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花卉播种繁殖传统上多采用盆播或地播,近年来逐渐被穴盘播种育苗所代替。穴盘播种育苗的步骤如下:
一、种子处理
选择籽粒饱满,活力高的种子,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或者用磷酸三钠、赤霉素溶液浸泡,漂去瘪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滤去水分,风干待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二、材料的准备
1.基质的准备。基质主要有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等。一般将泥炭土和蛭石按2:1混合,过筛后再使用。也可自配基质,将腐熟的有机肥、炉灰、园土各一份混合过筛即可。注意不能掺入无机肥,否则会导致不出苗或出苗后死亡。
2.穴盘的选择。目前市场上有72穴、128穴、288穴、392穴等规格,应根据种子的大小来确定所用穴盘的大小。一串红、万寿菊、百日草选用72穴,矮牵牛、鸡冠花、翠菊可选用128穴。对于使用过的穴盘再次使用时,必须进行清洗、消毒。
三、播种
播种前将基质填入穴盘内,用玻璃或木板轻轻刮去多余基质,切忌用力压实,以免破坏其物理性质。再用手指在装好基质的穴盘上轻轻下压,然后将种子仔细点入穴盘,每穴1粒。播种后及时喷水,当穴盘底部有水渗出即可。极小粒种子则不需要覆土,也不能从上面直接喷水,要从下面浸透。播种初期土壤湿度可大些,以保证种子吸水膨胀。后期水分不宜过多,湿润即可。
四、催芽
播种后,穴盘要移入温室进行催芽。温室温度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在95%以上。幼芽露头时即可移出温室,炼苗7~10天,待苗高5~6cm时即可移入营养钵或盆内进行常规栽培
穴盘育苗栽培技术
麦茬复种番茄穴盘育苗栽培技术伊犁地区育苗时间: 5 月 1 5-20日 , 出苗—育成苗出棚定植大田, 苗龄以50天左右为宜。 移栽大田定植起止时间6 月 底至7月 5日 。 穴盘育苗从播种至育成苗出 棚定植大田, 育苗时间 50-55天, 六片真叶移栽为宜。
1 . 基质装盘: 把松散潮湿基质装入穴盘用木板条刮平,除去穴盘表面多余基质, 不可镇压或振动穴盘, 避免孔穴中的基质过紧。
2. 把装好的松散潮湿基质穴盘底部穴位压在穴盘上部孔穴正中, 压深约1 cm左右, 为气吸式播种或人工点种作好准备。
3. 播种: 无论是气吸式机械播种还是手工播种, 种子必须播于穴盘正中位置, 每穴1 -2粒, 不偏不漏, 深度1 cm。
4. 覆盖基质: 单盘播种结束, 立即用基质覆盖种子,用木条刮平穴盘表面。
5. 摆盘、 喷足出苗水: 穴盘整齐摆放在苗床阻根膜上。喷水以穴盘基质中水饱和下滴为宜。
6. 覆盖薄膜: 覆盖薄膜是为了保湿和防止穴盘基质中水分散失。 覆盖薄膜不要把穴盘四边封严不透气, 一定要保证穴盘四边通气。 否则, 影响出苗率。
1 . 播种—出苗温度管理。番茄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8-30℃。 穴盘膜面温度超过3 0℃度应加盖遮阴网, 把温度控制在30℃以下, 夜间自 然温度。
2. 苗期温度管理。温度决定番茄幼苗生长速度。 苗床室白天温度( 距苗床 80cm高挂温度计) 超过25℃以上, 可通过棚顶遮阴宽幅来调节棚内所需温度, 有效控制植株生长速度和高度。 夜间自然温度。 3. 水分管理。( 1 ) 1 -3 片真叶期: 适当控水, 基质水分为最大持水量6 5 %~ 7 0 %。( 2) 3 片真叶—育成苗: 基质水分含量为6 0 -6 5 %。关键控制点是强光、 控水、 降温炼苗, 但不能使叶片萎蔫时间过长。 点片萎蔫可人工适量补充水分。( 3) 零星补水: 出苗—移栽前, 由于基质养分、 喷水不均匀一致、 苗床边缘穴孔易失水分, 常导致提前萎蔫, 影响苗的整齐度, 可酌情人工点面、 苗床边缘穴孔苗补充营养液和水分。( 4) 水分管理的技术要点: 穴盘基质中含水量决定番茄幼苗叶片大小和叶色。 A. 幼苗不旱不补水, 防止水分偏多幼苗旺长 B. 弱苗区域适当多补充水分, 促进弱苗生长, 赶上壮苗。
4. 养分管理。 穴盘育苗对肥料管理有以下要求:
( 1)基质中已含有番茄苗期所需的营养, 同时, 两片子叶储存养分可供幼苗长到2叶1 心, 3片真叶期一般不需补施任何叶面肥。
( 2)幼苗叶片瘦小, 生长缓慢, 叶色淡黄, 是缺肥症状, 可用磷酸二胺0. 5%营养液进行叶片喷施1 —2次即可。
( 3) 不可单一使用尿素肥料, 防止节间过长、 叶片肥大。
( 4) 番茄苗出现生长过旺时, 可用磷酸二氢钾0. 2%营养液进行叶面喷施1 —2次即可, 协调植株体内碳、 氮比。 穴盘缺苗补苗应在幼苗第一片真叶展平至第二片真叶显现期进行。 应注意以下问题:
1 . 避免光照太强时间补苗, 光照强可对补苗带温室顶部进行遮荫; 2. 室温超过30℃不宜补苗, 可通过遮荫进行降温; 3. 补栽后及时补水;
4. 补栽苗结束后一般需遮荫两个太阳日 ;解决处理好以上四点, 补栽苗成活率一般可达到1 00%。 穴盘育成壮苗有以下标准:
1 . 茎杆指标: 茎基粗0. 3( 0. 25-0. 35) 厘米, 茎杆紫红色, 株高1 2-1 5厘米, 无病害感染植株。
2. 叶片指标: 具有6片真叶(5叶一心) , 现蕾( 个别植株现大蕾) 。 3. 叶色指标: 叶片深绿带紫色。
4. 苗龄指标: 播种—移栽不超过55天; 出苗—移栽不超过50天。
5. 根系指标: 根系将基质紧紧缠绕, 白根多, 无黄根、锈根, 根毛发达, 当苗子从穴盘拔起时不出现散坨现象。
1 . 喷施杀菌剂: 出棚前一天下午喷施防治早疫病、 茎基腐病药剂, 推荐药剂: 甲霜灵、 杀毒矾、 百菌清等;
2. 蓄足穴盘水分: 出棚前人工喷洒水渗透基质。 也可从苗床阻根膜上灌水, 均匀渗透基质, 便于足墒取苗定植作业。
1 . 移栽方法: 分配苗时, 应将不同生长势的穴盘苗分级调运装车, 集中定植, 便于管理。 大田采取起垄栽植, 要求垄宽75-80cm, 沟宽50-55 cm, 沟深以20 cm为宜, 栽苗深度要求子叶节高出穴位地面2 cm左右, 覆土不盖住子叶节( 子叶节位可产生分枝) 。 水浇地可用制种玉米播种机铺膜, 膜宽80或90 , 膜间距 ㎝ 50-55 , 铺完膜后及时开膜间 ㎝小沟, 为移栽灌水提前做好准备。 滴灌地铺膜、 铺滴灌带同时进行, 移栽后及时联接地面主副管, 按扣三通滴水。
2. 定植要求: 覆土要求子叶节以下, 厚度2-3cm。
3. 灌水: 栽苗定植后要及时进行灌水, 确保幼苗所需水分。 1 . 栽苗密度: 行距配置50+80cm, 一垄两行, 株距 30cm, 栽苗3400株/亩。 2. 中耕松土: 栽苗定植水灌后6-8天进行一次中耕松土,深度1 4-1 6cm。 3. 水肥运筹:( 1 ) 施肥: 在灌水前追施尿素1 5kg/亩+磷酸二铵 1 0kg/亩+硫酸钾5kg/亩, 追肥深度1 6-1 8cm。 在灌第二水前人工穴追施尿素1 0kg/亩+磷酸二铵1 0kg/亩, 追肥深度 1 6-1 8cm。( 2) 灌水: 见花灌第一水, 灌水量60m 3 /亩。 第一水灌后间隔1 0-1 2天灌第二水, 以后每次灌水间隔1 2-1 5天。 1 . 番茄灵: 在开花-坐果期为防止落花落果使用, 当田间50%以上的植株第一穗花序有2-3朵开花时应喷施番茄灵 2. 5%水剂20-50ppm, 用药最好在早晨进行, 5-6天喷药一次,连用三次。 2. 叶面肥: 在蕾期、 开花、 坐果期喷施0. 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其它叶面肥2-3次, 间隔7天喷施一次。番茄果实转色期, 有一部分枝蔓倒向沟内, 既影响灌水( 细流沟灌) 还会造成烂果传播病害, 因此, 在主茎第一花序果实转色期进行第一次分秧, 在8-1 0天后进行第二次分秧。 将沟内枝蔓果实移到垅上, 严禁翻秧或往垄上甩秧分秧最好在下午1 8-22时进行, 防止形成日 灼果。执行加工番茄种植收购合同附加“禁用农药清单” 、 “ 推荐使用农药种类” 、 “食品安全推荐使用农药种类” 、 “ 加工番茄尚可使用叶面肥种类” 、 “加工番茄禁用叶面肥种类清单” 。 1 . 病毒病防治: ①种子处理: 用1 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 20-30分钟, 清水洗净种子。 ②早期灭蚜: 用速灭杀丁、 敌杀死、 功夫、 灭百可等菊酯类农药及吡虫啉及早防治, 以防止蚜虫传毒。 2. 二、 三代棉铃虫防治: 二、 三代棉铃虫卵孵化高峰期,喷洒速灭杀丁、 敌杀死、 功夫、 灭百可等菊酯农药进行防治
花卉穴盘育苗技术
穴盘育苗的特点是每一株幼苗都拥有独立的空间,水分养分互不竞争,幼苗的根系完整,移植后的成活率接近100%,移植后的生长发育快速整齐,商品率高。因此,穴盘育苗在花卉育苗上的应用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花卉种子小、价格高是花卉生产中一个突出问题。因为种子小,往往造成幼苗阶段生长缓慢且娇嫩,苗期时间过长,成苗率低;种子价格高,导致成本高,影响生产的收益,给花卉企业带来损失和风险。采用穴盘育苗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花卉育苗的发芽率和整齐度,缩短培育时间,提高花卉的商品价格和商品率。尤其对使用小粒种子育苗的盆花和花坛苗来说,无疑是一次很重要的技术进步。
四个阶段
美国的戴维·柯瑞恩(Davidkoranski)将穴盘育苗的生育期分为四个阶段。之所以将育苗划分为四个阶段是因为这四个阶段的生长状态与所需要的温度、湿度(相对湿度)、光照、肥料等环境和管理条件各有区别。这四个阶段的管理好不好,不仅对幼苗期的发育而且对花卉的形状、开花数量、生产周期都有很大影响。如瓜叶菊,如果温度在第二阶段超过28℃,则很容易造成胚轴过于伸长,极容易倒伏。而四季海棠如果第二、三阶段不能及时施肥的话,以后施肥也会造成生长迟缓一个多月。
第一阶段从播种到种子初生根(胚根)突出种皮为止,即所谓的“发芽”期。发芽期最主要的特征是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较高的温度是相对于以后三个阶段来说的。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温度一般在21℃~28℃之间,大部分在24℃~25℃为最适温度,持续恒定的温度对种子来说可以促进种子对水分的吸收,解除休眠,激活生命活力。较高的湿度可以满足种子对水分的需要,首先,软化种皮,增加透性,为种胚的发育提供必需的氧气;其次作为种子生化反应的溶剂,促进其生物化学反应的完成,由一种新的生命形式替代潜在的生命状态。
第二阶段种子发芽以后,紧接着是下胚轴伸长,顶芽突破基质,上胚轴伸长,子叶展开,根系、茎干及子叶开始进入发育状态。这一阶段称为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管理重点是下胚轴的矮化及促壮。如果下胚轴伸长过快,就会引起幼苗徒长。要想促壮及矮化幼苗的下胚轴,必须严格控制栽培环境的各个主导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幼苗子叶展开的下胚轴长度以0.5cm较为理想,1.0cm以上则有徒长的现象。下胚轴若太长,当真叶开始伸展时,随着真叶的叶面积增大及叶片数目的增多,其机械支撑力量不足,容易发生倒伏现象。当下胚轴太长而形成倒伏之后是无法恢复的,所以下胚轴的矮化及促壮是提高成苗率的关键。第三阶段主要是真叶的生长和发育。这一阶段的管理重点是水分和肥料。水分的管理重点在于维持生育期间的水分平衡,避免基质忽干忽湿,做到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量的水分。在人工浇水的条件下,要先观测基质的干湿程度和蒸发情况,确定浇水的时间和浇水量。在自动喷灌条件下,一天浇水三次,每次给水量约达到基质持水量的60%为宜。浇水时间分别为8点、11点及14~15点之间。16点之后若幼苗无萎蔫现象,则不必浇水。降低夜间湿度,减缓茎节的伸长,矮化幼苗是管理追求的目标。
进入第三阶段的幼苗要开始施肥。最始肥料的浓度为2500~3000倍(或100~150ppm)足够,当最初的两片真叶完全展开之后,肥料浓度增加到2000倍。肥料氮、磷、钾的比例选择氮含量较低的配方(N∶P∶K=15∶10∶30),以减少叶面积的快速生长,降低其蒸腾作用。营养过量,除了容易造成徒长弱苗之外,基质的电导率增加,根系的正常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第四阶段幼苗生长到3~4片真叶时,也就到了第四阶段。此阶段的幼苗准备进行移植或出售。移植前要适当控水施肥,以不发生萎蔫和不影响其正常发育即可。 育苗期间各阶段的主要管理指标见附表。 物质条件
穴盘和基质是穴盘育苗必备的物质条件。基质的种类很多,为适应不同的卉育苗的需要,基质的配比也有所区别。一般原则是种子越小,需要的基质越细。基质的主要组成有草炭土(CSP)、椰糠、珍珠岩、蛭石等。基质的基本要求是无菌、无虫卵、无杂物及杂草种子,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pH值5.5~6.5,EC值低于0.75mmhos/cm3。生产中常将草炭和珍珠岩(或蛭石)以(3~3.5)∶1的比例混合。育苗基质原则上是新基质,不使用旧的材料,即使如此,在播种前最好也用600~1000倍液的多菌灵或百菌清消一次毒。
穴盘的穴格及形状与幼苗根系的生育息息相关,穴格体积大,基质容量大,其水分、养分蓄积量大,对供给幼苗水分的调节能力也大;另外,相对地还可以提高通透性,对根系的发育也较为有利。但穴格越大,穴盘单位面积内的穴格数目越少,影响单位面积的产量,价格或成本会增加。穴盘的规格有288目、200目、128目或50目,主要视育苗时间的长短、根系深浅和商品苗(移植苗)的规格来确定。对使用过的穴盘,再次使用前必须消毒,常用方法是600倍液多菌灵,800~1000倍液杀灭尔等杀菌剂洗刷或喷洒,之后用清水冲洗2~3次。
将混合好的基质填装穴盘,可机械操作,也可人工填装。注意尽量使每个穴孔填装均匀,并轻轻镇压,使基质中间略低于四周。基质不可填装过满,应略低于穴盘孔的高度,使每个穴孔的轮廓清晰可见。播种前一天应淋湿基质,达到刚好浇透的程度,即穴孔底部有水渗出的程度。淋湿的方法采用自动间歇喷水或手工多遍喷水的方式,让水分缓慢渗透基质。
穴盘育苗一般是每个穴孔放一粒种子,无论是机械播种还是人工播种都要力求种子落在穴孔正中。播种后较大粒种子要覆一层基质(蛭石等),小粒种子可不覆土。 环境控制
从附表不难看出,穴盘育苗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完成,如温度、湿度(浇水)、光照、肥料等。如是严格地按照戴维的方法,最好在专门的育苗室(发芽室)内进行,借助各种控制条件和检测仪器使其在标准状态发芽、发育。对于大型、专业化的生产企业来说,也确实需要这样的育苗室(发芽室)。对于一般的生产企业来说,也需要有可调温的温室,这样可以满足各种目标花期的需要。
温度温度是决定育苗的首要环境条件。当温室的温度低于发芽温度时需要进行加热,加热方式有空气加热和基质加热,空气加热如燃油暖风机加热、水暖管道加热等;基质加热如地热线加热等。如温室内温
度太高,可选湿帘风机降温系统进行降温,如果温度差别在2℃~3℃范围内可使用温室的其它系统如遮荫、通风、喷雾等系统和装置帮助降温,这样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但最大的问题是,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是温度下降的要求,如果背离了季节的变化、光靠强制性的温度调节的话,容易造成成本上升,所以一定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安排生产。
湿度合理的湿度和适当的喷淋措施是培育健壮花苗的关键,从相对湿度接近100%的第一阶段,到基质见干见湿、只要不出现萎蔫现象就尽量少浇水的第四阶段,也决定了湿度和水分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正确地把握幼苗生产的四个阶段并逐步减少基质的含水量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及时调整自动喷淋(雾)的次数和时间就能控制湿度和水分。蒸发量小,空气湿度大时少喷水,相反,就要多喷水,下午喷最后一遍水时要保证夜间叶面无水珠。
光照不同的花卉对光照要求不一样。金盏菊要求在光照条件下发芽,仙客来要求在黑暗中发芽,大多数花卉种子是在这两者之间,即在一般自然条件下就可以发芽。但第二阶段以后必须见光,结合温度的情况,可以适当遮荫,遮荫程度从40%~60%不等,要根据不同种子的生态特性来决定,大岩桐和四季海棠要求的遮阳强一些,一串红、鸡冠花可完全不遮荫,瓜叶菊遮去30%左右的阳光就可以。随着各阶段的递进需要的光照逐步增强,这是一条基本的规律。
施肥在种子育苗的基质中,基本没有肥料或只有很少的肥料,这就使育苗后的施肥显得尤为重要。一般种子从第三阶段就一定要施肥,但有些种子从第二阶段就必须施肥,否则就会大大延长育苗的时间,像四季海棠和瓜叶菊就属于这一类型。这其中的规律可以认同为第二阶段较长的种子需要施肥。其施肥的量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逐渐增加的。以氮肥浓度为标准可从100ppm开始,每周增加50~100ppm,视花苗的长势和叶色来判断幼苗对肥料的需要量。使用穴盘育苗最好使用液体肥料,这样比较容易控制其浓度,如条件不允许也可以使用缓效控施肥,切忌使用带有挥发性的氮肥,以免对幼苗造成伤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