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实验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笔情墨意抒胸臆》教学设计
郭曼
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造型·表现领域中第3课 “笔情墨意臆抒胸臆”,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分两课时进行,我今天讲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首先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写意花鸟画如何来借物抒情,托物言 志,其次让学生把握写意花鸟画用墨用色的一般方法,而教学难点是如何充分唤起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情感,用写意花鸟画的形式表达个人的志向和情怀。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初步成熟并形成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也开始有了明确的志向、理想和追求,学习技能技巧的能力大为提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写意花鸟画作品的欣赏,理解笔墨的表现是为了达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笔墨工具,表现墨与色的变化效果,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
3、情感目标:感知一草一木皆有情,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笔墨工具的运用 难点:学会观察生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变化的水墨世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意花鸟画——笔墨抒我胸臆——评价与拓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我们在前面赏析并临摹了,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结完成了认知目荷花的美有所了解,荷花的花合荷花的生长特点(花瓣大,标 与叶有什么特点? 色彩柔美,荷叶硕大,呈盘 状)。 古代画家用什么样的表现手《出水芙蓉图》是一幅工笔 法? 重彩。 你喜欢荷花吗?人们喜欢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有什么原因? 梅兰竹菊是古代文人喜欢的对高洁的品质,精神的寄托 象? 欣赏作品 古代画家又是如何来表现? 对比荷花的写意画法,感悟 展示梅兰竹菊的作品(音乐)写意画的笔墨特点。 旁白:梅兰竹菊是花中的四君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使学 子,是高洁、高雅的人品的象生主动认知梅兰竹菊等在传 征,自从写意花鸟画出现后,统绘画中,是画家借物抒
梅兰竹菊成了文人画家最乐于情,托物言志的对象。 表现的题材,并借此抒发自己 的情怀,表明自己的志向。 2、变化的水墨世界 以写意荷花为例 让学生在下面自己练习。 完成情感目标 ①笔法:中锋 侧锋 逆锋 拖荷花不同部位不同的用笔, 笔 ②墨法: 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体会线的变化,和让学生进 行基本墨、水、色相破等技 法的学习,通过练习,大大 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激发学生学习的浓郁兴趣。 破色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意学生通过基本的笔墨练习之 花鸟画 后,继续让学生欣赏一组现 欣赏--潘天寿的水仙,采用代画家的写意花鸟画,配合 了先钩线后赋彩的方法,把冰作品有关于题材、水墨技法完成技能目标 清玉洁的水仙生动的表现出的简短说明,加上传统的音 来,画面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乐,力求创设出一个审美的 息,同时,也表明了其追求的艺术情境。 高尚的人品。从这张画中我们 还看到除了梅兰竹菊,还有其看完画家的作品,继续引导 他花卉可以表达认得情怀和志学生欣赏其他班级学生的作 向。 品,为学生提供最贴近他们
--著名画家朱屺瞻的水仙和潘作画的依据。 天寿的水仙有何相同?有何不--我们来看此花开尽更无 同?通过启发,师生交流,得花,略显嫩气的水墨,诗书 出这样的结论:同样的情怀,画印相结合的传统风格,表 同样的人品物化、同样的水墨达了这位学生喜爱菊花的情 魅力;不同的用笔节奏、不同感。 的墨色变化、不同的个性表白。 --另一位学生画的红梅报 --齐白石的水墨家喻户晓,画家春,我们感到他很大胆,放 在简洁的构图中,用色破墨的纵的用笔、变化的水墨表现 方法画叶子,用深浅不同的洋梅花的枝杆,花朵的表现虚 红色画花朵,加上祖国万岁的实结合、妙在似而不似之间, 题款表明了一个九十五岁高龄却显得无比生机,课堂中, 老人的强烈爱国之心。 4、笔墨抒我胸臆 我情不自禁在赞扬他在画中 表现了独创的画面效果和强完成技能目标 烈的情感。 经过前面对基本技法的探究,然后,在一片宁静中,学生 对写意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开始作画。 言志内涵的充分认识,为学生 的创作作好了准备。接下来布 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学生 作画之前,我先安 排学生情感
内省的短暂过程,要求全班每 个学生安静下来进行回忆,回 忆过去、现在让你感动的、属 于自己的一草一木。 5、评价与拓展 完成总体目标 最后进行评价与拓展,当我们 的学生纷纷把作品贴在黑板的引导学生在现代生活中表现时候、当学生拿着作品向全班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激情和独同学讲诉自己的情怀、志向的特的审美品位。 时候,我觉得我的教学目标实 现了。课后请我们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美化学习生活环境,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变化的水墨世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意花鸟画——笔墨抒我胸臆——评价与拓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