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及幼小衔接
1、 填空题
1、 幼儿的主导活动 ,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 。2、 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 、 。3、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 。
4、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每一节课时间可延长到 分钟,每周上课总时数不少于 节。午睡时间可过渡到 小时,夜间睡眠时间缩短到 小时。5、家庭教育具有 、随机性、 和复杂性的特点。6、从生态学意义上说,社区及 是幼儿面向社会的主要内容。
2、 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的是( )。
A.睡眠不足 B.情绪低落 C.经常感冒 D.人际关系不良2、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智育的核心是( )。
A.非智力因素 B.思维能力 C.记忆知识 D.掌握技能3、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 )方面。
A.入学的适应性 B.幼儿身体素质 C.文化课学习 D.社会性培养4、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 )方面的适应能力。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人际交往 D.规则意识
5、非智力品质主要是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不包括下列中的( )。
A.兴趣 B.意志 C.自信心 D.创造力
6、研究结果证明,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有效保证是( )。A.幼儿教师的素质 B.园校的沟通C.家庭的配合 D.社区的帮助7、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幼儿园小学化问题C.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D.幼儿的读、写、算问题8、下列不属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的是( )。A.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B.幼儿的兴趣
C.师资力量薄弱 D.办学条件差
9.目前我国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形式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 )。
A.家园联系手册B.家长会C.开放日D.家长委员会
10.我国社区教育活动一般在( )的基层社会中进行。A.街道 B.区 C.市 D.县三、判断题
1、( )幼儿园大班以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的游戏,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的知识,这样就能减少“幼小”之间的差别,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2、( )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3、( )作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在于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4、( )幼小衔接的过渡期是大班第二学期和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因此,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应由大班老师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5、( )幼儿园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幼儿能顺利地进入小学阶段的学
习。
6、(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是由幼儿园和小学来完成。7、( )幼儿阶段也需要让儿童养成阅读图书的良好习惯。8、( )幼小衔接工作主要是在幼儿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的事情。9、( )儿童入学后如果不适应,容易发生睡眠不足、人际交往不良、学习兴趣下降等现象。
10、(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教育的区别就是小学开始分科教学。11、( )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只要顺其自然,不需要老师花太多精力。 四、名词解释1.幼小衔接
五、简答题
1、列举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途径?
2、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3、 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4、 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
6、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六、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别?
2、 试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内容。
七、案例分析
学期过了一半,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丁丁感到还是幼儿园好……
结合案例谈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