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2021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来源:二三娱乐


2020-2021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及运用 1.(6分)古诗文默写。

(1)谁见幽人独往来,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卖炭翁》中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句子是: ,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 , 。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 。 (5)山居的日子是一钵闪烁的黄金,行云飞鸟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飞鸟怡然自乐,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 (6)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表达出自己恋恋不忘故乡之情的诗句是: , 。

2.(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狩猎(shòu) 翌日(yì) 棱角(línɡ) 怒不可遏(è) ....B.推搡(sǒnɡ) 漩涡(xuàn) 枯燥(zào) 纷至沓来(tà) ....C.妩媚(fǔ) 蛮横(hènɡ) 龟裂(jūn) 销声匿迹(nì) ....

D.追溯(sù) 浮水(fú) 脑畔(pàn) 目眩神迷(xuàn) ....3.(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对方的无理指责,他从容不迫,强词夺理.,终于成功批驳了对方的观点。 ....B.晚上,我们一家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中的这句话让樊登豁然开朗,压力瞬间得到了纾....解。

D.促销前先涨价,然后在促销当天降价,实际价格持平甚至上涨,促销活动往往名副其...实。 ..

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是爸爸从上海买来送给我作生日礼物的一本精装版《傅雷家书》。

B.由于公共自行车站点比较密集,使得咸宁市民“绿色出行”更加便利。

第1页(共19页)

C.《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D.美国之所以能轻易给中国新兴技术的发展使绊子,是因为他手握大量核心技术的原因。 5.(5分)我们正值五彩缤纷的花季年华、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让我们一起来开展“放飞青春”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朋友,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我们应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怎样与其同行青春路?请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做出你的回答。

材料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

——(选自《世说新语》)

材料二: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去经商,把挣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当马克思还没有精通英文时;当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也曾放下自己的工作,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

(2)班级准备开展“青春的梦想”主题演讲比赛,李明为此熬夜准备,结果在参加活动时不知不觉睡着了。王老师发现后,委婉的说:“李明,你已经沉醉在青春的梦想中了。”假如你是李明 二、名著及现代文阅读

6.(6分)名著阅读,完成问题。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1)选文通过什么方式来描写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从中可以看出保尔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

(2)联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说说保尔在战胜自杀念头之后,最终选择了一条

第2页(共19页)

什么样的道路?从这件事中 7.(9分)说明文阅读,完成问题。

光污染:美丽外衣下的环境杀手

①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对于污染,我们的思路是“先污染、后治理”。在日常生活中,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

②建筑物外墙反射的眩光造成的白亮污染。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

③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造成的白昼污染。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的广告灯、霓虹灯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光污染的重灾区。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此外,城市内部生物多样性的消亡,在远离城市的郊外夜空,可以看到两千多颗星星,因为强光可破坏夜间活动昆虫的正常繁殖过程,光污染还会破坏植物体内的生物钟节律

④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的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都安装有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且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使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污染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⑤改善城市形象的初衷或许可以理解,但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照明规划仍然处于无序状态。只为追求美丽城市夜景而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所造成的光污染 ⑥看美国大片,我们曾误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城市。其实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代广场周围,要么对面积和亮度进行限定。纽约并非每天都是一种表情,只有在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只见中心商业区有一大片亮光,四周很多地方是黑漆漆的一片。

⑦当国际上的城市开始摒弃“不夜城”思维的时候,国内大多数城市还在不惜重金打造一座座“不夜城”。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⑧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相信在不久的

第3页(共19页)

将来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频繁地出入舞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就会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 B.随着城市的发展,在我国,越是大城市

C.美国纽约对非商业区的霓虹灯设施在面积和亮度上都有严格的要求。 D.面对光污染的现状,作者无奈地认同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论调。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光污染:白亮污染、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 B.文章补充了美国纽约夜间亮灯状况,是为了说明纽约作为国际都市的现代化程度高。 C.第④段划线句“最新研究表明”说明“光污染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这一结论是有科学依据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纽约并非每天都是一种表情”,这里“表情”一词的含义是纽约“只有在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而且凌晨两点后必须关灯”。

(3)假如要在非商业区的高速路旁,修建一座类似文中美国帝国大厦一样的地标式建筑,作为某跨国集团办公机构的总部。请你运用文中所学知识,提出你的建议并说明建议的原因。

8.(13分)记叙文阅读,完成问题

一夜能走多远

①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②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发了。

③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四垄地没种完

④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⑤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上一觉,我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宿,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第4页(共19页)

⑥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前后就差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苞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又拿了几个比较,檐下的苞米个头普遍偏小! ⑦原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有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地北头这5垄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

⑧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地玉米同时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到如此明显。

⑨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如不努力追赶,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傍晚,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星斗。

⑩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年过去了,而与我一样落榜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地劳作

⑪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1)本文题为“一夜能走多远”,结合全文说说这个题目的含义。

(2)“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苞米的生长过程为线索展开叙述。

B.第④段“如释重负”在这里有卸下重担的意思,生动地表现了“我”经过一天的劳作已经精疲力竭,非常渴望休息的心理状态。

C.“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种子般短暂吗?”这句话承上启下,从种子过渡到人,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感悟。

D.父亲带领“我”连夜种苞米,可以看出他的勤劳能干;父亲教育孩子不讲大道理,可以看出他的深明事理。

(4)“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埋藏着一粒种子,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粒种子,结合自己的经历 三、古诗文阅读

9.(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第5页(共19页)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用“/”给下面文言语句断句,断两处。 在 人 间 则 可 为 都 邑 之 胜 境 静 者 之 林 亭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日光下澈 .②往来翕忽 .③南流数十步 .④不可名状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以其境过清 .C.乃记之而去 .D.乃记之而去 .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不以千里称也 .而置州以来 .

见渔人,乃大惊 .

(4)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0.(8分)古诗词赏析。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第6页(共19页)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中的“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飘零,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B.甲诗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C.乙诗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D.“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2)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这是两首送别诗。其中“五津”和“五溪”在这两首诗中具有怎样相同的作用? 四、作文

11.(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在旅行的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也体验忧。…….我们在旅行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______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答题卡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请用XX代替;④书写要求:工整、美观、大方。

第7页(共19页)

2020-2021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及运用 1.(6分)古诗文默写。

(1)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卖炭翁》中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句子是: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5)山居的日子是一钵闪烁的黄金,行云飞鸟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 ”,飞鸟怡然自乐,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 (6)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表达出自己恋恋不忘故乡之情的诗句是: 惟有门前镜湖水 , 春风不改旧时波 。 【解答】答案:

(1)缥缈孤鸿影(注意“缥缈”“鸿”的书写)

(2)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注意“炭”的书写) (3)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注意“撼”的书写) (4)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5)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6)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注意“惟”的书写) 2.(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狩猎(shòu) 翌日(yì) 棱角(línɡ) 怒不可遏(è) ....B.推搡(sǒnɡ) 漩涡(xuàn) 枯燥(zào) 纷至沓来(tà) ....C.妩媚(fǔ) 蛮横(hènɡ) 龟裂(jūn) 销声匿迹(nì) ....

D.追溯(sù) 浮水(fú) 脑畔(pàn) 目眩神迷(xuàn) ....【解答】A.有误,“棱角”的“棱”应读作“léng”。

第8页(共19页)

B.有误,“推搡”的“搡”应读作“sǎng”。 C.有误,“妩媚”的“妩”应读作“wǔ”。 D.正确。 故选:D。

3.(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对方的无理指责,他从容不迫,强词夺理.,终于成功批驳了对方的观点。 ....B.晚上,我们一家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中的这句话让樊登豁然开朗,压力瞬间得到了纾....解。

D.促销前先涨价,然后在促销当天降价,实际价格持平甚至上涨,促销活动往往名副其...实。 ..

【解答】A.有误,“强词夺理”指无理强辩,是贬义词,可用“据理力争”; B.有误,“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C.正确;

D.有误,“名副其实”意思是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用“名副其实”不恰当。 故选:C。

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是爸爸从上海买来送给我作生日礼物的一本精装版《傅雷家书》。

B.由于公共自行车站点比较密集,使得咸宁市民“绿色出行”更加便利。

C.《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D.美国之所以能轻易给中国新兴技术的发展使绊子,是因为他手握大量核心技术的原因。 【解答】A.正确; B.有误,成分残缺; C.有误,语序不当; D.有误,句式杂糅。 故选:A。

5.(5分)我们正值五彩缤纷的花季年华、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让我们一起来开展“放飞青春”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第9页(共19页)

(1)朋友,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我们应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怎样与其同行青春路?请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做出你的回答。

材料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

——(选自《世说新语》)

材料二: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去经商,把挣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当马克思还没有精通英文时;当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也曾放下自己的工作,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

(2)班级准备开展“青春的梦想”主题演讲比赛,李明为此熬夜准备,结果在参加活动时不知不觉睡着了。王老师发现后,委婉的说:“李明,你已经沉醉在青春的梦想中了。”假如你是李明 【解答】答案:

(1)示例:我们应和志趣相同的人交朋友并相互帮扶同行青春路。 (2)示例:王老师,真对不起,我没有休息好,真不该。请原谅我好吗? 二、名著及现代文阅读

6.(6分)名著阅读,完成问题。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1)选文通过什么方式来描写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从中可以看出保尔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

(2)联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说说保尔在战胜自杀念头之后,最终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从这件事中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写法和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选文中第一段描写保尔决

第10页(共19页)

定要自杀,揭示了保尔由想自杀到战胜自己的心路历程。“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和“谁能想到;“把手枪收起来吧。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要竭尽全力,决心重新开始生活。

(2)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和个性表达的能力。保尔在战胜自杀念头之后,开始文学创作,重新投入战斗、顽强奋斗的品质和为理想现身的精神。 答案:

(1)通过内心独白(或“心理描写”)的方式。保尔经历了绝望(或“动摇”)到战胜软弱(或“战胜自我”)的心理历程。

(2)保尔选择了从事文学创作(或“文学创作”“写作”)的道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保尔钢铁般的意志、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7.(9分)说明文阅读,完成问题。

光污染:美丽外衣下的环境杀手

①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对于污染,我们的思路是“先污染、后治理”。在日常生活中,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

②建筑物外墙反射的眩光造成的白亮污染。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

③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造成的白昼污染。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的广告灯、霓虹灯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光污染的重灾区。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此外,城市内部生物多样性的消亡,在远离城市的郊外夜空,可以看到两千多颗星星,因为强光可破坏夜间活动昆虫的正常繁殖过程,光污染还会破坏植物体内的生物钟节律

④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的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都安装有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且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使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污染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第11页(共19页)

⑤改善城市形象的初衷或许可以理解,但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照明规划仍然处于无序状态。只为追求美丽城市夜景而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所造成的光污染 ⑥看美国大片,我们曾误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城市。其实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代广场周围,要么对面积和亮度进行限定。纽约并非每天都是一种表情,只有在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只见中心商业区有一大片亮光,四周很多地方是黑漆漆的一片。

⑦当国际上的城市开始摒弃“不夜城”思维的时候,国内大多数城市还在不惜重金打造一座座“不夜城”。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⑧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A.频繁地出入舞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就会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 B.随着城市的发展,在我国,越是大城市

C.美国纽约对非商业区的霓虹灯设施在面积和亮度上都有严格的要求。 D.面对光污染的现状,作者无奈地认同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论调。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光污染:白亮污染、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 B.文章补充了美国纽约夜间亮灯状况,是为了说明纽约作为国际都市的现代化程度高。 C.第④段划线句“最新研究表明”说明“光污染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这一结论是有科学依据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纽约并非每天都是一种表情”,这里“表情”一词的含义是纽约“只有在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而且凌晨两点后必须关灯”。

(3)假如要在非商业区的高速路旁,修建一座类似文中美国帝国大厦一样的地标式建筑,作为某跨国集团办公机构的总部。请你运用文中所学知识,提出你的建议并说明建议的原因。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以发现异同。 A.有误,“……就……”不符合文意,可能罹患多种疾病;

B.有误,项过于绝对,原文第四段表述为“当许多国人为美丽城市夜景感到骄傲的时候; C.正确;

D.有误,结尾句用的是反问。

第12页(共19页)

故选:C。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以发现异同。 ACD.正确;

B.有误,补充了美国纽约夜间亮灯状况,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是有严格的规定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而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细节加以分析论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主要从减少污染材料、资源。 答案: (1)C (2)B

(3)①外墙装饰不宜通体使用反光材料。因其在高速路旁; ②尽量少用广告灯、霓虹灯;

③应该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做出严格的规定,努力实现城市照明规划的有序管理。 同时,因为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并非人口集中区域或商业区。 8.(13分)记叙文阅读,完成问题

一夜能走多远

①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②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发了。

③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四垄地没种完

④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⑤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上一觉,我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宿,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第13页(共19页)

⑥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前后就差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苞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又拿了几个比较,檐下的苞米个头普遍偏小! ⑦原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有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地北头这5垄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

⑧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地玉米同时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到如此明显。

⑨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如不努力追赶,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傍晚,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星斗。

⑩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年过去了,而与我一样落榜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地劳作

⑪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1)本文题为“一夜能走多远”,结合全文说说这个题目的含义。

(2)“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文以苞米的生长过程为线索展开叙述。

B.第④段“如释重负”在这里有卸下重担的意思,生动地表现了“我”经过一天的劳作已经精疲力竭,非常渴望休息的心理状态。

C.“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种子般短暂吗?”这句话承上启下,从种子过渡到人,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感悟。

D.父亲带领“我”连夜种苞米,可以看出他的勤劳能干;父亲教育孩子不讲大道理,可以看出他的深明事理。

(4)“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埋藏着一粒种子,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粒种子,结合自己的经历

【解答】(1)本题考查对题目含义的理解能力。这个题目;通读文章可知;文中又联系自己的人生,需要努力追赶,机会永不再来。

第14页(共19页)

(2)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首先明确这是一句环境描写,本句把五月的阳光拟人化,同时运用夸张、酷暑难当,为下文“我”渴望休息作铺垫。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认真阅读每个选项的分析,确定出理解不正确选项即可。

A.有误,因为全文以“种苞米”这件事为线索展开叙述。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以及创新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条理清楚,如“凡事要及早打算,接着围绕这一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及时复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不要总想等着明天完成,及早行动,步步落后。 答案:

(1)一是指一夜之间苞米的生长情况就会有很大的差距;二是指我们的人生就像一粒种子一般短暂,否则一旦错过。

(2)这是环境描写,运用拟人、夸张修辞、酷暑难当,为下文“我”渴望休息作铺垫。 (3)A。

(4)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要想实现,及早行动。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及时复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不要总想等着明天完成,及早行动,步步落后。 三、古诗文阅读

9.(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第15页(共19页)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用“/”给下面文言语句断句,断两处。 在 人 间 则 可 为 都 邑 之 胜 境 静 者 之 林 亭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日光下澈 穿透 .②往来翕忽 迅速 .③南流数十步 向南 .④不可名状 说出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以其境过清 .C.乃记之而去 .D.乃记之而去 .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不以千里称也 .而置州以来 .

见渔人,乃大惊 .

(4)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故断为:在 人 可 为 都 邑 之 胜 境/静 者 之 林 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②句意: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③句意: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南:向南。 ④句意: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名:说出。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

第16页(共19页)

A.可:大约/可:可以; B.以:因为/以:凭借;

C.而:表承接关系/而:表转折关系; D.乃:于是,就/乃:于是,就。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判断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各自写水的句子。【甲】文中写水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日光下彻,佁然不动,往来翕忽,来表现水的清澈。【乙】文中写水的句子是“清流触石,该句直接描写水的湍急。

(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

①重点词:犬牙,两像狗的牙齿那样。其,它,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重点词:佳,美好。异。句意: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 答案:

(1)在 人 间/则 可 为 都 邑 之 胜 者 之 林 亭。 (2)①穿透;②迅速;④说出。 (3)D

(4)【甲】文:侧面(间接)描写 清澈透明。【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 (5)①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10.(8分)古诗词赏析。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第17页(共19页)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甲诗中的“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飘零,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B.甲诗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C.乙诗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D.“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2)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这是两首送别诗。其中“五津”和“五溪”在这两首诗中具有怎样相同的作用?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这联是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故选:C。

(2)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海内存知己。”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大多感伤,但在作者的诗中却全无感伤之意,这种对待离别的态度是值得我们称道的,是永恒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3)本题考查诗的体裁和诗歌意象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通过“五津”和“五溪”这两个地名来表示路途的遥远。 答案: (1)C

(2)运用对偶的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豁达豪迈的情怀。 (3)都是指友人即将前往或经过的地方,点明友人此行路途遥远。 译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 四、作文

第18页(共19页)

11.(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在旅行的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也体验忧。…….我们在旅行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______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答题卡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请用XX代替;④书写要求:工整、美观、大方。 【解答】【例文】

一段温暖的旅程

那年冬天

我与父亲走在一条小路上。

我捂着那红红的小鼻子,顶着大雪慢慢向前走,连忙把身上的大衣给了我,是父亲的大衣厚实吗,我望着父亲,但见我看着他,爸爸不冷!我准备把大衣还给父亲:“爸,您把大衣穿上吧,不冷!”

我与父亲继续走着,父亲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一小步一小步的走着,一道道皱纹也无情的横在了父亲的手上,我又加上了一把劲好让热量传输更快一些。

父亲认为我走累了,父亲!我已经12岁了呀,我不累!”父亲看起来有些吃力,一定要多抱一抱,就抱不动喽,静静地望着父亲,我立刻注意到,他的脸上,如同沧桑的沟壑一般,不是曾经健步如飞的父亲!无情的光阴已经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我与父亲,我望了望那条小路。此时雨停了,当然也照亮了那条小路。 那条羊肠小道。

第19页(共1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