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大 朋
自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县域”这个概念,而且发出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种种迹象和现实表明,中国走向县域经济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充满着活力,蕴涵着希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强。新时期县域经济的发展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遇到许多方面的约束,这些约束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因此如何发展县域经济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课题,这也是本文选择县域经济研究的主要依据。
辽阳县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困扰着当政者。经济总量不高,缺乏后劲,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滞后一直干扰着辽阳县的经济建设。如何抓住机遇为辽阳县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成为了我们新的课题,在环境复杂的今天我们应该先认清自己的情况,明确优势,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科学的发展战略,才会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劲(这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何谓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它是以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
纽带、农村为腹地。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但是它又不同于国民经济,不能“小而全”的发展,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发展县域经济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现代化农业的必经之路,也是县域经济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桥梁,引导农民为加工而种养,既可以切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又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比如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以及相关的专业化组织带来高额的经济效益回报,同时还可以带动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二是小城镇建设。目前我国各具特色的建制小城镇已经有近2万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县域上。主要手段是通过拓展小城镇功能,以特色经济、工业园区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发展。
三是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放手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使个体私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中,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但是县域经济工业化需要科学发展,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辽阳县的现状及发展优势
根据2011年1月5日时任辽阳县县长的詹恒秋在辽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辽阳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5.2亿元,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6亿元,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长3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亿元,是2005年的5.4倍,年均增长40.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4.7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771元,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2.8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4.5%。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列全省第12位,跨入东北地区30强行列。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辽阳县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增长势头迅猛,但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从经济结构上分析:第一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孱弱,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增长缓慢。
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中公布的中国百强县辽宁的海城市排名第19位,成为东北三省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城市活力最足的县(市)之一。2010年海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50亿元,是辽阳县的3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1亿元,是辽阳县的2倍;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50亿元,是辽阳县的5倍。
从发展基础来看,辽阳县区们优越,交通便利。地处辽东半岛中部城市群之中;东临山城本溪、凤城,南界钢都鞍山、海城,西接辽中、台安,北连辽阳、灯塔,长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辽溪铁路横跨东西,与大连港、营口鲅鱼圈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近距直通;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丘陵山区,西部为沿河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东部山区林木茂盛,矿藏丰富,现有菱镁、硅石、重晶石、金、银、铜等矿石28种,总储量200亿吨,潜在开发价值4,000亿 元。西部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盛产优质水稻、高油大豆和各类蔬菜,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改革开放以来,辽阳县经济
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在农业上,辽阳县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淡水鱼和高油豆生产基地县。在工业上,初步建立并形成了冶金业、矿山和建材业、轻工业、化工化纤塑料三行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五大支柱产业格局,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
辽阳县的旅游业有着外地所不可比拟的资源。既有通明山的山高峰险,树奇石怪,又有核伙沟的峡谷幽深,古朴怡人;既有华严古寺神韵天成,钟灵毓秀,又有龙峰古刹的历史优久,庄严肃穆。游览之余可以品汤河全鱼宴,特色烤全羊;到农家果园,行采摘之乐趣,处河塘水边,得垂钓之雅境。
县域景区四季风光皆有不同,春季可置身于绿树与青草之间,品位湿地的芳香;夏季可游泳、垂钓、戏水、划船;秋季可赏枫、食果;冬季可滑冰、赏雪。景区内山峰秀美,碧水荡漾,林木葱郁,空气清新,河岸边绿树成荫,草地茂盛,沙滩松软,给人多种神秘的感觉,是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三、辽阳县的经济发展战略
1、建立工业为主体,现代新型农业为后盾,旅游业为补充的经济结构体系
辽阳县是我省为数不多,扔有得天独厚矿产资源的县,正是因为坐扔丰富的矿产资源,早在改革开放初期,辽阳的众多民营企业家通过开发矿藏,变成了一个个身价不菲的老板,当时可心说是辽阳县冶金发展的春天,很多来辽阳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辽阳有钱人真多。
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过去的普遍做法是与时间赛跑,比谁采得快,比谁用得多,对产品附加值多少却并不在意。这种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导致资源消耗量猛增、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同时还使企业忽视了对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发展空间越来越狭小。
这种经济的增长实质是一种不健康的经济增长,虽然这也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但它包含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公众健康的损害,对公共财富的掠夺,人类要为此付出昂贵的生态成本、健康成本和人文成本。在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因为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不断增加经济发展后劲。所以发展绿色产业是辽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加大新型工业化、服务业高端化、农业现代化的实施力度,全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快速增长。
第一,辽阳县要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资源型城市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推进辽阳实现由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的旧“两高一资”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资源永续利用的新“两高一资”转变,打造产业集群,对全县进行总体布控分区,将全县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宜居发展区,打造城市“后花园”,加大矿山复垦力度;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同时积极引导现有企业引进推广低耗能、低污染、高科技、高效益的循环经济项目,淘汰落后产能,构建循环型产业发展模式。
第二,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以现代农业的提档升级推进辽阳县由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
坚持区域性布局、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实施设施农业建设,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抓好蔬菜、禽畜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产业,加快农村能源建设,达到全国“生态示范县”标准,有效推进村个共建,整体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成为东北地区蔬菜、畜禽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产基地。抓好博丰集团、新风牧业、兴唐米业、玉龙饮品等龙头企业和新型合作社建设,扶强做大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实施农田水利、退耕还林工程,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发展能力。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健康发展东部山区林地经济,引导食用菌、南果梨向深加工发展,努力提高畜牧养殖水平,多渠道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全面落实林权、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水库移民等惠民政策。
继续实施扶贫工作整乡推进、整村推进工程。
第三,夯实基础设施,加快新城、新市镇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
“十二五”期间是新城、新市镇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辽阳县发展的黄金时期,新城新市镇发展的特色化、集群化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
首山新城要以辽鞍路两侧改造、兴隆大街建设为起步区,以城中村整体改造建设为重点,逐步推进“两轴、三心、四片”的城市总体布局。重点加快完成五大任务:一是加快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城城市化功能;二是加快城市景观带建设,着力实施高速公路出口、辽鞍路两侧景观带建设;三是加快人居环境建设,加大首山风景区、新城房地产开发和老城区改造力度;四是加快装备制造业集中区产业聚集,形成首山新城的产业支撑;五是加快商贸物流建设,围绕新建辽阳县客运站形成新的商贸物流换乘中心,为构建“一路两区”服务业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刘二堡新市镇要以“一城两区、一心双核、五纵六横一环”城市总体格局为发展方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重点加快建设五大工程:一是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尽早贯通金桥街,其他道路同时拉开,初步完成新市镇路网工程,供水、燃气、垃圾处理厂等工程也要同时推进;二是加快建设轻工产业园,初步完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企业落户条件;三是加快钢铁产业技术改造,建设钢铁物流园区,实现钢铁精深加工业的全面升级;四是加快刘二堡综合大市场建设,提升新市镇服务水平;五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壮大前杜农企公司、西地寰宇蔬菜合作社等农事企业,努力提高新市镇现代农业水平。
第四,提升创新能力,重视品牌带动,增强竞争实力
强化科技支撑,重视品牌带动。县域产业的优势不能长期建立在自然优势条件上,而应当逐步转向科学技术的支撑,提升创新能力。因此,要重视本区域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同时还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在培育县域优势产业时,要重视品牌的力量,通过名优产品的影响力带动产业发展,把培育名牌加工精品、创建特色品牌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县域优势产业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按照集聚产业、整合产业、提升产业的路径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具体应有以下政策组合:一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硬件环境;二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作好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保证产业集群健康成长;三是加快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四是培养骨干企业,发挥核心主导作用,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以品牌集聚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