼克:城 城市地理学等。 镇平面分析研究》(Alnwick,Northumberland: study in town plan analysis) 中,系统地阐述了城镇平面分析 法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并且运用该方法对安尼克的城 市景观风貌进行了分区。 l 城镇平面分析法的起源及理论框架 1.1城镇平面分析法的起源 在城镇平面分析法中,康泽恩提出了著名的城 市景观三分法(图1),即将城市景观分成城镇平面 (town plan)、建筑形态(building form)和土地用途 (1and use)。其中,城镇平面作为最重要的景观要 素,又包括了三个复杂的平面要素,即:街道和街道 西方的城市景观风貌分区研究,可以追溯到18 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西鲁特(Schluter)对一系列欧 洲城市(其中大部分是德国城市)的研究。西鲁特 提出的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Kuhurlanscharf) (Urban landscape,stadtlandscharf)已经成为了一个主 的概念,标志着至少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城市景观 系统、地块和由相邻地块组成的街区以及建筑,这三 大要素在城市中的不同区域中表现出各具特点且不 同于周边景观的组合方式,这种与众不同的组合方 流的研究课题。西鲁特绘制了一系列欧洲城镇的平 面图,并且通过对空间结构的分析,标注出了这些城 式表现出该区域内景观风貌所具有的独特性和一致 镇的市中心范围。这种分析方法被后来的学者所继 性。康泽恩将这种区域称为规划单元(plan unit) 承并发展为形态学方法(Morphogenetic),且成为后 (图2)。在规划单元的基础上,再加人对建筑形态 收稿日期:2010—04—17 作者简介:施炜(1981一),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研究。 通讯作者:陈颖(1982一),男(汉族),l ̄lJll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景观规划等方面研究。邮箱:baticy@163.c0m 28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和土地用途的分析,就可以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形 之间的联系,这不仅仅包括景观上的联系,还包括历 态区域(morphological region):在形态和景观风貌上 史关系。这就为处理城市历史景观风貌与新建景观 不同于其周围地区的独特区域(图3)。 图1城市景观风貌的三元素 2城镇平面分析法对于城市景观风貌 管理的意义 城镇平面分析法对城市景观风貌的管理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城市景观 风貌分区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界定历史城区的范 围,从而为保护城市的历史景观风貌提供参考和依 据,如怀特汉德和谷凯对北京陟山门历史城区城市景 观风貌的研究 (Whitehand and Gu,2007)以及贝克 (Baker)和斯莱特(Slater)对英国中世纪城镇形态区 域所做的研究 (Baker and Slater,1992)。其次,城 镇平面分析法强调城市景观的历史演变过程,强调用 进化的眼光来看城市景观的历史变化。每一个相对 独立的历史时期都会在城市景观上留下痕迹,而这每 一个留下其独特景观痕迹的历史时期(即所谓的形态 时期,morphological period),成为研究现有城市景观 的参考。这就使得我们在进行城市景观风貌分区的 同时,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城市景观风貌的历史变化特 点,即所谓的“历史性(historiety)”。第三,运用城镇 平面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城市景观风貌区 风貌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新的景观设计和 城市设计提供了参考,如克莱尔为英国Poundbury新 城所做的设计(Krier,1992)。 城市平面分析法在城市形态学和地理学中影响 深远,并且形成了以伯明翰大学城市形态研究所为中 心的康泽恩学派。城镇平面分析法也被认可为一种 重要的城市景观风貌研究方法,并被来自全球的学者 广泛地应用在历史城区保护、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城 市景观管理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这些学者 灵活地运用城镇平面分析法,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和 研究性质的特点,进一步地扩展了城市平面分析法的 适用范围。这些来自全球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学者 所进行的研究,证明了城镇平面分析法作为一种城市 景观风貌的研究方法,在全球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3 城镇平面分析法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 中国的学者接触到城市平面分析法相对较晚, 但是在国内的研究和推广却发展较快。该方法吸引 了大批学者和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 的专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和实践来自于 怀特汉德和谷凯对北京陟山门历史城区城市景观风 貌所做的研究。 在对北京陟山门历史城区城市景观风貌所做的 研究中,怀特汉德和谷凯(Whitehand and Gu,2007)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域的发展历史,对陟 山门历史城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城镇平面、建筑类型 和土地用途分别进行了分析(图4)。 怀特汉德和谷凯将陟山门历史城区及其周边区 域的区域分成了1O种类型的规划单元,分别是:高 密度的以住为主的四合院,高密度的东西向的连排 屋,当代四合院、公寓、低密度公共大型四合院,有大 型建筑的单位,高密度大型商业建筑、亭子、公园以 及城市空地。 建筑类型上,怀特汉德和谷凯将当地建筑按照 时间分成1949年以前和1949年以后两大类。其 中,1949年以前的建筑,按照类型分为商业建筑、公 共服务和社区建筑、传统四合院住宅以及连排屋; 1949年以后的建筑,按照类型分为商业建筑、公共 服务和社区建筑、传统风格的四合院住宅、连排屋、 公寓、临时搭建房屋以及当代四合院。 第5期 施炜,等: 基于城镇平面分析的城市景观分区研究 29 图2规划单元 ] 第5期 施炜,等: 基于城镇平面分析的城市景观分区研究 31 土地用途上,则分为商店与餐馆、住宅、开放空 间、办公用地、公共和社区服务以及城市空地六大类。 在规划单元、建筑类型和土地用途三个要素的 基础上,将陟山门历史城区及其周边区域划分为7 个不同的一级城市景观单元和22个次级景观单元 (图5)。 Boundaries between units —...............。.......... .....~MajOr Minor Boundary ofarea delimited by BMCPC in its cOnservation and redevelopment plan 图5 陟山门历史城区的城市景观单元(基于对规划单元、建筑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分析)‘ 怀特汉德和谷凯将陟山门历史城区及其周边区 域采用城镇平面分析法所做的景观分区,不仅突出 了不同景观单元所各自具有的景观特点和历史性, 分区定级的方法,这对我国城市景观风貌的研究与 实践,极具现实意义。 而且体现了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历史 城区的整体性保护提供了参考。北京陟山门历史城 区的案例,充分证明了城镇平面分析作为一种分析 和研究城市景观风貌的系统的分区方法,在中国的 可实践性和可利用性。 参考文献: [1]Conzen M R G.Alnwick,Northumberland:a sty@in to ̄aa- plan analysis[D].London:Institute of Briitsh Geographers Publication,1960. [2] Wliftehand J W R.Background to the urban morphogenetie tradition[C]//The urban landscape:historical develop— ment and management.London:Academic Press,198 1. 4 结 语 迄今为止,我国对于城市景观风貌分区的工作 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系统的分区方法,对 保护对象和保护措施的判断,特别是保护区的划定 缺乏科学审核标准,规划师的判断、各利益团体的博 弈、保护评价体系的建立也缺乏科学客观的指导。 [3]Whitehand J W R.Briitsh Urban Morpholgoy:he Conze—t nian Tradiiton[J].Urban Morphology,2001,5(2):103— 109. [4]Whitehand J W R,Morton N J.The fringe beh phenome— non and Socioeconomic Change[J].Urban Studies,2006, 43(11):2047—2066. 城镇平面分析法为我们对城市景观风貌的分区与定 级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而该方法在 全世界不同地区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也证明了该方 法在不同文化和国度里的可实践性和可利用性。面 [5] Whitehand J W R,Gu K.Urban conservation in China: historical development,current practice and morphological approach[J].Town Planning Review,2007(78):643— 670. [6] Baker N J,Slater T J.Morphological regions in English medieval towns[C]//urban landscape,London:Rout— ledgepp,1992. 对我国城市景观风貌分区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问 题,城镇平面分析法无疑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理 论空白,并且提供了一种科学可靠的城市景观风貌 (编辑:文彦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